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止则须止,时行则可行。
时行与时止,人力莫经营。
时止则须止,
时行则可行。
时行与时止,
人力莫经营。
这首诗词探讨了时机和行动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力的有限性。诗人表达了一个观点,即在适当的时候停止行动,有时候则需要行动。时机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人们不能一直行动,也不能一直停止。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诗人通过对时机的思考,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行动的时候要行动,停止的时候要停止。这种对时机的敏感性和对行动的谨慎态度,反映了邵雍对人生智慧的思考。
诗中的\"时行与时止\"强调了行动和停止的相互关系。时机的选择取决于具体情况,人们需要根据时机的变化来决定行动还是停止。然而,诗人也指出,人力是有限的,不能过分依赖自身的努力和力量。这里的\"人力莫经营\"表达了一种谦逊和顺应时机的态度,认识到人的力量有限,需要与时机相互配合。
《行止吟》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道出了一个重要的生活智慧:要根据时机来决定行动和停止,充分认识到人的力量有限。这种思想在人生的方方面面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人际关系中,都需要把握时机,避免过度努力或不合时宜的行动。这首诗词提醒人们要审时度势,顺应时机,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和结果。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冬日偕潘元伟何俞之暨舍弟仲蔚过曾元陟草堂赏菊得千字,明代,张萱,
东篱摇落半荒烟,羡尔閒亭晚尚鲜。客到白衣堪共醉,花芬綵笔转堪怜。
河阳色满从先竞,官阁风和亦后妍。但取寒芳宜野佩,新诗何用牍三千。
放歌赠宋君仲温,明代,沈铉,
宋君旷荡士,儒服非狂生。
笔扫千军陈,胸藏数万兵。
銛豪破纸竟何益,按图折御分纵横。
鱼丽鸟翼谈者易,野雉家鸡人目盲。
当时管乐已黄土,白璧往往遭蝇营。
荒城不启尘四塞,拔剑斫地浮云行。
十年驱走尚豪侠,许人一诺千金轻。
低头拜东野,捐官识韩荆。
苦心为知己,嗜胆报仇争。
挽辂西入关,装刀从北征。
途穷亦知时不利,俯首抑气随将迎。
萧萧破屋漏星雨,妻子顾笑形神清。
东家小儿夸褶鞍,西家老奴项领成。
尔独胡为昧生理,长躯七尺夸人英。
城头雨声如建瓴,泥污厚地天无晴。
我留君家醉十日,谑浪颠倒呼侬伧。
请君弃掷几上笔,为君拾留墙角檠。
眼中世事如转目,勿谓贫贱忘交情。
气酣中热双耳赤,细语向人肝胆倾。
玉壶击缺歌浩浩,不作老腐咿嘤声。
促君起望东南气,三台泰阶何夕平。
我有长策,君有长缨。
危可安,乱可宁。
慎勿轻受虞人旌,慎勿虚看处士星。
丈夫事业须磊落,富贵逼君君莫惊。
水调歌头(张茶马□□生日六日十八立),宋代,魏了翁,
轻露氵龠残暑,蟾影插高寒。团团只似前夕,持向老莱看。九_元开父算,六甲更逢儿换,梧竹拥檀栾。都把方寸地,散作万云烟。
锦边城,云间戍,雪中山。风流老监在此,忧顾赖渠宽。天上玉颜合笑,堂上酡颜如酒,家国两平安。又恐玉川子,茗_送飞翰。
谑言诗,明代,邓云霄,
祗须瞢董湖涂,莫说之乎者也。直木先寻斧斤,立仗惟闻暗哑。
痴呆纪湄养鸡,祸福塞翁失马。半夜蕉鹿非真,四大形骸都假。
岑楼寸木反高,得车■痔愈下。为岂枉尺直寻,功在画墁毁瓦。
下里曲奏同声,阳春调孤和寡。将携雄剑双龙,击碎唾壶一把。
流言可中姬旦,非罪谁明公冶。傲骨只合昂藏,好官彼甘唾骂。
狐妖已诧据城,鼠匿奚容熏社。阮籍嫉时眼白,元礼何辜衣赭。
世途不啻羊肠,宦达真同土苴。知止知足久长,苟合苟完聊且。
既悟鸟尽弓藏,何用回车泪洒。招龙宁在菜圃,索骏惟之冀野。
陶公三径未荒,淳于一石堪泻。好月好风当邀,闲是闲非休惹。
老性不改姜桂,美材任舍梧槚。阳虎或类宣尼,宫黝亦似子夏。
肉眼必有遗珠,簧口徒工炙輠。翻波终泾渭分,斜日非贤圣打。
谁知百代鼓吹,只在片言风雅。雅女羞隙需媒,玉不求沽待贾。
鲲鹏奋翼垂云,燕雀依人贺厦。岂如急马缰收,莫待临崖身舍。
请看萧艾共焚,不异鱼虾并鲊。秉烛聊效狂言,覆辙示诸迷者。
九日舟中望见有美堂上鲁少卿饮处以诗戏之,宋代,苏轼,
指点云间数点红,笙歌正拥紫髯翁。
谁知爱酒龙山客,却在渔舟一叶中。
西阁珠帘卷落晖,水沉烟断佩声微。
遥知通德凄凉甚,拥髻无言怨未归。
登鹅鼻山至绝顶访秦刻石且北望大海山路危甚,宋代,陆游,
街头旋买双芒屩,作意登山殊不恶。
苍崖无罅竹鞭逸,崩石欲坠松根络。
凭高开豁快送目,历险崎岖危著脚。
川云忽起两蛟舞,瀑水高吹万珠落。
大岩空腔谁所刳?绝壁峭立端疑削。
坡平或可坐百人,峡束仅容飞一鹤。
蛇蹊岌岌头自眩,鬼谷惨惨神先愕。
秦皇马迹散莓苔,如镌非镌凿非凿。
残碑不禁野火燎,造物似报焚书虐。
人民城郭俱已非,烟海浮天独如昨。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乱,唐代,元结,
(古有乱王,肆极凶虐,乱亡乃已,故为《至乱》之诗
二章二韵十二句)
嘻乎王家,曾有凶王,中世失国,岂非骄荒。
复复之难,令则可忘。
嘻乎乱王,王心何思?暴淫虐惑,无思不为;
生人冤怨,言何极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