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竹隐先生孙应时

作者:刘过(宋代)

苏州酒滴如真珠,公能醉之酒百壶。

得间政恐不来尔,来则倒屣相与俱。

江山绕楼诗句好,奔走万变同驰驱。

大书小草各有能,雷雹震耀莺花姝。

当其半醉尚醒在,宛若处女未嫁夫。

杯行到手湖海歇,翻覆云雨来须臾。

义这屈使坐北面,命骚如役仆与奴。

角巾斜飘鬓毛出,笔墨颠倒衫袖乌。

回旋左右如有碍,归路不记长须扶。

宾侪指摘士窃笑,亦有好事描为图。

或云先生郁於用,浮深欲以酒自娱。

实非能饮姑好客,不时斗酒由人须。

若予乃是真饮者,糟丘日日乡无何。

敛藏穷达付之酒,不以礼法自束拘。

情归一真举无伪,滑稽玩世为通儒。

饮与不饮无不可,醉醒醒醉同一区。

痴人之前莫说梦,梦中说梦愈阔迂。

客来辄饮饮辄醉,此其所以为竹胡。

不然他人岂无酒,欲去此脚自懒趋。

计公之客日百数,结束冠带纷座隅。

欲言喉牙物如梗,中怀腹非外示愚。

不如鄙性好诚实,退无取议进不谀。

欧公自爱曼卿放,昌黎亦喜刘叉粗。

满城风雨重阳近,黄共篱落金英敷。

山高凛风吹客倒,公楼虽小主者殊。

狂当相就取一醉,有酒饮我无酒酤。

此即虽狂亦可喜,我去俗子畴当呼。

世无人兮亦已久,公不容我谁容乎。

44

诗文译文

苏州酒滴如珍珠,你能醉的酒百壶。

机会政策恐怕不来你,来就热情相一起。

江山绕楼诗句好,跑万变化同奔驰。

大写小草都有可能,雷和冰雹震耀莺花美女。

当另一半醉还清醒在,宛如处女还没嫁人。

杯走到手湖海歇,反复云雨来一会儿。

义这委屈让坐北面,命令骚如工程仆人和奴隶。

角巾斜飘鬓毛出来,笔墨颠倒衫袖乌。

回旋身边如有障碍,回去的路不记长需要扶持。

宾等指摘人发笑,也有好事描摹为图。

或者说先生郁于用,在深要用酒自娱。

实际上并不能喝姑好客,不当时一斗酒由人须。

如果我就真的是喝的,糟丘天天过去没有什么。

敛藏穷达交付的酒,不按礼法约束约束自己。

情回一真考不虚伪,滑稽玩世为通儒。

饮酒和不喝没有不可,醉醒了醒醉同一区。

痴人的前不要说做梦,梦中梦越宽迂回说法。

客人来就喝酒喝就醉了,这是他为竹胡。

不对其他人难道没有酒,想离开这脚从懒去。

计算您的客人每天数百,结扎冠带多座角。

想说喉、牙物如梗,心中肚子不是表面愚蠢。

不如我喜欢诚实,退无议定进不奉承。

欧阳修自爱曼卿放,昌黎也喜欢刘叉粗。

满城风雨重阳近,黄和篱笆金英敷。

山高凛风吹客人倒,公楼虽然小主人的不同。

狂会就取一喝醉了,有喝我没有酒专卖。

这就是虽然狂也可以欢喜,我离俗人畴在呼叫。

世上没有人啊也已经很久了,你不让我谁容吗。

刘过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其他诗经

拾穗同祖光之一

拾穗同祖光之一,近现代,聂绀弩,

不用镰锄铲镬锹,无须掘割捆抬挑。

一丘田有几遗穗,五合米需千折腰。

俯仰雍容君逸少,屈伸艰拙仆曹交。

才因拾得抬身起,忽见身边又一条。

51

关山月

作者:薛蕙(明代)

