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吟

作者:邵雍(宋代)

诗成半醉正陶陶,更用如椽大笔抄。

尽得意时仍放手,到凝情处略濡毫。

鲁阳却日功犹浅,宗慤乘风志未高。

写出太平难状意,任佗天下颂功劳。

96

诗文译文

诗成半醉正陶陶,

更用如椽大笔抄。

尽得意时仍放手,

到凝情处略濡毫。

鲁阳却日功犹浅,

宗慤乘风志未高。

写出太平难状意,

任佗天下颂功劳。

诗文简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的满意和自豪之情,同时也展示了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关注。诗人以自己的笔为椽,用大字写下自己的诗篇,表达了他的创作之热情和自信。他在创作中追求完美,只有当他满意时才会放手,用心凝聚到一定程度才会沾墨。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自己的成就还不够深入,仍有进步的空间。他提到鲁阳和宗慤,暗示自己的创作成就与这些历史名人相比还显得浅薄。最后,诗人以写下太平盛世的艰难之状,并将其作为一种使命,任由世人对他的功劳赞颂。

诗文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诗人自身创作心态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艺术追求的态度。诗人以半醉的状态来形容自己创作时的陶醉感,表达了他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获得的愉悦和满足。他用如椽的大笔写下自己的作品,暗示了他对创作的自信和豪情。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他提到鲁阳和宗慤,与他们相比,他的成就还显得浅薄,志向未达到高远的境地。最后,他以写下太平盛世的艰难状态为己任,表达了对社会的关切和对自己创作的追求。

这首诗词结构简练,用字朴实,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的态度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它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展示了诗人在创作中追求完美和进步的精神。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其他诗经

读三国志

读三国志,唐代,李九龄,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

83

浣溪沙

浣溪沙,宋代,陈三聘,

不跃银鞍与绣鞯。曲筇芒_见衰年。寻幽来立渡头船。
碧涧芹羹珍下_,红莲香饭乐归田。不妨尊酒兴悠然。

85

齐天乐(和张龙山寿词)

齐天乐(和张龙山寿词),宋代,马迁鸾,

老夫耄矣,怪新年顿尔,□衰俱现。排闷篇诗,浇愁盏酒,自读离骚自劝。长安日远。怅旧国禾宫,故侯瓜畹。风景不殊,江涛如此世绿浅。莫莫休休□□,□□乾坤毁,幽怀无限。弱羽填波,轻装浮海,其奈沧溟滟。年花婉娩。况六十平头,底须顽健。戏唱高词,作还丹九转。

59

杂赋六首 其二

作者:陆游(宋代)

杂赋六首 其二,宋代,陆游,

孤学违流俗,危机历畏途。逢人增惝恍,看镜失肤腴。

闭户书围坐,移灯影向隅。空怀四方志,泯默死东吴。

78

未至安乐坊,隔林望见霜铿岭两峰特奇

未至安乐坊,隔林望见霜铿岭两峰特奇,宋代,杨万里,

天知老子厌凡山,别放潜环伏宝看。

一行横林遮岭脚,两峰如笋出云端。

举头瞥见还惊遯,到骨清奇特地寒。

彼此相遭有缘法,悔将嗔喜触漓岏。

39

晚出郡城,往值夏谒胡端明,泛舟夜归

晚出郡城,往值夏谒胡端明,泛舟夜归,宋代,杨万里,

郡城至值夏,两日非宽程。

奔走岂五愿,诏书促南征。

出郭星未已,归棹月已生。

问人水深浅,舟子喧未应。

水石代之对,淙然落难声。

危峰起夕苍,暗潭生夜清。

江转风飒至,病肩难隐棱。

添衣初嬾寻,忍寒良不能。

近城一二里,远岸三四灯。

望关恐早闭,驱舟秪迟行。

多情半环月,久矣将西倾。

欲落且小留,知我要入城。

月细光未多,大星助之明。

至舍心未稳,丽谯才一更。

54

坐禅铭

作者:大义(唐代)

坐禅铭,唐代,大义,

参禅学道几般样,要在当人能择上。莫只忘形与死心,此个难医病最深。

直须坐究探渊源,此道古今天下传。正坐端然如泰山,巍巍不要守空闲。

直须提起吹毛利,要剖西来第一义。瞠却眼兮剔起眉,反覆看渠渠是谁。

还如捉贼须见赃,不怕贼理深处藏。有智捉获刹那顷,无智经年不见影。

深嗟兀坐常如死,千年万岁只如此。若将此等当禅宗,拈花微笑丧家风。

黑山下坐死水浸,大地漫漫如何禁。若是铁眼铜睛汉,把手心头能自判。

直须著到悟为期,哮吼一声狮子儿。君不见磨砖作镜喻有由,车不行兮在打牛。

又不见岩前湛水万丈清,沈沈寂寂杳无声。一朝鱼龙来搅动,波翻浪涌真堪重。

譬如静坐不用工,何年及第悟心空?急下手兮高著眼,管取今生教了办。

若还默默恣如愚,知君未解作工夫。抖擞精神著意看,无形无影悟不难。

此是十分真用意,勇猛丈夫却须记。切莫听道不须参,古圣孜孜为指南。

虽然旧阁闲田地,一度赢来得也未。要识坐禅不动尊,风行草偃悉皆论。

而今四海清如镜,头头物物皆吾听。长短方圆只自知,从来丝发不曾移。

若问坐禅成底事,日出东方夜落西。

21

作者:李荣(宋代)

