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日依韵酬福昌令有寄

作者:邵雍(宋代)

道义相欢岂易亲,古称难处是知人。

文章不结市朝士,荣辱非关云水身。

话入精详皆物理,言无形迹尽天真。

他时洛社过从辈,图牒中添又一邻。

100

诗文译文

道德相合难以亲近,

古人称难处便是认识人。

文章不得市朝士的认可,

荣辱与云水无关。

言论探究深入物理,

言语不带痕迹,表现天真。

将来在洛社,与同辈相会,

图书中再多一位邻居。

诗文简析

这首诗是邵雍应福昌令的请求,以诗作回应。诗人以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人生经验来表达自己对人际关系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相似的思想和道德基础上的,而不是仅仅凭借亲近的关系。他也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名利,而在于他的品德和修养。他还表达了对科学和真理的追求,并表现出对未来的憧憬。

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邵雍的一首代表作,它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同时也展示了他的诗歌才华。诗人的思想深邃,语言简练、精炼,充满哲理性和思考性,展现了他的诗人才华和思想境界。这首诗所表现出的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人生哲学,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大精品,值得我们深入品味。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其他诗经

秋怀

作者:阎宽(唐代)

秋怀,唐代,阎宽,

下帷长日尽,虚馆早凉生。芳草犹未荐,如何蜻蛚鸣。
秋风已振衣,客去何时归。为问当途者,宁知心有违。

85

再和二首

再和二首,宋代,刘克庄,

少小从军事袴鞾,只今庙算主通和。

胡来复去兔三窟,民散未收蜂一窝。

病觉风光于我薄,老知书册误人多。

罪言著就深藏取,自笑狂生壮志蹉。

77

李大椿伯寿见示宝剑歌答之

作者:赵蕃(宋代)

李大椿伯寿见示宝剑歌答之,宋代,赵蕃,

李子久不调,慷慨多雄辞。

题为宝剑篇,赠我何足知。

我为读数过,因之重嗟咨。

尚方愿赐有朱云,櫑具带剑有不疑。

云也安能斩张禹,曼倩脱或逢胜之。

君才固有用,我病且复衰。

谁能长佩矜陆离,但取短铗歌归来。

65

闽中新乐府

作者:林纾(清代)

闽中新乐府,清代,林纾,

检历日,检历日,婚葬待决日家笔。欧西通国无日家,国强人富操何术。

我笑马迁传日者,史笔虽高见斯下。日家争宗鬼谷言,咸池死耗兼丧门。

又言葬地有方向,贪狼巨门兼旺相。贪狼巨门此何神,一神能管万万人。

不管生人偏管死,向人坟墓作风水。向之则吉背则凶,无乃偪仄神心胸。

西人事死道近墨,自亡迨葬廿四刻。若使人人待日家,丧堂已被巡捕逼。

葬亲我国胜欧西,必须择日真无稽。一心孝,一求福,一半欣幸一半哭。

我想此时孝子心,天人大战堪捧腹。因之追论司天台,好言休咎斯奇哉。

星流彗见皆言祸,占经论说真蠢才。立冬以后流星会,地球行入流星内。

占言星走主乱离,同治中兴却见之。彗星轨道有定处,一年各有应行度。

嘉庆之时彗竟天,何由国泰民丰年。须言人事舍天象,大家无作懵懵想。

天变由无一定殃,日家之说尤荒唐。惠迪从逆理归一,不必长年检历日。

7

踏莎行

作者:向滈(宋代)

踏莎行,宋代,向滈,

万水千山,两头三绪。凭高望断迢迢路。钱塘江上客归迟,落花流水青春暮。步步金莲,朝朝琼树。目前都是伤心处。飞鸿过尽没书来,梦魂依旧阳台雨。

80

赠张华诗

作者:何劭(魏晋)

赠张华诗,魏晋,何劭,

四时更代谢,悬象迭卷舒。暮春忽复来,和风与节俱。

俯临清泉涌,仰观嘉木敷。周旋我陋圃,西瞻广武庐。

既贵不忘俭,处有能存无。镇俗在简约,树塞焉足摹。

在昔同班司,今者并园墟。私愿偕黄发,逍遥综琴书。

举爵茂阴下,携手共踌躇。奚用遗形骸,忘筌在得鱼。

79

村居日饮酒对梅花醉则拥纸衾熟睡甚自适也

作者:陆游(宋代)

村居日饮酒对梅花醉则拥纸衾熟睡甚自适也,宋代,陆游,

江村岁晚掩柴荆,地僻久无车马声。

孤寂惟寻麴道士,一寒仍赖楮先生。

醡头珠滴愁先破,帐底春回梦易成。

莫笑衰翁杀风景,小瓶梅蕊解卿卿。

51

读穷居五字慨然有感复作一首自解

作者:陆游(宋代)

读穷居五字慨然有感复作一首自解,宋代,陆游,

布褐营身足,茅茨置榻宽。

食非依漂母,菜不仰园官。

小蹇鞍鞯黑,羸僮骨相酸。

丹青能写此,千载尚传观。

7

都下食笋自十一月至四月戏题

都下食笋自十一月至四月戏题,宋代,杨万里,

竹祖龙孙渭上居,供侬樽俎半年余。

班衣戏彩春无价,玉版谈禅佛不如。

若怨平生食无肉,何如陋巷饭斯蔬。

不须庾韭元修菜,吃到憎时始忆渠。

59

水仙花四首

水仙花四首,宋代,杨万里,

开处谁为伴,萧然不可亲。

雪宫孤弄影,水殿四无人。

14

寄题赵丞相独往亭

作者:张嵲(宋代)

