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衮承严祀,传呼出禁城。
扢坛将错事,总驷暂观耕。
盈止逾周颂,康哉叶舜赓。
满篝登大穟,首种达初萌。
行馌家为黍,要朋户捧罂。
川长应万耦,树密尽三荆。
有相神休茂,多欢国誉荣。
馀粮充近甸,遗秉富陪京,
碓罢春梁熟。机闲织素成。
休牛鸣笛起,会绩远灯明。
路有遗金在,村无吠犬惊。
熙熙难遍纪,徒仰泰阶平。
台衮承严祀,传呼出禁城。
台衮指皇帝,严祀表示严肃的祭祀仪式。传呼是指宣召。这句话描绘了皇帝举行盛大祭祀,出禁城的场景。
扢坛将错事,总驷暂观耕。
扢坛是祭祀的台坛。将错事表示把祭祀的事务移交给别人。总驷指驿马。这句话表达了祭祀结束后,皇帝暂时观看农耕的情景。
盈止逾周颂,康哉叶舜赓。
盈止表示满足,逾周颂指超越《周颂》。康哉是表示安康的感叹。叶舜赓是指叶舜举,是古代贤臣的典范。这句话赞美了皇帝的功德超越了古代圣人,使国家繁荣昌盛。
满篝登大穟,首种达初萌。
满篝指燃满的篝火。大穟是指丰收的稻谷。首种表示率先种植。这句话描绘了农田丰收的景象,寓意国家兴盛的开始。
行馌家为黍,要朋户捧罂。
行馌是指举行盛大的祭祀,家为黍表示用黍米煮食。要朋户捧罂是指邀请亲朋好友共享美食和美酒。这句话表达了举国欢庆的氛围。
川长应万耦,树密尽三荆。
川长指河川的流长。万耦表示农夫。树密指树木茂盛。三荆指楚国的三座山。这句话描绘了河川水流长远,树木茂盛,山峦壮丽的自然景观。
有相神休茂,多欢国誉荣。
有相神休茂表示国家吉祥如意,神灵庇佑。多欢国誉荣指国家充满欢乐,声誉显赫。这句话表达了国家繁荣昌盛,受到众人欢颂和赞誉。
馀粮充近甸,遗秉富陪京。
馀粮指剩余的粮食,充近甸表示供给宫廷。遗秉富陪京是指余粮供应官府。这句话表明粮食充足,国家富足,供给宫廷和官府。
碓罢春梁熟,机闲织素成。
碓罢指石磨停止。春梁熟表示春季的谷物成熟。机闲指织机空闲。织素成表示织造出优质的丝织品。这句话描绘了农田丰收和家庭生活安宁的景象。
休牛鸣笛起,会绩远灯明。
休牛鸣笛起指放牛归来,庆祝丰收的仪式开始。会绩远灯明表示聚会的热闹场面,远处的灯火辉煌。这句话描绘了丰收后的庆祝活动,展示了国家富庶和人民幸福的景象。
路有遗金在,村无吠犬惊。
路有遗金在指路上有遗失的金钱。村无吠犬惊表示乡村宁静安宁,没有犬吠扰乱。这句话表达了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状态。
熙熙难遍纪,徒仰泰阶平。
熙熙表示繁荣昌盛,难遍纪表示难以完全记录。徒仰指仰望,泰阶平指君主的宝座。这句话表达了社会的繁荣和君主的威望,难以用言语尽述。
通过
《和集贤相公摄事出郊》是宋代夏竦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郊外景象,抒发了对和平繁荣的向往和对君主的赞美。
台衮承严祀,传呼出禁城。
台衮指皇帝,严祀表示严肃的祭祀仪式。传呼是指宣召。这句话描绘了皇帝举行盛大祭祀,出禁城的场景。
扢坛将错事,总驷暂观耕。
扢坛是祭祀的台坛。将错事表示把祭祀的事务移交给别人。总驷指驿马。这句话表达了祭祀结束后,皇帝暂时观看农耕的情景。
盈止逾周颂,康哉叶舜赓。
盈止表示满足,逾周颂指超越《周颂》。康哉是表示安康的感叹。叶舜赓是指叶舜举,是古代贤臣的典范。这句话赞美了皇帝的功德超越了古代圣人,使国家繁荣昌盛。
满篝登大穟,首种达初萌。
满篝指燃满的篝火。大穟是指丰收的稻谷。首种表示率先种植。这句话描绘了农田丰收的景象,寓意国家兴盛的开始。
行馌家为黍,要朋户捧罂。
行馌是指举行盛大的祭祀,家为黍表示用黍米煮食。要朋户捧罂是指邀请亲朋好友共享美食和美酒。这句话表达了举国欢庆的氛围。
川长应万耦,树密尽三荆。
川长指河川的流长。万耦表示农夫。树密指树木茂盛。三荆指楚国的三座山。这句话描绘了河川水流长远,树木茂盛,山峦壮丽的自然景观。
有相神休茂,多欢国誉荣。
