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朱新仲待制见庆次对之命韵

作者:曾几(宋代)

典郡才能薄,趋朝气力微。

更堪持橐去,只合挂冠归。

六合丽千尺,四松森百围。

公今有班缀,衰老借馀辉。

24

诗文译文

典郡才能薄,

趋朝气力微。

更堪持橐去,

只合挂冠归。

六合丽千尺,

四松森百围。

公今有班缀,

衰老借馀辉。

诗文简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朱新仲的官员对曾几的赞赏和命令。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谦逊和颓废之情,认为自己的才能不足以担当重任,只适合归隐退休。他描述了景色优美的六合山和郁郁葱葱的四松林,暗示了自然界的辉煌与永恒。最后,诗人称赞朱新仲的才能和荣耀,同时暗示自己的衰老,希望能借朱新仲的辉煌来减轻自己的颓废之感。

诗文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曾几的自谦和颓废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朱新仲的赞美和敬佩。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对朱新仲的赞扬,诗人将自己的衰老和颓废与朱新仲的荣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的自卑感和对朱新仲的推崇之情。诗人以朴素而优美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词以七言绝句的形式构成,每一句都有明确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的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词既展示了宋代士人的自谦之态,又表达了对才能和荣耀的向往。同时,它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呈现了山水的壮美和恒久不变的特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凝练的语言和精确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它展示了曾几对自身才能的怀疑和对朱新仲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赞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其他诗经

李邦直出巡青州余不久将赴南都比归不及见矣

作者:苏辙(宋代)

李邦直出巡青州余不久将赴南都比归不及见矣,宋代,苏辙,

东道初来托故人,南楼频上泗河漘。

江山尚有留人意,樽俎宁当厌客贫。

顾我及秋行不久,问君触热去何因。

西归凉冷霜风后,浊酒清诗谁与亲。

59

送赵宜之归辛安兼简洛下诸友

作者:张宇(元代)

送赵宜之归辛安兼简洛下诸友,元代,张宇,

悽恻复悽恻,送君汾水侧。人生欢会少,一别难再得。

昔经劫火然,二鸟奋惊翼。嗷嗷各何之,同落天西北。

日夕相和鸣,此乐未易极。狂风忽吹散,一鸟归故国。

翱翱入寥廓,万里期一息。邓林有馀阴,未肯栖枳棘。

玉山有嘉禾,未肯求粒食。一鸟独未归,毰毸老无力。

矫首思旧群,潸然泪沾臆。

28

游南台闽粤王庙

游南台闽粤王庙,宋代,詹体仁,

海角钓龙人杳杳,云间待雁路迢迢。

若为借得山头石,每到商秋坐看潮。

39

南歌子(赠赵顺道)

南歌子(赠赵顺道),宋代,姚述尧,

咳唾琼珠璀,精神冰玉寒。不求名利不谈玄。明月清风相对、自怡然。
潇洒真仙隐,繁华小洞天。薰风飒飒度虞弦。更拥姬姜何惜、醉华年。

97

【中吕】普天乐

【中吕】普天乐,元代,关汉卿,

崔张十六事(十六首)

普救姻缘

西洛客说姻缘,普救寺寻方便。佳人才子,一见情牵。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门掩梨花闲庭院,粉墙儿高似青天。颠不剌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罕见,引动人意马心猿。

西厢寄寓

娇滴滴小红娘,恶狠狠唐三藏。消磨灾障,眼抹张郎。便将小姐央,说起风流况。母亲呵怕女孩儿春心荡,百般巧计关防;倒赚他鸳鸯比翼,黄莺作对,粉蝶成双。

酬和情诗

玉宇净无尘,宝月圆如镜;风生翠袖,花落闲庭。五言诗句语清,两下里为媒证,遇着风流知音性,惺惺的偏惜惺惺。若得来心肝儿敬重,眼皮儿上供养,手掌儿里高擎。

随分好事

梵王宫月轮高,枯木堂香烟罩。法聪来报,好事通宵。似神仙离碧宵,可意种来清醮,猛见了倾国倾城貌。将一个发慈悲脸儿朦着,葫芦啼到晓。酩子里家去,只落得两下里获铎。

封书退贼

不念《法华经》,不理《梁皇忏》,贼人来至,情理何堪!法聪待向前,便把贼来探,险把佳人遭坑陷,消不得小书生一纸书缄。杜将军风威勇敢,张秀才能书妙染,孙飞虎好是羞惭。

