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
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
这首诗是宋代作家林景熙所写,描述了作者在山窗旁阅读新糊制的古代文献时的感受。诗中描绘了作者夜宿东岭,四周的山峦欲雪,屋内的炉火熊熊。窗外的北风凛冽,纸质薄薄的文献也难以防寒。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古人文献的敬重与思考。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安静的山窗景象,同时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首句“偶伴孤云宿岭东”通过孤云和东岭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展现了作者独处山窗的情景。接下来的“四山欲雪地炉红”以对比的手法,将寒冷的山峦与温暖的炉火相互映衬,形成了冷暖交织的意境。
接着,“何人一纸防秋疏”表达了作者在山窗旁阅读文献时的感受。纸质薄薄,无法抵御秋风的侵袭,反映了古代文献的脆弱性,也暗示了历史的消逝和时光的无情。最后一句“却与山窗障北风”通过对比山窗和北风的关系,体现了作者对古代文献的珍视和保护的态度。
整首蕴深远,通过对山窗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献的尊重和思考。诗中的意象和对比使得更加丰富,给人以清新而富有思索的感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蝶恋花·壬寅三月二十五日,近现代,吕思勉,
日暮园林花似霰。皓齿明眸,何处闲相见。枝上流莺千百啭。
新声似怨韶光换。
楼上有人双泪眼。望断天涯,人比天犹远。蝶乱蜂狂浑不管。
飞飞还向深深院。
秋日感怀,金朝,赵沨,
岁月不相饶,秋风䬃巳至。蚊雷稍收声,团扇且复置。
久雨不宜人,新凉差快意。数篇东皋诗,引我北窗睡。
林泉久隔阔,尘土作憔悴。但有适人适,何尝事吾事。
一贫既忘怀,所好无不遂。世无陶靖节,何人知此味。
中秋夜见月而复蚀慨然而作,近现代,石维岩,
纤云四卷虚秋涛,一轮飞山山不高。山城寥寂鼓吹绝,满眼江湖归心舠。
平生羁旅适节物,何与邦国分丝毫。袁渚庾楼但陈迹,我每踌躇首为搔。
异代清谈召夷祸,后来排媢亦相遭。未是陆沉皆尔汝,坐令漂泊到吾曹。
况复世难迫旦暮,九州万国悬旂旄。覆翻云雨无不可,猥肯亮话争时髦。
今宵何事还投醪,琼京玉宇埋蓬蒿。夸蛾负山帝所挠,羿弓刚斧无由操。
请我将军莫自牢,俄顷洛兵著白袍。苍水使磨莹赤绦,龙伯人连钓金鳌。
赤龙黑鸟纷腾逃,刳划暇蟆薰天臊。收拾星河光破碎,重辉层巅百仞濠。
老夫东野寒虫号,化为太白峨眉豪。不作玉川来下涕,不用昌黎讥贪饕。
嗟哉言诞而心劳。
秋霁,宋代,曾纡,
木落山明,暮江碧,楼倚太虚寥廓。素手飞觞,钗头笑取,金英满浮桑落。鬓云慢约。酒红拂破香腮薄。细细酌。帘外任教、月转画阑角。
当年快意登临,异乡节物,难禁离索。故人远、凌波何在,惟有残英共寂寞。愁到断肠无处著。寄寒香与,凭渠问讯佳时,弄粉吹花,为谁梳掠。
蓦山溪,宋代,石孝友,
小花静院。有个人人现。缥缈更娉婷,算不数、歌朋舞伴。鸣珂曲里,常记偶相逢,无语恨,有情愁,绿嫩红妆浅。
别来谁念。人面关山远。凝睇倚危楼,眼波长、眉峰不展。一年心事,到此向谁论,书雁杳,梦云深,寂寞江天晚。
双凫观?在叶县?,宋代,苏轼,
王乔古仙子,时出观人寰。
常为汉郎吏,厌世去无还。
双凫偶为戏,聊以惊世顽。
不然神仙迹,罗网安能攀。
纷纷尘埃中,铜印纡青纶。
安知无隐者,窃笑彼愚奸。
郭纶?纶本河西弓箭手,屡战有功,不赏。
自黎州都监官满,贫不能归。
今权嘉州监税。
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
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
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
我当凭轼与寓目,看君飞矢射蛮毡。
太守徐君猷通守孟亨之皆不饮酒以诗戏之云,宋代,苏轼,
孟嘉嗜酒桓温笑,徐邈狂言孟德疑。
公独未知其趣尔,臣今时复一中之。
风流自有高人识,通介宁随薄俗移。
二子有灵应抚掌,吾孙还有独醒时。
鲛人歌,唐代,李颀,
鲛人潜织水底居,侧身上下随游鱼。轻绡文彩不可识,
夜夜澄波连月色。有时寄宿来城市,海岛青冥无极已。
泣珠报恩君莫辞,今年相见明年期。始知万族无不有,
百尺深泉架户牖。鸟没空山谁复望,一望云涛堪白首。
和皮日休悼鹤,唐代,李縠,
才子襟期本上清,陆云家鹤伴闲情。犹怜反顾五六里,
何意忽归十二城。露滴谁闻高叶坠,月沉休藉半阶明。
人间华表堪留语,剩向秋风寄一声。
道林曾放雪翎飞,应悔庭除闭羽衣。
料得王恭披鹤氅,倚吟犹待月中归。
瑶台月 自咏,元代,丘处机,
平生懒堕。只赢得、无忧一枕高卧。蓬头垢面,不管形骸摧挫。任三光、日夜奔驰,放四大、林泉担荷。深溪畔,幽岩左。青山拥,白云锁。灾祸。雷轰电掣,无由近我。日午起行了还坐。把旧习般般打破。清闲处,唯有这些儿个。倦贪心、乐受贫穷,爱恣意、慵兴烟火。粮无贮,丹无货。萧然唱,洒然和。堪可。神仙未了,优游且过。
渡溪水,宋代,张嵲,
清溪寒不流,空明涵万象。
连山倒景来,顾盼迷俯仰。
云浮潭底深,鸟度镜中往。
悠悠寒藻疏,一一游鱼上。
危桥颭长硔,行客情屡怆。
溪傍万竿竹,矗矗倚崖嶂。
苍根带古色,落叶堕深广。
阴森暗藩篱,萧槭扫空旷。
无人结茅茨,有客契心赏。
物外识远情,天边知旅况。
野店犹远烟,仆夫力难强。
何以纾我怀,浩歌聊自放。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