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二首

作者:李石(宋代)

思人谁复念婆娑,窟室崖阴未易磨。

四十围间看溜雨,三千年后数恒河。

不堪与世供狙杙,尚许遗民占鸟窠。

从此便名夫子树,匡人斤斧奈予何。

56

诗文译文

思念的人又会想起那摇曳的古柏吗?

它矗立在洞窟和崖壁的阴影下,岩石的侵蚀并未轻易摧毁它。

在围绕它四十岁的时间里,我看着雨水滑落,

在三千年后,我数着恒河的河水。

它不堪与世界为伍,只能供人作为狙杙(猴子攀爬的杆子)使用,

但它仍然允许遗民们占据鸟窠。

从此以后,它被称为夫子树,

斧头和锯子又怎能伤害到我呢?

诗文赏析

这首诗以古柏树为主题,通过描绘古柏的形象和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示了古柏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古柏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植物,象征着长寿、坚持和不屈不挠的品质。它在洞窟和崖壁的阴影下生长,承受着岁月的冲刷,却依然屹立不倒,展现出了它的顽强和不易磨灭的特质。

诗中的古柏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诗人思念着它,关注着它的境况。诗人用\"四十围间看溜雨\"描绘了古柏经历了四十个季节,见证了无数次雨水的滑落,强调了它的历史悠久和与时间的对峙。而\"三千年后数恒河\"更是强调了它的历史价值和持久力量。

诗中还表达了古柏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境遇。它不堪与世界为伍,只能被当作供人攀爬的猴杆,但它仍然允许遗民们占据鸟窠,给予了他们一丝遮风挡雨的温暖。

最后两句\"从此便名夫子树,匡人斤斧奈予何\"表达了古柏坚不可摧的姿态。\"夫子树\"指的是古代的圣贤所树立的标杆,诗人将古柏与圣贤相提并论,彰显了古柏的高尚品质和不可侵犯的地位。\"匡人斤斧奈予何\"表示即使是斧头和锯子也无法伤害到它,表现了它的刚毅和不可征服的气概。

这首诗通过对古柏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长寿、坚韧不拔的品质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身对困境和挫折的顽强抗争精神的追求。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古柏的形象,并通过与人类情感的联系,展示了古柏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所具有的坚韧不拔的品质,给人以启示和鼓舞。

李石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其他诗经

古意酬刘明府

古意酬刘明府,明代,柳应芳,

侯生七十老监门,皮骨都消意气存。

不是众中虚左待,当时谁报信陵恩。

5

临江仙(佳人)

作者:李石(宋代)

临江仙(佳人),宋代,李石,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倚阑闻唤小红声。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
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粉墙东畔小桥横。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

77

齐天乐(泽国楼偶赋)

齐天乐(泽国楼偶赋),宋代,陈允平,

湖光只在阑干外,凭虚远迷三楚。旧柳犹青,平芜自碧,几度朝昏烟雨。天涯倦旅。爱小却游鞭,共挥谈尘。顿觉尘清,宦情高下等风絮。
芝山苍翠缥缈,黯然仙梦杳,吟思飞去。故国楼台,斜阳巷陌,回首白云何处。无心访古。对双塔栖鸦,半汀归鹭。立尽荷香,月明人笑语。

7

鹧鸪天

鹧鸪天,宋代,高伯达,

海上蟠桃月样圆。从头屈指几千年。双成已报春消息,轮与萧郎半月前。
风露晓,月华鲜。兽炉烟袅水沉烟。骑鸾鞚鹤休归去,留取人间作女仙。

37

长相思

长相思,宋代,张孝祥,

小楼重。下帘栊。万点芳心绿间红。秋千图画中。草茸茸。柳松松。细卷玻璃水面风。春寒依旧浓。

14

病起

作者:陆游(宋代)

病起,宋代,陆游,

山村病起帽围宽,春尽江南尚薄寒。

志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断香漠漠便支枕,芳草离离悔倚阑。

收拾吟牋停酒碗,年来触事动忧端。

99

村居

作者:陆游(宋代)

村居,宋代,陆游,

富贵功名不拟论,且浮舴艋寄烟村。

生憎快马随鞭影,宁作痴人记剑痕。

樵牧相谙欲争席,比邻渐熟约论婚。

晨舂夜绩吾家旧,正要遗风付子孙。

7

累日文符沓至怅然有感

作者:陆游(宋代)

