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乐天集戏作五绝

作者:苏辙(宋代)

乐天投老刺抗苏,溪石胎禽载舳舻。

我昔不为二千石,四方异物固应无。

90

诗文译文

乐天投老刺抗苏,

溪石胎禽载舳舻。

我昔不为二千石,

四方异物固应无。

诗中,苏轼读了乐天的《集异记》后,感慨乐天作为一名平民,却能创作出如此优秀的文学作品,表达了对乐天的敬佩之情。第一句“乐天投老刺抗苏”,表明乐天在其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才华和创作精神,不亚于苏轼;第二句“溪石胎禽载舳舻”,则描绘了乐天所描写的奇妙景象;第三句“我昔不为二千石”,苏轼表明自己曾经是一名官员,但他并不认为这是他最大的成就;最后一句“四方异物固应无”,则表达了苏轼对于世间万物的洞察和对于自我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的意境典雅,对于乐天的赞扬和自我反思交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从诗歌形式上来看,苏轼采用了五绝的形式,每句四个字,十分简练精炼,表现出了诗人的文学造诣和表达能力。

诗文简析

《读乐天集戏作五绝》是苏轼所作的一首五绝诗,其中乐天指的是唐代诗人乐天(约公元770年-约公元840年),集戏是指乐天所著的《集异记》。

诗文赏析

乐天投老刺抗苏,

溪石胎禽载舳舻。

我昔不为二千石,

四方异物固应无。

诗中,苏轼读了乐天的《集异记》后,感慨乐天作为一名平民,却能创作出如此优秀的文学作品,表达了对乐天的敬佩之情。第一句“乐天投老刺抗苏”,表明乐天在其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才华和创作精神,不亚于苏轼;第二句“溪石胎禽载舳舻”,则描绘了乐天所描写的奇妙景象;第三句“我昔不为二千石”,苏轼表明自己曾经是一名官员,但他并不认为这是他最大的成就;最后一句“四方异物固应无”,则表达了苏轼对于世间万物的洞察和对于自我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的意境典雅,对于乐天的赞扬和自我反思交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从诗歌形式上来看,苏轼采用了五绝的形式,每句四个字,十分简练精炼,表现出了诗人的文学造诣和表达能力。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其他诗经

木兰花慢 题悼兰集

木兰花慢 题悼兰集,近现代,寇梦碧,

驻娭光片影,忍重忆、旧欢盟。尽贳醉钗边,邀歌扇底,心迹双清。

新醒漫赁泪浣,托微波、弦上有流莺。啼损幽兰露眼,护花谁系金铃。

层城一夕返云輧,愁草瘗花铭。奈梦断香销,曲终人远,空吊湘灵。

星星鬓丝渐改,到中年、哀乐便无名。一样伤春身世,杨花不算飘零。

88

金丹诗诀 其六十

作者:陈楠(宋代)

金丹诗诀 其六十,宋代,陈楠,

捉将百脉倒归源,自会天然汞见铅。大地山河皆至宝,谁知身里觅先天。

93

柳梢青(茶)

柳梢青(茶),宋代,李处全,

九天圆月。香尘碎玉,素涛翻雪。石乳香甘,松风汤嫩,一时三绝。
清宵好尽欢娱,奈明日、扶头怎说。整顿秃山,殷勤春露,余甘齿颊。

39

题康里子山尚书凝春小隐六韵

作者:虞集(元代)

题康里子山尚书凝春小隐六韵,元代,虞集,

群玉府中香满袖,凝春亭里看花开。綵云近席微风动,红日当窗好客来。

西海珊瑚阶下长,东家胡蝶雪中回。竹深每听尚书履,池暖时分太液杯。

凤咮浮烟金错落,鹅群随水白毰毸。人间应得函封帖,青李来禽绕舍栽。

40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十四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十四,宋代,释绍昙,

撼茶树,偷笋去。角虎出林,铁蛇横路,毒气炎炎如火聚。

眨上眉毛见得亲,灵迹不在猿啼处。

79

破阵子·仕至千锺良易

作者:陆游(宋代)

破阵子·仕至千锺良易,宋代,陆游,

仕至千钟良易,年过七十常稀。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营营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幽谷云萝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不归真个痴。

6

蚤谒景灵宫闻子规

蚤谒景灵宫闻子规,宋代,杨万里,

帝里都无个里宽,苑深地禁到应难。

蔚然绿树去天近,上有子规啼月残。

便觉恍如还故里,不知闻处是长安。

野蔷薇发桐花落,孤负南溪老钓竿。

60

和崔中丞中秋月

和崔中丞中秋月,唐代,张南史,

秋夜月偏明,西楼独有情。千家看露湿,万里觉天清。
映水金波动,衔山桂树生。不知飞鹊意,何用此时惊。

62

句,唐代,唐彦谦,

独来成怅望,不去泥栏干。(惜花。见《诗人玉屑》)

27

高士咏。河上公

作者:吴筠(唐代)

高士咏。河上公,唐代,吴筠,

邈邈河上叟,无名契虚冲。灵关畅玄旨,万乘趋道风。
宠辱不可累,飘然在云空。独与造化友,谁能测无穷。

68

山阳二首

山阳二首,宋代,张舜民,

古人急於仕,每择分所安。

愿为赵魏老,不作滕薛官。

今人不量力,临老当繁难。

少见咏淇澳,甚多歌伐檀。

98

和原甫郓州乐郊诗

作者:刘攽(宋代)