虚意谢诚

东阁玳筵开,不强如西厢和月等。红娘来请:"万福先生。""请"字儿未出声,"去"字儿连忙应。下功夫将额颅十分挣,酸溜溜螯得牙疼。茶饭未成,陈仓老米,满瓮蔓菁。

母亲变卦

若不是张解元识人多,怎生救咱全家祸?你则合有恩便报,倒教我拜做哥哥。母亲你忒虑过,怕我陪钱货,眼睁睁把比目鱼分破。知他是命福如何?我这里软摊做一垛,咫尺间如同间阔,其实都伸不起我这肩窝。

隔墙听琴

月明中,琴三弄,闲愁万种,自诉情衷。要知音耳朵,听得他芳心动。司马、文君情偏重,他每也曾理结丝桐。又不是《黄鹤醉翁》,又不是《泣麟悲风》,又不是《清夜闻钟》。

开书染病

寄简帖又无成,相思病今番甚。只为你倚门待月,侧耳听琴,便有那扁鹊来,委实难医恁。止把酸醋当归浸,这方儿到处难寻。要知是知母未寝,红娘心沁,使君子难禁。

莺花配偶

春意透酥胸,春色横眉黛,新婚燕尔,苦尽甘来。也不索将琴操弹,也不索西厢和月待,尽老今生同欢爱,恰便似刘阮天台。只恐怕母亲做猜,侍妾假乖,小姐难捱。

花惜风情

小娘子说因由,老夫人索穷究,我只道神针法灸,却原来燕侣鸾俦。红娘先自行,小姐权落后,我在这窗儿外几曾敢咳嗽,这殷勤着甚来由?夫人你得休便怵,也不索出乖弄丑,自古来女大难留。

张生赴选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恨相见难,又早别离易。久已后虽然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我则厮守得一时半刻,早松了金钏,减了香肌。

旅馆梦魂

为功名,伤离别,可怜见关山万里,独自跋涉。楚阳台朝暮云,杨柳岸朦胧月,冷清清怎地捱今夜?梦魂儿这场抛撇。人去也,去时节远也,远时节几日来也?

喜得家书

久客在京师,甚的是闲传示?心头眼底,横倘莺儿。趁西风折桂枝,已遂了青云志。盼得他一纸音书,却是断肠诗词。堪为字史,颜筋柳骨,献之羲之。

远寄寒衣

想张郎,空僝僽,缄书在手,写不尽绸缪。修时节和泪修,嘱咐休忘旧。寄去衣服牢收授,三般儿都有个因由:这袜儿管束你胡行乱走,这衫儿穿的着皮肉,这裹肚常系在心头。

夫妇团圆

为风流,成姻眷,恩情美满,夫妇团圆。却忘了间阻情,遂了平生愿。郑恒枉自胡来缠,空落得惹祸招愆。一个卖风流的志坚,一个逞娇姿的意坚,一个调风月的心坚。

63

奉酬应物

奉酬应物,宋代,陈师道,

论世阙真是,憎好成愚贤。

众手挽跛牂,拟度骅骝前。

与子早相好,於今不知年。

似从欲著帽,忧喜同华颠。

生世如风花,高下亦偶然。

填沟偶不死,挥刃忽自全。

病马试春草,游鱼纵奔川。

稍思升斗禄,筦库未阙员。

一饥尚可忍,百岁当复延。

相予乘下泽,得句要子宣。

此生期乐死,它日须诗传。

缩手著袖间,弹棋一争先。

44

武功歌

作者:李尤(两汉)

武功歌,两汉,李尤,

□□□。鸣金鼓。马模起。士激怒。清埃飞。连日月。

恩普洽。威令行。身非金石。名俱灭焉。

60

次韵乐著作送酒

作者:苏轼(宋代)