寄题赵丞相独往亭,宋代,张嵲,

留侯佐汉日,结志已离群。

唐乐闲退年,陟险勤邦君。

区中岂所慕,物外良作论。

上宰曩侨寓,新亭初目存。

绯怀杖策时,风衣自翻翻。

□□□□□,□□□□□。

竹密径迷远,孤游遗世纷。

憩松玩碧草,临流睇归云。

山晚落花积,溪深啼鸟喧。

揽物觉意适,依风嗟世屯。

虽安吴越胜,讵忘河洛尊。

毕辅中兴业,终回西北辕。

扈跸归庙社,角巾反丘樊。

游瞩河华郊,往来鄠杜村。

规摹王粲宅,仿佛辟疆园。

斯亭回首地,应为闾里言。

29

江西提点刑狱阎颙郎中挽辞一首

作者:韩琦(宋代)

江西提点刑狱阎颙郎中挽辞一首,宋代,韩琦,

昔忝中山帅,君时佐郡条。协心图治俗,同榜喜为僚。

方卜门容驷,俄惊坐赋鸮。新阡思一恸,西蜀奈迢遥。

28

爱梅歌

作者:徐照(宋代)

爱梅歌,宋代,徐照,

紫琳联坳蘸黟漆,破帽笼头醉拈笔。

解返冰魂化墨倦,青皇尽把韶华失。

巧分六出騃滕六,迅折千葩怯殷七。

笑笑先生懒学画,花光仁老毛欲栗。

可笑梅山翁,一夜吟诗便来乞。

无声与有声,画妙诗骚两清逸。

见说鹅溪出好绢,谁能为买三百疋。

长条短棘椒藟萌,折榦稀枝瘦虬屈。

画取西湖三两朵,摘索映空花不密。

更画庾岭三十本,雪月风烟意非一。

君不同见翰林走旁访消息,寒城日日骑驴出。

又不见杜老当年酒不。

72

题真娘墓

作者:徐照(宋代)

题真娘墓,宋代,徐照,

骨成泉下土,何物是游魂。

一代颜容尽,千年名姓存。

善缘依佛地,巧咏任人言。

几听钱塘曲,风松静似喧。

53

宝林寺二首

宝林寺二首,宋代,宋日隆,

年来试凋邑,如僧住破庵。

颇识众因果,宁忍事嗔贪。

晨飧虽不饱,夜梦却自安。

缅怀百里内,何异一室间。

痛癢举切身,恻怛失欢颜。

曾徵三异政,勿见两暑寒。

皇帝念闽壤,择帅田从班。

红旗已开阃,紫气且度关。

负弩拟郊迎,襥被出市阛。

瞻彼草木荣,觉此天地宽。

禾实吐离离,泉泻鸣潺潺。

一稔已可期,百忧顿能删。

群来乡士秀,共诉里胥奸。

飞走宁有据,乞取苦无端。

伤尔心肉剜,令我眉峰攒。

刑非所乐用,欲已良亦难。

五百决臀杖,雄卒捏手环。

于以宽民力,于以警吏顽。

亭午发丹阳,薄暮抵精蓝。

瓣香谒独觉,且过借一箪。

临风饱清供,穿云漫怀惭。

候骑未来报,主僧且盘桓。

桑下无三宿,挑包过别山。

94

和休师见怀二首 其一

和休师见怀二首 其一,宋代,郭祥正,

幽栖新卜野僧邻,憔悴谁怜旧史君。幸有松声吹骤雨,可须歌响遏行云。

37

古剑行赠周辰

作者:王称(明代)

古剑行赠周辰,明代,王称,

杀气贯斗牛,精光何陆离。风胡不可遇,千载令人悲。

忆昔干将初铸日,五夜龙池飞霹雳。秋水芒寒鸊鹈膏,虹光锷吐莲花质。

当年曾闻易水歌,荆卿不济当如何。从来相随赤帝子,飒飒秋郊泣嫠鬼。

乃知神物用有时,风云变化谁能知。祗今萧条镡水上,白日往往蛟龙飞。

侠客相看魂欲死,一片雄心许知己。别来夜夜匣里鸣,忆君清泪如铅水。

为君摩挲君试看,剑歌有曲君莫弹。从来烈士皆如此,茫茫万古悲风寒。

18

老鬓诗

作者:苏泂(宋代)

老鬓诗,宋代,苏泂,

老鬓惊霜觉,春容带雪来。

散愁诗数首,觅醉酒三杯。

行店人归少,荒林鸟去回。

高情无与共,自摘涧边梅。

93

题太平兴国宫

作者:李受(宋代)

题太平兴国宫,宋代,李受,

香炉峰下宅天官,三界方知可往还。

白石眼前分世路,紫云头上接天班。

沧溟岂隔毫芒内,忆劫皆归瞬息间。

但得心源到真境,凌虚鸾鹤会跻攀。

87

旬沐二首

作者:宋祁(宋代)

旬沐二首,宋代,宋祁,

薄澣还私室,陶嘉属小园。

筍馀林向密,花后果初繁。

燕口将泥重,蜂脾抱蜜喧。

此时萧散意,都欲忘乘轩。

83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