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严州乌龙岭

作者:范浚(宋代)

何年龙胁破鳞皴,应是风雷役鬼神。曲折凿开南北路,去来老尽利名人。

秦云楚树青天外,禹穴胥山沧海滨。下视蓑城如掌大,市声啾唧暗红尘。

79

范浚

范浚(1102-1150),字茂名(一作茂明),婺州兰溪(金华兰溪)香溪镇人,世称“香溪先生”。绍兴中,举贤良方正。以秦桧当政,辞不赴。闭门讲学,笃志研求,学者称香溪先生。浚著有《香溪集》二十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其他诗经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唐代,陈子昂,

边地无芳树,莺声忽听新。间关如有意,愁绝若怀人。
明妃失汉宠,蔡女没胡尘。坐闻应落泪,况忆故园春。

15

次韵和韩子华内翰於李右丞家移红薇子种学士

次韵和韩子华内翰於李右丞家移红薇子种学士,宋代,梅尧臣,

红薇花树小扶疏,春种秋芳赏爱余。

丞相旧园移带土,侍臣清署看临除。

薄肤痒不胜轻爪,嫩干生宜近禁庐。

此地结根千万岁,联华荣莫比茅茹。

49

沁园春(次韵四友吴会卿次子西上)

沁园春(次韵四友吴会卿次子西上),宋代,冯取洽,

我爱□君,结屋并山,友松竹梅。有倦游孤剑,暂悬素壁,醉吟行履,时印苍苔。得失不惊,知恬交养,浩浩胸中何壮哉。须知道,似骅骝万里,道路方开。
相期湖上舒怀。莫放过花枝与酒杯。况上天已办,河东新赋,圜桥乐得,海内英才。矍铄溪翁,据鞍一笑,画饼功名赋傥来。长堤上,正柳花荷气,尽可追陪。

43

李万户死事

李万户死事,元代,黄镇成,

李侯将家子,英姿仍妙年。慷慨赴出师,悲风动戈鞬。

结束辞亲去,义重不顾恩。钲鼙动天地,列校在辕门。

悠悠渡剑水,惨惨烟尘昏。白日横杀气,黄茅吹瘴氛。

行府檄书来,色动沮三军。一死忠孝备,捐身何足论。

清流山下水,哀歌吊忠魂。恤典胙一方,飒爽应有闻。

79

次韵刘焘抚勾蜜渍荔支

作者:苏轼(宋代)

次韵刘焘抚勾蜜渍荔支,宋代,苏轼,

时新满座闻名字,别久何人记色香。

叶似杨梅蒸雾雨,花如卢橘傲风霜。

每怜莼菜下盐豉,肯与葡萄压酒浆。

回首惊尘卷飞雪,诗情真合与君尝。

15

世事

作者:陆游(宋代)

世事,宋代,陆游,

世事本难全,吾生已媿天。

借书常稛载,馈酒亦蝉联。

饘粥随时具,湖山此地偏。

残年更何慕,未死即神仙。

64

垂虹亭

垂虹亭,宋代,王安石,

三江五湖口,地与天不隔。

日月所蔽亏,东西渺然白。

漫漫浸北斗,浩浩浮南极。

谁投此虹蜺,欲济两间厄。

中流杂蜃气,栏楯相承翼。

初疑神所为,灭没在顷刻。

晨兴坐其上,傲兀至中昃。

犹怜变化功,不谓因人役。

今君持酒浆,谈笑顾宾客。

颇夸九州物,壮丽此无敌。

荧煌丹砂柱,璀璨黄金壁。

中家不虑始,助我皆豪殖。

喟予独感此,剥烂有终极。

改作不可无,还当采民力。

82

御街行·夭非华艳轻非雾

御街行·夭非华艳轻非雾,宋代,欧阳修,

夭非华艳轻非雾。来夜半、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何处。乳鸡酒燕,落星沈月,紞紞城头鼓。参差渐辨西池树。朱阁斜欹户。绿苔深径少人行,苔上屐痕无数。遗香馀粉,剩衾闲枕,天把多情赋。