次韵乐著作送酒,宋代,苏轼,

少年多病怯杯觞,老去方知此味长。

万斛羁愁都似雪,一壶春酒若为汤。

次韵乐著作天庆观醮浊世纷纷肯下临,梦寻飞步五云深。

无因上到通明殿,只许微闻玉佩音。

25

急雨

作者:陆游(宋代)

急雨,宋代,陆游,

云从西南兴,风自东北至;老农占雨候,速若屈伸臂。

乱点俄打窗,新凉已生袂。

经旬苦肺渴,得此亦少慰。

呼儿持故襦,买酒具一醉。

薄言煮园蔬,雉兔未可议。

24

建州绝无芡意颇思之戏作

作者:陆游(宋代)

建州绝无芡意颇思之戏作,宋代,陆游,

乡国鸡头卖早秋,绿荷红缕最风流。

建安城里西风冷,白枣堆盘看却愁。

23

南窗擘黄柑独酌有感

作者:陆游(宋代)

南窗擘黄柑独酌有感,宋代,陆游,

放翁潦倒鬓成丝,也把花前酒一卮。

何限人间堪恨事,黄柑丹荔不同时。

48

东园新种桃李,结子成阴,喜而赋之

东园新种桃李,结子成阴,喜而赋之,宋代,杨万里,

桃李今春胜去春,添新换旧却重新。冥搜奇特根窠底,妙简团栾树子匀。

移处带花非差事,登时著子亦娱人。坡云十载方成荫,未解诚斋别有神。

1

赠琴棋僧歌

作者:张瀛(唐代)

赠琴棋僧歌,唐代,张瀛,

我尝听师法一说,波上莲花水中月。不垢不净是色空,
无法无空亦无灭。我尝听师禅一观,浪溢鳌头蟾魄满。
河沙世界尽空空,一寸寒灰冷灯畔。我又听师琴一抚,
长松唤住秋山雨。弦中雅弄若铿金,指下寒泉流太古。
我又听师棋一著,山顶坐沈红日脚。阿谁称是国手人,
罗浮道士赌却鹤,输却药。法怀斟下红霞丹,
束手不敢争头角。

45

作者:冀金(唐代)

句,唐代,冀金,

千里放心随野鹤,五湖乘兴狎沙鸥。

25

玲珑四犯(重过南楼月白石体赋)

玲珑四犯(重过南楼月白石体赋),宋代,赵汝茪,

碧黯塞榆,黄销堤柳,危栏谁料重抚。才情犹未减,指点惊如许。当时共伊东顾。为辞家、怕吟鹦鹉。衮衮波光,悠悠云气,陶写几今古。
生尘每怜微步。渺江空岁晚,知在何处。土花封玉树。恨极山阳赋。吹芗扇底余欢断,怎忘得、阴移庭午。离别苦。那堪听、敲窗冻雨。

63

微王庙

作者:张嵲(宋代)

微王庙,宋代,张嵲,

叠浪一滩翻积雪,连峰千里送青螺。

微王建国犹来古,山锁丛祠暝色多。

59

致政鲁奉议挽诗二首 其二

作者:汪藻(宋代)

致政鲁奉议挽诗二首 其二,宋代,汪藻,

诏綍从君赐,经龛与佛同。早沾三釜禄,几作百年翁。

阅世松成盖,传家桂满丛。素车千两送,荣绝九原中。

67

题隐真谷

作者:张俞(宋代)

题隐真谷,宋代,张俞,

绵绵褒斜路,窈窈郑真谷。

斯人已千载,高谊犹在目。

69

寄毛伯明李叔器及康叔临二首

作者:赵蕃(宋代)

寄毛伯明李叔器及康叔临二首,宋代,赵蕃,

日日江头闻鼓声,问船云作岳州行。

如闻风便一日尔,我乃终年怀友生。

68

重过华阴马上口占寄李君锡王懿臣薛师政三漕

作者:刘敞(宋代)

重过华阴马上口占寄李君锡王懿臣薛师政三漕,宋代,刘敞,

三岁重过二华间,衰年弥觉厌尘喧。自知碌碌初无补,正是纷纷不惮烦。

江壁向来忧郑客,鼎湖今日望轩辕。修门渐近翻鸣咽,满面风埃涕泪痕。

44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