关山月,明代,薛蕙,

迢递关山道,凄凉霜露时。如何秦地月,亦自到天涯。

切切胡笳怨,萧萧边马悲。高楼有思妇,苦乐讵相知。

28

读吴汉槎秋笳集有作 其二

读吴汉槎秋笳集有作 其二,清代,屈大均,

黄鹄歌声苦,何殊汉细君。蛾眉抛白草,凤翮堕青云。

肉酪调斋饭,毛毡制战裙。雪花如掌大,持打皂雕群。

52

杨柳青

作者:谢迁(明代)

杨柳青,明代,谢迁,

直沽南头杨柳青,昔时杨柳今凋零。霜风满地散黄叶,河边索寞双邮亭。

人道垂杨管离别,南来北往竞攀折。我来袖手怜枯枝,踯躅临河驻旌节。

五云回首怀汉宫,丹枫转眼经霜空。李梅冬实岂佳味,垂涎奔走嗤狂童。

阳回万物自生色,斡旋造化惭无力。百年心迹岁寒同,却忆南山旧松柏。

75

奉送三荣王子文游益昌

作者:度正(宋代)

奉送三荣王子文游益昌,宋代,度正,

徽学诸孙亦俊游,舌端造化挽洪流。

慨然投笔从裘马,要学班超万里侯。

53

少年游(送元素)

作者:苏轼(宋代)

少年游(送元素),宋代,苏轼,

千古风流阮步兵。平生游宦爱东平。千里远来还不住。归去。空留风韵照人清。
红粉尊前深懊恼。休道。怎生留得许多情。记得明年花絮乱。须看。泛西湖是断肠声。

18

【黄钟】醉花阴 独倚屏山把

作者:白贲(元代)

【黄钟】醉花阴 独倚屏山把,元代,白贲,

独倚屏山把玉纤屈,并鸳枕将归期算彻。一自玉人别,瘦骨岩岩,趱过裙腰摺。

【出队子】粉香一捻,不思量难弃舍。语怜檀口口咨嗟,情怨芳心心哽噎,愁压蛾眉眉暗结。

【幺】\\秦欢晋爱成吴越,料今生缘分拙。四时饮饍强捱些,千种恩情有间隔,海洋相思无处说。

【神仗儿煞】菱花半缺,合欢带绝。楚岫云迷,蓝桥月缺。银瓶沉坠,琼簪碎折。锦筝应折弦难接,骖鸾梦宁贴,修鸳简更悲切。紫砚飞香,墨浮兰麝。蘸秋毫撇代喉舌,诉离情粉笺和泪写。

98

【仙吕】三番玉楼人

【仙吕】三番玉楼人,元代,未知作者,

风摆檐间马,雨打响碧窗纱。枕剩衾寒没乱煞,不着我题名儿骂,暗想他,

暗想他,忒情杂。等来家,好生的歹斗咱。我将那厮脸儿上不抓,耳轮儿揪罢,

我问你昨夜宿谁家。

30

贺新郎(用前韵自寿)

贺新郎(用前韵自寿),宋代,冯取洽,

往事休寻访。幸老来、筋力差强,未须扶杖。收脚八风波外立,一片虚空荡荡。悟寿者、本来无相。今日不知何日也,便戊申、重见何须赏。大梦曲,此时唱。
团栾儿女溪堂上。且一觞、一咏陶然,此情堪畅。漫说神仙华屋好,缥缈峤壶蓬阆。这浮幻、也难凭仗。何似薰风来岁岁,蔼一家、和气如春酿。婚嫁了,尽闲放。

15

哭刁景纯

作者:苏轼(宋代)