7

出真阳峡十首 其二

出真阳峡十首 其二,宋代,杨万里,

细雨初来刺水纹,三针两线未教繁。不知忽有何忙处,急洒千千万万痕。

22

景福殿绯桃

作者:胡宿(宋代)

景福殿绯桃,宋代,胡宿,

偷约蓬山客,閒寻芳树蹊。晨葩鲜欲语,春色醉成迷。

艳夺朝霞段,香传冰麝脐。飘然凡境外,初有乳莺啼。

60

题陈秋涛相国墨迹

题陈秋涛相国墨迹,清代,全祖望,

公昔张空拳,思以振赤符。赤符谶不验,沧海为之枯。

天废谁能兴,志士枉受屠。唯是桂林烬,仗此稍支吾。

毕竟延一线,东僵西则苏。连衡张陈霍,旁暨韩麦徒。

以致惠国公,翻然成改图。孤忠天所鉴,谶亦未尽诬。

南极竟浑一,百年拱车书。尚有妙墨宝,流落渐江隅。

寒芒而正色,英爽与之俱。番禺耆老尽,文献谁为储。

秋痕随秋去,剩此灰劫馀。连呼玉画又,收之缄中厨。

48

九月十日偶书

作者:李煜(唐代)

九月十日偶书,唐代,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黄花冷落不成艳,
红叶飕飗竞鼓声。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98

山行即事二首

作者:高翥(宋代)

山行即事二首,宋代,高翥,

落尽桐花春已休,过墙新竹箨初抽。

山行步步黄泥滑,小立溪桥听雨鸠。

2

自东门泛舟至竹西亭登昆丘入蒙谷戏题二首 其一

作者:刘敞(宋代)

自东门泛舟至竹西亭登昆丘入蒙谷戏题二首 其一,宋代,刘敞,

汎汎扁舟春水平,缘蘋白芷欲齐生。王孙自喜山中客,莫唱淮南招隐声。

93

赠张童子

赠张童子,宋代,真德秀,

虎头燕颔及鸢肩,自笑都无一事全。

惟有数条瓜样骨,尚堪山泽作臞仙。

78

题慧照寺

题慧照寺,宋代,陆九渊,

春日重来慧照山,经年诗债不曾还。

请君细数题名客,更有何人似我顽。

44

句 其五

作者:范镇(宋代)

句 其五,宋代,范镇,

云霞揖神仙,烟火认城郭。

43

点绛唇·竹隐高深

作者:韩淲(宋代)

点绛唇·竹隐高深,宋代,韩淲,

竹隐高深,夏凉日有清风度。

翠扑流烟,又向溪翁去。

99

同景瑜诸人饮于横碧 其二

作者:韩淲(宋代)