句,宋代,李荣,

国人久倚东园望,拟築沙堤到广陵。

34

送胡伯逢之官金陵

作者:张栻(宋代)

送胡伯逢之官金陵,宋代,张栻,

相望数舍已云疎,远别何因执子祛。

漫仕想应同捧檄,旧闻当不废观书。

月明淮水空陈迹,山绕新亭有故墟。

暇日更须频访古,因来为我道何如。

25

行乡

作者:李揆(宋代)

行乡,宋代,李揆,

园林二月春才半,朝日曈曨天气暖。

东风放尽柳梢青,已有黄鹂娇睍睆。

波翻嫩麦绿连坡,露入夭桃红满眼。

筍舆乘兴入招提,苾蒭留我炊香饭。

山泉煮茗味更长,又得禅林半朝款。

突兀丰碑三百年,古人事迹今苔藓。

临风抖擞簿书尘,倚杖须臾归已晚。

耕夫夹道看长官,百钱赠汝聊旌劝。

1

慧聚杂题 灵山讲堂

作者:李乘(宋代)

慧聚杂题 灵山讲堂,宋代,李乘,

佛度亿万众,山是说经所。今人说猊座,亦作潮音主。

何必诸比丘,曾见五花雨。面壁无说人,家风自一祖。

96

次韵上饶

作者:韩淲(宋代)

次韵上饶,宋代,韩淲,

一抹红桥卧水云,雨收风叶尚沾巾。开门觅句无馀日,曲水流杯又浃旬。

春事匆匆容易老,人情往往总输真。河阳县里花千树,犹记溪南寂寞滨。

77

古出塞

作者:毛珝(宋代)

古出塞,宋代,毛珝,

初说戍渔阳,俄传出定襄。朝朝征马过,春草不曾长。

17

久雨快晴侍杨尚书燕镇远楼

久雨快晴侍杨尚书燕镇远楼,宋代,程公许,

瘴雨弥旬快作晴,小山香馥晚风清。

高秋幕府间书檄,落日江山拥旆旌。

形势自应专一面,关河犹示息交枰。

雅知牧御须才望,盍早还朝洗甲兵。

49

越问 其五 鱼盐

作者:孙因(宋代)

越问 其五 鱼盐,宋代,孙因,

百川会同沧海兮,浩不知夫津涯。吐云涛以澜汗兮,沃日御而渺瀰。

藏巨灵之赑屃兮,见天吴之惚恍。戴五山之嶪峨兮,涵百怪之陆离。

巨鱼出没其中兮,不知其几千里。鼓浪沫以成雾兮,嘘云气以成霓。

任公子之投竿而钓兮,五十犗以为饵。阅期年而得鱼兮,牵巨钩而下之。

鬐鬣怒而刺天兮,白波涌而山立。膏流溢而为渊兮,颅骨积而成坻。

自浙水以东兮,无不餍若鱼之肉。彼赤鳝黄颡何足数兮,又况梅鱼与桃鲻。

维天地之宝藏兮,有煮海之鹾盐。曝曜灵以摝涉兮,浮莲的以试卤。

编筼筜以为槃兮,处烈焰而不灼。霜铅倏其凝冱兮,霜花飒其的皪。

兹海若之不爱宝兮,丰功被乎天下。抑造化之自然兮,讵人为之力假。

客曰富哉鱼盐兮,此越国之宝也。是特以利言兮,吾愿闻其上者。

47

赠答刘御史云卿

赠答刘御史云卿,元代,元好问,

学道有通蔽,今人乃其尤。温柔与敦厚,扫灭不复留。

高蹇当父师,排击剧寇雠。真是未可必,自私有足羞。

古人相异同,宁复操戈矛。春风入万物,枯蘖将和柔。

克己未有加,归仁亦何由。先儒骨已腐,百骂不汝酬。

胡为文字间,刮垢搜瘢疣。吾道非申韩,哀哉涉其流。

大儒不知道,此论信以不。我观唐以还,斯文有伊周。

开云揭日月,不独程张俦。圣途同一归,论功果谁优?

户牖徒自辟,胶漆本易投。九原如可作,吾欲起韩欧。

8

送吕秀才入道

送吕秀才入道,明代,李延兴,

赋罢长杨戴鹖冠,笑人慕道不休官。窗间风雪三馀学,林下烟霞七返丹。

白社年深成雅会,紫垣秋静礼虚坛。夜窗欲问长生术,月转虚楼十二阑。

21

伫立士女

伫立士女,明代,祝允明,

非缘望远上秦楼,杨柳依依翠陌头。画就远山调锦瑟,最怜夫婿不封侯。

63

东门行

东门行,明代,李攀龙,

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怆欲悲。

舍无儋石储,还视身上衣参差。

慷慨出门去,儿女牵裙。

他家自愿富贵,贱妾与君但袴糜。

但袴縻,上用穹窿,下用匍匐小儿。

时吏清廉,法不可干。

一旦缓急,当告谁。

行,吾望君归。

嗟!少年莫为非。

12

至长陵望茂陵有感

作者:谢铎(明代)

至长陵望茂陵有感,明代,谢铎,

北门谁筑此幽都,形胜天门绝代无。四塞山河归一统,万年陵寝壮雄图。

梦惊清跸还驰道,痛忆遗弓在鼎湖。望断六龙新蜕地,九疑何处是苍梧。

34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