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云根压众岚,古传深坎自天錾。
藏书未必先王事,好怪惟闻太史探。
洞府閒来何寂寞,龙髯垂处认{上髟下监}鬖。
近岩更剖知章字,谩识奇踪意自甘。
一朵云根压着浓密岚,深奥的古代历史像是被天空的铁匠锻造出来的。
收藏书籍并不一定与先王的事务有关,奇特的是只有太史能探知其中奥秘。
洞府中常常寂寞无聊,只有在龙须下才能辨认出古代人物名号。
靠近岩石时更能解剖出其中隐藏的章节文字,自愿追寻奇迹的意愿使自己甘心乐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于洞府中的人对古代历史的追求和向往。诗人通过描写云根压众岚、深坎自天锻等形象,表现了古代历史的庞大和深奥。诗人提到,收藏的书籍可能并不仅仅与先王的事务有关,只有太史(历史学家)才能真正探知其奥秘。洞府的隐居生活寂寞无聊,只有通过剖析岩石上的章节文字,才能感悟到其中隐藏的奇迹。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热爱和追求,在寻找历史的过程中愿意甘之如饴。
这首诗通过独特的意象和描写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历史的执着和向往。诗中所描述的云根压众岚、深坎自天锻等景象,给人以壮观而深邃的感受,将古代历史与天地之间的关系相结合。诗人通过太史的形象,强调了古代历史的神秘性和必要性,只有通过历史学家的探寻,才能揭开其中的奥秘。洞府中的寂寞和对龙须的辨认,展示了诗人在追寻历史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孤独和坚持。最后,诗人提到剖析岩石上的章节文字,表达了对探寻历史的热情,不畏艰难,甘之如饴。整首诗以浑厚的笔墨和深邃的意境,给人以思索和沉思的空间,引发读者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奇迹追寻的兴趣。
钱公辅(1021~1072),字君倚,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宋代诗人。少从胡翼之学,有名吴中。仁宗皇祐元年(1049)进士(《宋诗拾遗》卷四)。历通判越州、知明州,擢知制诰。英宗即位,谪滁州团练使。神宗立,拜天章阁待制知邓州,复知制诰,知谏院。熙宁四年(1071),由知江宁府徙知扬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三)。五年,卒(同上书卷二四○),年五十二。《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双刀歌赠仲芸,清代,游智开,
长沙城头夜吹角,军书频报妖氛恶。立散黄金募健儿,誓除乱贼安耕凿。
酒酣奋臂登高台,挥刀起抉浮云开。绕身倏忽曳雌蜺,已觉狡兔无蒿莱。
宝物惊看买难得,炎天冷透冰霜色。铿然齐插短鞘中,余怒犹闻吼未息。
自言采铁南山冈,锻炼昼夜摩阴阳。深镌咸丰某年月,几肯轻试韬锋铓。
只今群盗被原野,雄心已逐嘶风马。若云佩此位三公,世间笑杀屠沽者。
把君袖,为君歌,唾壶击碎当奈何。区区金紫安足多,请君斫断生鼋鼍。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三十四 空翠堂,元代,陈樵,
蕉叶茙葵照槛明,山光入室雨初晴。平分天上无边色,送尽江南未了青。
息石长年依砌活,茯苓无种入阶生。亭西昨日林霏重,采药归来露满庭。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宋代,苏轼,
昔饮雩泉别常山,天寒岁在龙蛇间。
山中儿童拍手笑,问我西去何当还。
十年不赴竹马约,扁舟独与渔蓑闲。
重来父老喜我在,扶挈老幼相遮攀。
当时襁褓皆七尺,而我安得留朱颜。
问今太守为谁欤,护羌充国鬓未斑。
(翔自言在熙河作屯田有功。
)躬持牛酒劳行役,无复杞菊嘲寒悭。
超然置酒寻旧迹,尚有诗赋镵坚顽。
孤云落日在马耳,照耀金碧开烟鬟。
邞淇自古北流水,跳波下濑鸣玦环。
愿公谈笑作石埭,坐使城郭生溪湾。
海棠,宋代,张冕,
海棠栽植遍尘寰,未必成都欲咏难。
山木瓜开千颗颗,水林檎发一攒攒。
初疑红豆争头缀,忽觉燕脂众手丸。
西蜀僧家根拨小,南荆宫舍树支宽。
高穿群木无因蔽,平倚危楼最好看。
十亩园林浑似火,数方池面悉如丹。
锦袍万丈仍连袂,珠被齐光更合欢。
风嫋细腰妆正罢,露晞铜雀泪新乾。
晨曦远借彤云暖,秋魄微侵甲帐寒。
会讌岂劳供幄幕,采香应见费龙檀。
穠烧游女青丝发,殷染妖姬白玉冠。
宾席半移隈茜绶,使车多热簇雕鞍。
层层排朵萦飞蝶,密密交柯宿翠翰。
诗客早惭矜镂管,画工谁敢炫霜纨。
本期相伴千场醉,可忍轻邀百卉残。
川路尚移随迅濑,蕃船犹折出长澜。
飘零绛雪深盈尺,收拾晴霞散结团。
时去独应贤者识,色空前有达人观。
谱为仙子终须美,实作寒梅况不酸。
五六年来离别恨,春宵频梦石台盘。
诗谢文显兄弟载酒并简子畅二首 其一,宋代,韩淲,
几椽牢落依僧住,二妙慇勤载酒来。名节似君真有道,交游著我定怜才。
谭高屡激清风起,归近何嫌落日催。苦忆平生溧阳尉,驱车政尔犯黄埃。
杨仲承秘书蹉跎三年今得荣州文学冬日贻书以,宋代,王洋,
昔年曾叹小差池,官带荣名自有时。
二火并光君有渐,一茅覆屋两相宜。
心田自乐缘知足,世路无求亦少思。
好是一丘藏曲拍,也无邻里共追随。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