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之笋天下奇,春风匆匆催上篱。
秦邮之薑肥胜肉,远莫致之长负腹。
先生一缽同僧居,别有方法供斋蔬。
山房扫地布豆粒,不烦勤荷烟中锄。
手份瀑泉洒作雨,覆以老瓦如穹庐。
平明发视玉髯磔,一夜怒长堪水菹。
自亲火候瀹鱼眼,带生芼入晴云碗。
碧丝高奈涎滑莼,脆响平欺辛螫蔊。
晚菘早韭各一时,非时不到诗人脾。
何如此隽咄嗟办,庾郎处贫未为惯。
江南地区的豆苗是天下独特的奇观,春风匆匆地催促它们爬上篱笆。与肉相比,秦邮的薑更加肥美,远道而来的人无法品尝到它的美味。先生和僧人一同共享一碗斋蔬,他们有独特的烹调方法。山房里扫地时,豆粒洒落其中,但他们不嫌麻烦,像抽烟一样用锄子清理。他们用手掌捧起泉水,仿佛倾泻雨水,将它们倒在老瓦上,就像穹庐一样。清晨,他们发现了一撮玉色的髯须,一夜之间急速生长,可当做菜肴。诗人亲自烹调鱼眼,加入了芼菜,放入晴云碗中。碧丝般的莼菜滑爽宜人,脆响声中超越了一切辛辣和蔊菜。晚菘和早韭各有其时,不按时节来临,诗人的心情就无法得到满足。为何不像方岳一样,轻松处理这些琐事,庾郎处于贫困之中,却未曾习惯。
《豆苗》是宋代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江南地区的豆苗生长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朴素生活和清贫境遇的颂扬和感慨。
《豆苗》以豆苗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江南地区的豆苗生长情景的赞美。诗中通过描绘豆苗迅速生长、清贫生活中的美味佳肴,以及诗人对于清贫和朴素生活态度的思考,传递了一种淳朴、自然的生活情趣。
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豆苗的生长过程,将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把豆苗与其他食材进行对比,将秦邮的薑与江南的豆苗相提并论,突显了江南豆苗的独特之处。诗人通过描述先生与僧人一起共享斋蔬,以及清晨发现的鱼眼和芼菜的烹调,体现了朴素生活中的智慧和美味。
诗词中的山房、泉水、老瓦等自然元素,以及各种食材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诗人对于清贫境遇的思考和感叹,表现出一种不以物质财富为中心的生活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富足。
总体而言,《豆苗》以简洁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朴素生活中的美好与智慧,表达了对自然和清贫生活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水调歌头(次前黄州李使君见赠韵),宋代,京镗,
挺挺祖风烈,瑞岁滞偏州。元龙豪气。宜卧百尺最高楼。万丈文章光焰,一段襟怀洒落,风露玉壶秋。乱石惊涛处,也作等闲游。
适相逢,君去骑,我归舟。清都绛阙密迩,切莫小迟留。趁取亲庭强健,好向圣朝倾吐,事业肯悠悠。回首藩宣地,恩与大江流。
永遇乐(寿叶枢密),宋代,赵磻老,
香雪堆梅,绣丝蹙柳,仙馆春到。午夜华灯,烘春艳粉,月借今宵好。衮衣摇曳,簪缨闲绕,共祝大椿难老。望台躔、明星一点,冰壶表里相照。
诞弥令节,欣欣物态,共喜重生周召。八鼎勋庸,九夷姓字,策杖孤鸿杳。鸦啼鹊噪,兰馨松茂,把酒共春一笑。管如今、盐梅再梦,夜铃命诏。
蓦山溪,宋代,朱敦儒,
东风不住。几阵黄梅雨。风外晓莺声,怨飘零、花残春暮。鸳鸯散后,供了十年愁,怀旧事,想前欢,忍记丁宁语。
尘昏青镜,休照孤鸾舞。烟锁凤楼空,问吹箫、人今何处。小窗惊梦,携手似平生,阳台路。行云去。目断山无数。
一剪梅(莆中赏梅),宋代,赵师侠,
雪里盈盈玉破花。遐想风流,压尽京华。点酥团粉任欹斜,独露春妍谁似他。
有酒何须稚子赊。访戴归来,倚棹溪涯。人生得意定谈夸。除却西湖,不记谁家。
自径山回得吕察推诗用其韵招之宿湖上,宋代,苏轼,
多君贵公子,爱山如爱色。
心随叶舟去,梦绕千山碧。
新诗到中路,令我喜折屐。
古来轩冕徒,操舍两悲忄栗。
数朝辞簪笏,两脚得暂赤。
归来不入府,却走湖上宅。
宠辱吾久忘,宁畏官长诘。
飘然便欲去,谁在子思侧。
君能従我游,出郭及未黑。
别齐之,宋代,赵蕃,
新月净林木,微风动菰蒲。
客子不能寐,拊身念艰虞。
忽思骑鲸翁,已去不可呼。
乐哉今夕境,忍令堕空虚。
南都李文学,豪气老不除。
将为章江行,值我彭蠡湖。
一见如平生,健论真起予。
座间诵新作,峥嵘突黄初。
携酒夜过我,烹鸡仍脍鱼。
快饮不记琖,耳热歌乌乌。
乘坠俱大谬,醉倒不用扶。
几梦即了我,此身无复余。
胜践无古今,人事自作疎。
东西南北人,何必怀此都。
明朝两茫茫,危途各崎岖。
语离有遗恨,更起捋君须。
和龙溪陈宰琏景赐石马桥韵桥乃其父崇清作倡,宋代,王迈,
几年公案一朝成,我睹争先眼倍明,
势明似呈新月样,滩腰不作怒涛声。
鳌头地踞三千尺,鹏路天开九万程。
荷橐瓣香元好在,阴功隐德慰平生。
秋景 其二 门掩候虫秋,宋代,刘辰翁,
候虫鸣寂寂,秋老独何村。怨语动行路,居人卧掩门。
无谁倚朱户,随意闭黄昏。岁暮已如此,蛩声胡与言。
孤灯销驿梦,残月落空垣。白雁来天地,何由见泪痕。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