同景瑜诸人饮于横碧 其二,宋代,韩淲,

夜色起佛屋,遥遥一钟鸣。年运今何时,共此觞咏情。

竹炉煴深煖,纸窗留微明。举手揖坐客,为善无近名。

70

明禋进戒诗

明禋进戒诗,宋代,程公许,

於赫圆宰,视听自民。

惟圣能飨,非德莫亲。

乃眷炎宋,受命以仁。

十月三叶,涵每毓春。

德厚流光,施及吾君。

历数有归,兆协大横。

性笃孝薛,天纵睿神。

思皇帝统,积累艰勤。

譬彼菑田,

是播是耘。遗大朕躬,

曷其敢宁。嗣训九年,

端拱严宸。权纲复归,

如日宣精。奸险投荒,

耆哲扬廷。与物便始,

三载惟寅。宗祀戒期,

历吉中辛。孚号万方,

以肃先庚。饬我玉幣,

洁我粢盛。秋霖淫泆,

俄浃六旬。法宫祗惧,

虔祈百灵。炉沉未烬,

如谷应声。飚籁号起,

雾侵敛昏。凡百执事,

肄习彬彬。戊辰斋居,

弥竭精纯。昧旦盛且,

天仗肃陈。爰趋殊庭,

溯瞻九闳。眷我道祖,

凝神窈冥。浚发灵源,

流福无垠。旋跸清庙,

感恻蒿焄。端冕对越,

秉心著存。暨入祢室,

有涕其零。僾若有见,

忾如有闻。景续陆离,

瑞霭轮囷。乃备法驾,

玉軑金轮。苍龙载驱,

和鸾锵鸣。黄纛晅书,

翠蕤梢云。还复斋寝,

以须肇禋。重屋启邃,

入牖徹扃。秸席纯敷,

蜡炬交荧。金石森列,

豆笾芯芬。有雨其雱,

激电震霆。先事以戒,

升奠而停。皇心益祗,

惕若持盈。上帝降鉴,

富媪式凭。二后严配,

五帝侍轩。陛级陟降,

食饮乐欣。礼仪既备,

廷列九宾。宣旨辍贺,

免御端门。天降威灵,

宁不震惊。省咎宸扆,

肆眚八纮。相古肆祀,

酒癣牡骍。吒物荐忱,

惟协这馨。玉带之图,

奉高所营。盖第圜水,

入自昆仑。辩说蹖驳,

舛厥本源。若稽皇佑,

裁自帝尊。合祛参侑,

不渎不烦。维时春和,

穆穆迓衡。尚劳圣虑,

抑加鸿名。制诏辠己,

千古日星。其在於今,

履运艰屯。胫躔错度,

水旱存臻。寇盗虔刘,

公私窭贫。国论轇轕,

政条放纷。所宜急急,

补坏支倾。皇帝明哲,

问学日新。夔夔翼翼,

是究是询。广内九重,

方丈八珍。采翠眩转,

尊罍溢醇。皇情泊然,

尧采若颦。沓来封章,

敷列典坟。旰不遑食,

坐或达晨。虽躬其劬,

未凝劂勋。因飨而思,

咎证之频。天诱帝衷,

跻之乾游。天启神断,

旋乾转坤。抵龟蔽志,

昒号列绅。若古有训,

股肱惟恐人,进退以礼,

艰哉选抡。匪余则私,

弛弛必更。皤皤一老,

为世重轻。毋徐其驱,

扰我心旌。奚蠹莫理,

奚坠莫撑。执枉而陟,

孰贤而湮。孰道之同,

而返丘园。迟汝之来,

秉我化钧。莫莫葛藟,

芘其本根。有来赞裸,

麟趾振奋。时庸展亲,

金帛脤膰。慨昔急难,

在原脊令。岂不尔矜,

义或夺恩。盍考故实,

以厚人伦。言路之辟,

公论以信。谁窒其来,

岁久积堙。亦既疏沦,

源清则亨。毋厌其鲠,

而其佞言。药石我爱,

醪醴我醒。好恶之岐,

治忽以分。民亦劳止,

鲂尾其赪。吒之守宰,

尔抚尔循。边以警闻,

皇皇算缗。吏缘为奸,

星火急征。慨彼嘉殖,

耗於螣螟。戢贪林苛,

前令盖申。祁祁中原,

百年荆榛。天狼耀芒,

较昔则狞。摲我边关,

殓我边氓。汔可小休,

亦人之情。偿得少暇,

修其政刑。毋宁翫愒,

以纵鲸吞。维是四端,

急甚救焚。天何言哉,

警戒谆谆。仁爱之心,

与父母均。皇帝曰咨,

尔公尔卿。其左右我,

以经以纶。鼎雉儆,

中兴有殷。云汉惧灾。

王化复行。维思无邪,

负扆有铭。敢不参倚,

日省吾身。我阙汝规,

毋我逢迎。渊冰虎尾,

始终一诚。神示神考,

宁不我听。百臣司蕝,

虔薛骏奔。跪诵祝册,

如帝其聆。式稽周颂,

进戒九阍。敬之敬之,

毋圯於成。海深岳崇,

不废涓尘。图易於艰,

渝险而平。天锡帝寿,

如古大椿。天祚景运,

万亿子孙。臣虽不敏,

知力於文。

86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