有相神休茂表示国家吉祥如意,神灵庇佑。多欢国誉荣指国家充满欢乐,声誉显赫。这句话表达了国家繁荣昌盛,受到众人欢颂和赞誉。
馀粮充近甸,遗秉富陪京。
馀粮指剩余的粮食,充近甸表示供给宫廷。遗秉富陪京是指余粮供应官府。这句话表明粮食充足,国家富足,供给宫廷和官府。
碓罢春梁熟,机闲织素成。
碓罢指石磨停止。春梁熟表示春季的谷物成熟。机闲指织机空闲。织素成表示织造出优质的丝织品。这句话描绘了农田丰收和家庭生活安宁的景象。
休牛鸣笛起,会绩远灯明。
休牛鸣笛起指放牛归来,庆祝丰收的仪式开始。会绩远灯明表示聚会的热闹场面,远处的灯火辉煌。这句话描绘了丰收后的庆祝活动,展示了国家富庶和人民幸福的景象。
路有遗金在,村无吠犬惊。
路有遗金在指路上有遗失的金钱。村无吠犬惊表示乡村宁静安宁,没有犬吠扰乱。这句话表达了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状态。
熙熙难遍纪,徒仰泰阶平。
熙熙表示繁荣昌盛,难遍纪表示难以完全记录。徒仰指仰望,泰阶平指君主的宝座。这句话表达了社会的繁荣和君主的威望,难以用言语尽述。
通过这首诗词,夏竦描绘了一个和平繁荣的景象,展现了宋代社会的富庶和安定。诗词中充满了对皇帝和国家的赞美,赞颂了皇帝的功德和智慧,以及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同时,诗词也表达了对农田丰收和家庭安宁的向往,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词旋律优美,用词精炼,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展现了夏竦对和平繁荣社会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夏竦,字子乔,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由于夏竦对文学的造诣很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流传于后世。
寄裴云山,未知,林正,
南山高且深,竹深带流水。
先生庐其中,迥若崆峒子。
雪发覆两肩,深悟造化理。
手注三体诗,名满四海耳。
时以诗名家,亦来质疑似。
我本浪得名,长挂春风齿。
乃识先生心,非非还是是。
秋杪同人至东湖久憩归过黄园饮于韩家园 其一,清代,胡承珙,
海国秋光迟,出郭试一访。野花犹有香,碧草浑无恙。
十里见澄潭,环流抱清旷。树簪堤外影,山眉镜中样。
一篙划空明,水云互摇漾。可惜在蛮村,好景付孟浪。
是时风日佳,晴波绿犹涨。见说湖畔田,馀润资酝酿。
耕馀供牛租,钓罢足鱼饷。西顾语海若,回面漫相向。
万里安用驯,一沤自神王。吾侪洗眼来,未要烦供张。
非无白接䍦,所欠黄篾舫。地偏暂勾留,兴逸转惆怅。
何当明月夜,还来听渔唱。
沁园春(寿张府判夫人),宋代,姚勉,
梅笑东风,只两日间,又新岁华。有玉龟阿母,献三蟠实,蕊宫仙子,飞七香车。春满虾帘,雪晴鸳瓦,窗户非烟笼翠纱。萱堂上,看衣翻戏采,觞捧流霞。
君家。元是仙家。几度看菖蒲九节花。来剑池丹井,平分风月,一溪流水,犹泛胡麻。寿庆千秋,荣封两国,绿鬓犹深杨柳鸦。长生药,在蓬莱顶上,不必丹砂。
樛枝桧,宋代,李廌,
桧今老矣何兢兢,樛枝下屈如不胜。
左松右柏非尔朋,繁霜茂雪徒骄矜。
鞠躬不敢骞其肱,午阴凄凄绿鬅鬙。
六月爽气飞秋冰,萦纡茂密罗附藤。
猿猱臂绝愁难升,老龙衔雨将飞腾,
矫首欲举逄饥鹏。
石门洞,宋代,俞德邻,
衙衙双石撑青空,涧鸣瀑吼惊鱼龙。维舟支筇步山径,山黑鬼啸猿啼风。
云巢雪屋数羽士,玉函宝笈翻晨钟。天寒木落山露骨,日月隐隐行空濛。
九衢黄埃没马腹,一家歌笑百家哭。虽然是山猛虎多,犹胜人间赋蛇毒。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