和原甫郓州乐郊诗,宋代,刘攽,

人事有背向,胜游不长绝。闻公乐郊行,慷慨矜岁月。

东山翠屏秀,卢水寒玉直。尚有昔来人,借问宁异昔。

菱蕖乱幽芳,梧竹凝茂阴。始知秋意高,讵厌徂岁深。

因宜付乐妨,大巧当不为。岛鱼皆自欢,贤者能勿违。

华堂庇深沉,皋壤极虚旷。清池湛明辉,寒郊无近响。

公来会旌旆,公晏盛笳鼓。鲁酒若醍醐,齐讴艳巴楚。

采芹自胥乐,食葚怀好音。因成池上篇,为想思归吟。

63

赋山居

作者:赵蕃(宋代)

赋山居,宋代,赵蕃,

何谓雪名寮,应同立积腰。

要为膏以润,不作晛而消。

园小锄斯食,书多复不枵。

青云附能显,况乃白云招。

89

次韵叔骥兼呈伯瑞二首 其二

作者:赵蕃(宋代)

次韵叔骥兼呈伯瑞二首 其二,宋代,赵蕃,

贻我五字句,清诗曷以酬。端知檄愈疾,未信酒忘忧。

多难屡濒死,诸兄虚见收。病驹叨席秣,顾影益增羞。

48

醉蓬莱(送汤)

醉蓬莱(送汤),宋代,王千秋,

正歌尘惊夜,斗乳回甘,暂醒还醉。再煮银瓶,试长松风味。玉手磨香,镂金檀舞,在寿星光里。翠袖微揎,冰瓷对捧,神仙标致。
记得拈时,吉祥曾许,一饮须教,百年千岁。况有阴功在,遍江东桃李。紫府春长,凤池天近,看提携云耳。积善堂前,年年笑语,玉簪珠履。

73

送郑无忌南归

作者:苏颂(宋代)

送郑无忌南归,宋代,苏颂,

我家本南闽,处世若羁寓。

侍亲从宦游,东西迁者屡。

因循历年载,未识南中路。

间岁至都城,始与里儒遇。

尝闻闽中奇,英隽所丛聚。

山川降灵气,禀肖时魁梧。

往在祥符中,黄李称独步。

当时盛文物,在廷充振鹭。

二子簉其间,轩轩并镳驱。

得志何所如,康庄躍骐馵。

时文变新律,高辞无累句。

人传幼妇碑,朝奏客卿赋。

奇器擅珪璧,至音有韶濩。

当宁喜同时,士林争景附。

渊澄或无鱼,木秀乃生蠹。

嗟哉士之贤,入朝尝见恶。

叔才亦稍迁,秘书观四库。

命穷时不偶,伶仃独翁孺。

名虽鼎甲贵,官止尘劳污。

蹉跎三十年,困踬卒颠仆。

伊予生后时,举颈徒企慕。

郑子乃其甥,肖貌何颖悟。

读书博而详,伟词亦能铸。

朅来至京国,首与予款晤。

吾尝念古昔,人贤犹爱树。

况遇贤之出,何必缘雅素。

从游遂无间,往来靡常度。

近遭试秋官,报罢不知故。

飘飘叹穷途,归橐不能具。

当路少知己,腹心谁可布。

我嗟近世人,龊龊何足数。

见善不能举,徒然用烋噢。

士有处忧困,岂尝一蒙顾。

劝君自求己,何用频龃龉。

还家乐诗书,养心益坚固。

无因一伤手,乃欲改前措。

泽豹未成文,尚能隐深雾。

齐禽戢其翼,久亦蒙傅羽。

况子气方刚,丁辰年未暮。

勉勉信予言,勤勤蹈前趣。

更想渭阳贤,怀道当有遻。

王忱希范宁,羊昙宗谢傅。

武子称卫玠,逢时乃腾骛。

深源赏康伯,传经有训註。

子其慕斯人,戒哉惇向素。

还来取高第,擢俊膺帝吁。

更发翁孺名,后来益垂裕。

作歌送子行,予言岂虚谕。

14

七言四韵十六首 其五

七言四韵十六首 其五,宋代,张伯端,

虎跃龙腾风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胞中岂有殊。

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枢。须知大隐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静孤。

85

飏糠

作者:韩淲(宋代)

飏糠,宋代,韩淲,

飏糠新出米,打谷旋推禾。健妇行茶椀,痴儿守饭箩。

一秋能饱未,终岁得閒么。农事无终极,人生可奈何。

3

送余运管入浙

作者:韩淲(宋代)

送余运管入浙,宋代,韩淲,

日边护漕建台深,荣路长才入壮心。正是规恢要多士,须知汲引有知音。

向来除夜尝同赋,此别何时复盍簪。好上鸳行参剑佩,为言风雪老山林。

13

送子寿入吴改秩

作者:韩淲(宋代)

送子寿入吴改秩,宋代,韩淲,

昔也寿皇时,盖以战而守。强敌难得志,和书驿使走。

持循四十年,罔敢为戎首。世道倏升降,甲兵忽在手。

轻举将略疏,彼彊反归咎。遂令北伐篇,小大皆灭口。

不惮累金缯,祇愿和好久。庙算属仁贤,尊事贵黄耇。

祖宗缔创深,施泽等高厚。朝班上青琐,忧国合细剖。

行行远家林,寒露湿芜柳。无恶夸毗儿,无哂拓落叟。

何须莫吟诗,何须力饮酒。

23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