累日文符沓至怅然有感,宋代,陆游,

豪气人言苦不除,固应屏迹向江湖。

封侯万里独心在,餬口四方何事无?薄俗更堪开眼看,老翁宁办折腰趋?鼠肝虫臂今无择,付与乾坤造化炉。

45

吊黄学士三首

吊黄学士三首,宋代,欧阳修,

自古兰衰早,因令蕙叹深。

书遗茂陵◇,病作越乡吟。

蒿里无春色,闽山蔽夕阴。

空嗟埋玉树,◇志永沉沉。

88

上章戴滩

上章戴滩,宋代,杨万里,

脱巾枕手仰哦诗,醉上诸滩总不知。

回看他船上滩苦,方知它看我船时。

26

不寐听雨

不寐听雨,宋代,杨万里,

雨到中霄寂不鸣,只闻风拂树梢轻。

瓦沟收拾残零水,并作檐间一滴声。

89

短歌行

作者:冯著(唐代)

短歌行,唐代,冯著,

寂寞草中兰,亭亭山上松。贞芳日有分,生长耐相容。
结根各得地,幸沾雨露功。参辰无停泊,且顾一西东。
君但开怀抱,猜恨莫匆匆。

99

游仙二十四首

作者:吴筠(唐代)

游仙二十四首,唐代,吴筠,

启册观往载,摇怀考今情。终古已寂寂,举世何营营。
悟彼众仙妙,超然含至精。凝神契冲玄,化服凌太清。
心同宇宙广,体合云霞轻。翔风吹羽盖,庆霄拂霓旌。
龙驾朝紫微,后天保令名。岂如寰中士,轩冕矜暂荣。
鸾凤栖瑶林,雕鹗集平楚。饮啄本殊好,翱翔终异所。
吾方遗喧嚣,立节慕高举。解兹区中恋,结彼霄外侣。
谁谓天路遐,感通自无阻。
愍俗从迁谢,寻仙去沦没。三元有真人,与我生道骨。
凌晨吸丹景,入夜饮黄月。百关弥调畅,方寸益清越。
栖神合虚无,洞览周恍惚。不觉随玉皇,焚香诣金阙。
西龟初定箓,东华已校名。三官无遗谴,七祖升云輧。
体妙尘累隔,心微玄化并。一朝出天地,亿载犹童婴。
使我齐浩劫,萧萧宴玉清。
怡神在灵府,皎皎含清澄。仙经不吾欺,轻举信有征。
畴昔希道念,而今果天矜。岂非阴功著,乃致白日升。
焉用过洞府,吾其越朱陵。
高真诚寥邈,道合不我遗。孰谓姑射远,神人可同嬉。
结驾从之游,飘飘出天垂。不理人自化,神凝物无疵。
因知至精感,足以和四时。
碧海广无际,三山高不极。金台罗中天,羽客恣游息。
霞液朝可饮,虹芝晚堪食。啸歌自忘心,腾举宁假翼。
保寿同三光,安能纪千亿。
将过太帝宫,暂诣扶桑处。真童已相迓,为我清宿雾。
海若宁洪涛,羲和止奔驭。五云结层阁,八景动飞舆。
青霞正可挹,丹椹时一遇。留我宴玉堂,归轩不令遽。
欲超洞阳界,试鉴丹极表。赤帝跃火龙,炎官控朱鸟。
导我升绛府,长驱出天杪。阳灵赫重晖,四达何皎皎。
为尔流飘风,群生遂无夭。
予因诣金母,飞盖超西极。遂入素中天,停轮太蒙侧。
若华拂流影,不使白日匿。倾曦复亭午,六合无暝色。
道化随感迁,此理谁能测。
九龙何蜿蜿,载我升云纲。临睨怀旧国,风尘混苍茫。
依依远人寰,去去迩帝乡。上超星辰纪,下视日月光。
倏已过太微,天居焕煌煌。
停骖太仪侧,整服金阙前。肃肃承上帝,锵锵会群仙。
鸿炉发灵香,广庑张钧天。玉醴洽中座,霞膏充四筵。
良期无终极,俯仰移亿年。
峻朗妙门辟,澄微真鉴通。琼林九霞上,金阁三天中。
飞虬跃庆云,翔鹤抟灵风。郁彼玉京会,仙期六合同。
予升至阳元,欲憩明霞馆。飘飘琼轮举,晔晔金景散。
结虚成万有,高妙咸可玩。玉山郁嵯峨,琅海杳无岸。
暂赏过千椿,遐龄谁复算。
招携紫阳友,合宴玉清台。排景羽衣振,浮空云驾来。
灵幡七曜动,琼障九光开。凤舞龙璈奏,虬轩殊未回。
高升紫极上,宴此玄都岑。玉藻散奇香,琼柯流雅音。
灵风生太漠,习习吹人襟。体混希微广,神凝空洞深。
萧然宇宙外,自得乾坤心。
晨登千仞岭,俯瞰四人居。原野间城邑,山河分里闾。
眇彼埃尘中,争奔声利途。百龄宠辱尽,万事皆为虚。
自昔无成功,安能与尔俱。将期驾云景,超迹升天衢。
骨炼体弥清,鉴明尘已绝。恬夷宇宙泰,焕朗天光彻。
羽服参烟霄,童颜皎冰雪。隐符千魔骇,鸣玉万帝悦。
遂使区宇中,祅气永沦灭。
朝逾弱水北,夕憩钟山顶。颛顼清玄宫,禺强扫幽境。
烛龙发神曜,阴野弥焕炳。导达三气和,驱除六天静。
玉楼互相晖,烟客何秀颖。一举流霞津,千年在俄顷。
扬盖造辰极,乘烟游阆风。上元降玉闼,王母开琳宫。
天人何济济,高会碧堂中。列侍奏云歌,真音满太空。
千年紫柰熟,四劫灵瓜丰。斯乐异荒宴,陶陶殊未终。
整驾辞五岳,排烟凌九霄。纷然太虚中,羽旆更相招。
且盼蓬壶近,谁言昆阆遥。悠悠竟安适,仰赴三天朝。
予招三清友,迥出九天上。挠挑绝漠中,差池遥相望。
大空含常明,八外无隐障。鸾凤有逸翮,泠然恣飘飏。
寥寥唯玄虚,至乐在神王。
纵身太霞上,眇眇虚中浮。八威先启行,五老同我游。
灵景何灼灼,祥风正寥寥。啸歌振长空,逸响清且柔。
遨嬉无迹赏,顾眄皆真俦。不疾而自速,万天俄已周。
返视太初先,与道冥至一。空洞凝真精,乃为虚中实。
变通有常性,合散无定质。不行迅飞电,隐曜光白日。
玄栖忘玄深,无得固无失。