哭刁景纯,宋代,苏轼,

读书想前辈,每恨生不早。

纷纷少年场,犹得见此老。

此老如松柏,不受霜雪槁。

直従毫末中,自养到合抱。

宏材乏近用,千岁自枯倒。

文章余正始,风节贯华皓。

平生为人尔,自为薄如缟。

是非虽难齐,反覆看愈好。

前年旅吴越,把酒庆寿考。

扣门无晨夜,百过迹未扫。

但知従德公,未省厌丘嫂。

别时公八十,后会知难保。

昨日故人书,连年丧翁媪。

(景纯妻先亡。

)伤心范桥水,漾漾舞寒藻。

华堂不见人,瘦马空恋帡。

我欲江东去,匏樽酌行潦。

镜湖无贺监,恸哭稽山道。

忍见万松冈,荒池没秋草。

86

梦回

作者:陆游(宋代)

梦回,宋代,陆游,

病骨便衾暖,羁怀怯梦回。

钟残灯烬落,香冷雨声来。

老抱忧时志,狂非济世材。

明朝入冬假,烧兔荐新醅。

22

漫问相里黄州

作者:元结(唐代)

漫问相里黄州,唐代,元结,

东邻有渔父,西邻有山僧。各问其性情,变之俱不能。
公为二千石,我为山海客。志业岂不同,今已殊名迹。
相里不相类,相友且相异。何况天下人,而欲同其意。
人意苟不同,分寸不相容。漫问轩裳客,何如耕钓翁。

11

苦雪寄退之

作者:卢仝(唐代)

苦雪寄退之,唐代,卢仝,

天王二月行时令,白银作雪漫天涯。山人门前遍受赐,
平地一尺白玉沙。云颓月坏桂英下,鹤毛风剪乱参差。
山人屋中冻欲死,千树万树飞春花。菜头出土胶入地,
山庄取粟埋却车。冷絮刀生削峭骨,冷齑斧破慰老牙。
病妻烟眼泪滴滴,饥婴哭乳声呶呶。市头博米不用物,
酒店买酒不肯赊。闻道西风弄剑戟,长阶杀人如乱麻。
天眼高开欺草芽,我死未肯兴叹嗟。但恨口中无酒气,
刘伶见我相揄揶。清风搅肠筋力绝,白灰压屋梁柱斜。
圣明有道□命汉,可得再见朝日耶。柴门没胫昼不扫,
黄昏绕树栖寒鸦。唯有河南韩县令,时时醉饱过贫家。

39

奉和子龙大监与舍弟赠答之什

作者:徐铉(唐代)

奉和子龙大监与舍弟赠答之什,唐代,徐铉,

石渠东观两优贤,明主知臣岂偶然。鸳鹭分行皆接武,
金兰同好共忘年。怀恩未遂林泉约,窃位空惭组绶悬。
多少深情知不尽,好音相慰强成篇。

39

鹦鹉咏

作者:罗邺(唐代)

鹦鹉咏,唐代,罗邺,

玉槛瑶轩任所依,东风休忆岭头归。金笼共惜好毛羽,
红觜莫教多是非。便向郄堂夸饮啄,还应祢笔发光辉。
乘时得路何须贵,燕雀鸾凰各有机。

35

题前汉王章传后

题前汉王章传后,清代,全祖望,

漫载牛衣刺刺词,男儿报国定忘私。班生长托将军幕,亦有陈尸狱户时。

60

雪观

作者:赵蕃(宋代)

雪观,宋代,赵蕃,

冷语可销暑,昔人曾咏之。

我来登雪观,政值绿阴时。

37

题甘叔异曲江矶庵

作者:赵蕃(宋代)

题甘叔异曲江矶庵,宋代,赵蕃,

曲江矶头慈泉庵,重来稽首大士龛。

石磴半漫水拍拍,衡门深掩阴毵毵。

主人不见诗阁笔,道者出游经闭函。

吾行江南盖多矣,得此不能成二三。

66

赠周可竹

赠周可竹,宋代,朱晞颜,

凋丧兵戈后,清淳簿领前。老将琴作伴,閒与酒为年。

俗眼多嗔白,君心独守玄。惟应松下客,相见故依然。

38

陶潛

作者:徐钧(宋代)

陶潛,宋代,徐钧,

公田种秫供朋酒,三径黄花手自栽。

为米折腰刚不就,翻然解印赋归来。

69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