落花水暖千船聚,芳草春深一鹤归。
落花水暖千船聚,
芳草春深一鹤归。
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寓意。第一句描述了春天水温暖和落花飘落的情景,形容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同时表达了人们聚集在水边观赏落花的情景。第二句则描绘了春草茂盛的景象,以及一只孤独的鹤归巢的情景,寓意着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也有离别和寂寞之感。
这首诗词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体验。第一句以\"落花水暖\"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温暖和繁花绽放的景象,\"千船聚\"则表达了人们聚集在水边观赏花朵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欢乐和热闹。第二句以\"芳草春深\"形容了春天的青翠和茂盛,\"一鹤归\"则表现出孤独和离别的意味,这种对孤独和离别的描绘与春天的繁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呈现出情感上的矛盾和冲突。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作者对春天多样面貌的感悟,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春天多彩的情感体验。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悟和情感的体验。同时,诗中的矛盾和对比也增加了诗词的艺术魅力,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朱浚,字深源,南宋官员。原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迁徙建阳(今属福建),朱鉴长子。进士,累官两浙转运使兼吏部侍郎。尚理宗公主,为驸马。元兵攻福州,与公主俱饮药死。
登南纪楼,宋代,胡寅,
西望巫峡峰,东望洞庭湖。
南望大江横,北望楚王墟。
平时十万户,鸳瓦百贾区。
夜半车击毂,差鳞衔舳舻。
麦麻漫沃衍,家家足粳鱼。
深山鸡犬接,谁复识於菟。
挻祸者何人,火猎而兵屠。
庚戌日南至,渠魁宴宜都。
一脍八百姬,坐无羊与猪。
葛伯杀饷童,汤征自毫徂。
恢恢天纲漏,莽莽一纪余。
遗民百存一,茨棘伏且逋。
有田不敢耕,十倍出赋租。
籍户析丁口,奏言民数敷。
一县三十家,一城三百庐。
指为太平象,苍穹焉可诬。
翩翩两孤鹤,归自青海隅。
长松虽好在,池圃伤榛芜。
邦君能好客,授馆高明居。
春风摇宇宙,惨澹心盘纡。
玉花暗寒食,桑谷冻不苏。
流民渡沔来,曳牛负其孥。
似闻俶扰中,复有红巾徒。
轇轕随邓间,厥意知何如。
古来上流地,最重荆州符。
形势在东南,横跨此其枢。
皇文不用武,重闭闻勇夫。
要当强楚蜀,莫使窥全吴。
滔滔江与汉,晨夜朝宗趋。
天聪方四达,庙算有良图。
摸鱼儿(丙午归田,严滩褚孺奇席上赋),宋代,柴望,
问长江、几分秋色,三分浑在烟雨。何人折尽丝丝柳,此日送君南浦。帆且驻。试说著、羊裘钓雪今何许。鱼虾自舞。但一舸芦花,数声霜笛,鸥鹭自来去。
年年事,流水朝朝暮暮。天涯长叹飘聚。衾寒不转钧天梦,楼外谁歌白紵。君莫诉。君试按、秦筝未必如钟吕。乡心最苦。算只有娟娟,马头皓月,今夜照归路。
蝶恋花(崇阳县圃夜饮),宋代,王炎,
纤手行杯红玉润。满眼花枝,雨过胭脂嫩。新月一眉生浅晕。酒阑无奈添春困。
唤起醉魂君不问。憔悴颜容,羞与花相近。人自无情花有韵。风光易老何须恨。
念奴娇(淮上雪),宋代,王以宁,
天工何意,碎琼珰玉佩,书空千尺。箬笠蓑衫扁舟下,淮口烟林如织。飞观嶙峋,子亭突兀,影浸澄淮碧。纶巾鹤氅,是谁独笑携策。
遥想易水燕山,有人方醉赏,六花如席。云重天低酣歌罢,胆壮乾坤犹窄。射雉归来,铁鳞十万,踏碎千山白。紫箫声断,唤回春满南陌。
大清河,明代,刘崧,
大清河,浑漉漉,南黄河,清淯淯。今河不与古名同,自是河流有反覆。
君不见安山直下栗阿时,一斛之水数斗泥。徐州吕梁走下邳,可以照见人须眉。
清河北河入北海,黄河入淮东入海。彼此争流不相待,两水清浊各自流。
终然到海同一沤,东流北流君莫愁。
和罗武冈钦岩酴醾长句,宋代,杨万里,
花飞十不啻五六,青子团枝失红簇。
江南桃李总成阴,不论少城与韦曲。
酴醾珍重不浪开,晚堆绿云点永玉。
体薰山麝非一脐,水洗银河费千斛。
滴成小蓓密於糁,乱走长条柔可束。
醉眸须及月下来,破鼻细从风处触。
先生未必被花恼,偶与门人暮春浴。
为怜压架十万枝,小立傍边领新馥。
剩拚妙语宠琼蕤,更掇浦英酿酃渌。
先生何犹便杜门,霜鬓犹烦玉堂宿。
鼎足桧,宋代,李廌,
巨根盘亘几百尺,高干植立参天长。
萧萧气清霜月白,云根桂子飘秋香。
松陵高士风骨奇,洒然临流傲沧浪。
油云委地墨欲滴,霾风拂雨炎天凉。
酇留执策信秉钺,军中舞剑语激昂。
幽林俯见皆朴樕,反视茂质独苍苍。
乐圃先生最珍玩,如神伟象岂等常。
梦松盖有三公兆,苍桧鼎峙宁非祥。
千秋岁 寿王推官母九十一是日小寒节,宋代,朱晞颜,
嫩冰池沼。泽国寒初峭。梅乍坼,春才早。朱门歌管矗,绣阁沉烟袅。
欢宴处,神仙一夜离蓬岛。
九十过头了。百岁看看到。须听取,千年调。人誇嫫母妍,我觉彭篯少。
强健在,看儿历遍中书考。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