36

路学士知河中府

作者:杨亿(宋代)

路学士知河中府,宋代,杨亿,

一麾新自海滨还,又佩鱼符入故关。

千里山河临剧郡,九天鸳鹭别通班。

楼经往圣回清跸,路接边夷献白环。

版籍素多田赋错,干戈初息羽书闲。

從军上客彫龙藻,佐酒妖姬堕马鬟。

更遣府公吟思发,中条新霁碧孱颜。

13

杨花

作者:赵蕃(宋代)

杨花,宋代,赵蕃,

雨树蒙茸集,晴空散乱飞。

若为散乱飞,何只咏依依。

花里浑迷蝶,风前屡点衣。

未妨吹尽得,病起带宽围。

92

德麟自南邑至酇相会作诗次其韵

作者:李廌(宋代)

德麟自南邑至酇相会作诗次其韵,宋代,李廌,

脂车欲入南山路,马首忽西真有数。

此生兀兀老江山,曩事纷纷过风雨。

君行岭上正穿云,我向津头欲呼渡。

石门秀绝冠荆楚,万壑千岩供指顾。

赴涧哀泉咽复流,出岫闲云散还聚。

遥应写怀远怜我,瘦马饥童傍江雾。

平时追随若形影,异县相望忽如许。

他年两翁各赋归,思山便可拏舟去。

72

送吴定夫西归 其二

送吴定夫西归 其二,宋代,真德秀,

世情重声利,荣途足趋走。夫君独何为,经年闯林薮。

东寻金坛翁,南访玉峰叟。借问两臞仙,来时轻健否。

99

过摘星岭

作者:苏颂(宋代)

过摘星岭,宋代,苏颂,

路无斥堠惟看日,岭近云霄可摘星。

握节偶来观国俗,汉家恩厚一方宁。

32

夏景 清风松下来

夏景 清风松下来,宋代,刘辰翁,

狭世清风少,清风不受催。惟应松下有,肯向坐间来。

襟袖元如水,山林自少埃。遂惊弘景宅,不是楚王台。

柳巷无人扫,柴门尽日开。是谁前喝道,空遣鹤飞回。

96

宋弘

作者:徐钧(宋代)

宋弘,宋代,徐钧,

淫色繁声已力排,义存夫妇岂容乖。

君王莫作图婚想,未问悬知事不谐。

12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