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好

墙头艳杏花初试。绕珍丛、细挼红蕊。欲知占尽春明媚。诮无意、看桃李。

持杯准拟花前醉。早一叶、两叶飞坠。晚来旋旋深无地。更听得、东风起。

79

诗文译文

墙头上的杏花初次绽放,

婷婷地绕过花丛,纤细地揉捻着红蕊。

若想知道所有春天的美丽都占尽了,

请你拿眼识别,观赏那桃花李花。

手持酒杯,准备陶醉在花前,

风中一片花瓣,又一片飘落。

晚上来了,纷飞的花瓣越来越深,

还能听到东风已经起了。

诗文简析

《于中好》

墙头艳杏花初试,

绕珍丛,细挼红蕊。

欲知占尽春明媚。

诮无意,看桃李。

持杯准拟花前醉,

早一叶,两叶飞坠。

晚来旋旋深无地,

更听得,东风起。

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中的一幅杏花初绽的景象。墙头上的杏花刚刚开始开放,如红云一般婷婷地绕过花丛,纤细的红蕊令人期待。诗人通过描绘杏花的美丽,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诗中描绘的杏花初次绽放的场景非常生动,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能够看到花瓣飘落的景象。诗中的“春明媚”一词更是点明了春天的美丽。诗的后半部分,则暗示着春天即将来临,东风起,预示着更多美好的事物即将到来。

整首诗以描绘杏花的美景为主线,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沉浸在春天的美丽之中,领略到自然的魅力和变化。同时,诗中情感细腻,透露出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使读者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希望。

杨无咎

杨无咎(1097~1171)字补之,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字无咎。自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一卷,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生平事迹见《宋史翼》卷三六。

其他诗经

文太师挽歌三首

文太师挽歌三首,宋代,司马光,

美化流民物,薰然遗爱多。

栾公当日社,邵父至今歌。

庭有三鱣集,门容驷马过。

欲知余庆在,公鼎格平和。

82

短歌行

作者:沈野(明代)

短歌行,明代,沈野,

推弦拂柱,歌我浩曲。

浩曲未歌,肠中踯躅。

青青前溪,可鉴光仪。

他心自喜,我心自悲。

河中有船,不载客还。

尊中有酒,不令客欢。

栖栖何者,归以为期。

絺衣生虱,鞋袜多泥。

世人结交,安得常好。

他乡寄食,安得常饱。

主人良贤,客兴愁叹。

报恩虽易,受恩实难。

野鸡喔喔,夜长不晓。

披衣庭除,月没树杪。

士贫者贱,客久者贫。

不如归去,可以葆真。

41

【双调】拨不断 九重天,二

【双调】拨不断 九重天,二,元代,马致远,

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绿水青山任自然,旧时王谢堂前燕,再不复海棠庭院。

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且看了长安回去。

路旁碑,不知谁,春苔绿满无人祭。毕卓生前酒一杯,曹公身后坟三尺,不如醉了还醉。

怨离别,恨离别,君知君恨君休惹。红日如奔过隙驹,白头渐满杨花雪,一日一个渭城客舍。

孟襄阳,兴何狂!冻骑驴灞陵桥上,便纵有些梅花入梦香,到不如风雪销金帐,慢慢的浅斟低唱。

笑陶家,雪烹茶,就鹅毛瑞雪初成腊,见蝶翅寒梅正有花,怕羊羔美酒新添价,拖得人冷斋里闲话。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

浙江亭,看潮生,潮来潮去原无定,惟有西山万古青。子陵一钓多高兴,闹中取静。

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辞饮。君若歌时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醉和醒争甚?

瘦形骸,闷情怀,丹枫醉倒秋山色,黄菊雕残戏马台,白衣盼杀东篱客,你莫不子猷访戴?

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黎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

竞江山,为长安,张良放火连云栈,韩信独登拜将坛,霸王自刎乌江岸,再谁分楚汉。

子房鞋,买臣柴,屠沽乞食为僚宰,版筑躬耕有将才。古人尚自把天时待,只不如且酩子里胡捱。

莫独狂,祸难防,寻思乐毅非良将,直待齐邦扫地亡,火牛一战几乎丧,赶人休赶上。

立峰恋,脱簪冠。夕阳倒影松阴乱,太液澄虚月影宽,海风汗漫云霞断,醉眠时小童休唤。

34

送江天多之淮东梁县迎先尉公柩兼陈言行省二首 其一

送江天多之淮东梁县迎先尉公柩兼陈言行省二首 其一,宋代,汪炎昶,

淮县当年逼塞垣,乃翁采棒此悬门。馀威尚可消奸猾,故老应思识子孙。

几岁荒邱埋月冷,九秋丹旐逆风翻。访求合有遗文在,归与乡闾共讨论。

65

凌云台

凌云台,南北朝,王褒,

高台悬百尺,中夕殊未穷。北临酸枣寺,西眺明光宫。

城旁抵双府,林里对相风。书题鹿卢榜,观写飞廉铜。

窗开神女电,梁映美人虹。虞捐滥天宠,郑瞀特怀忠。

庄生垂翠钓,昭仪拒斗熊。驰轮有盈缺,人道亦污隆。

还念西陵舞,非复邺城中。

57

丰城高安之间憩民家景趣幽邃为之慨然怀归

作者:陆游(宋代)

丰城高安之间憩民家景趣幽邃为之慨然怀归,宋代,陆游,

数家聚云根,细路入丛薄。

溅溅石渠水,来往一略彴。

有无邻里通,笑语妇子乐。

浊醪时相就,青蔬缺盐酪。

日暮归闭门,绩火星煜爚。

先期毕租税,老不入城郭。

嗟予独何事,早插红尘脚?故山未成归,怅望有余怍。

93

甲寅元日予七十矣酒间作短歌示子侄辈

作者:陆游(宋代)

甲寅元日予七十矣酒间作短歌示子侄辈,宋代,陆游,

我昔自蜀归,百年已过半。

观棋未终局,回视斧柯烂。

饱知山林乐,富贵何足换。

退休失健决,正坐闇且懦。

齿发日衰残,岁月难把玩。

萧朱尚或隙,籍湜固宜畔。

出门无一欣,抚事有三叹。

新年遂七十,推敬媿里閈。

眷眷惜兹夕,凛凛畏明旦。

豁然忽大笑,愁若春冰泮。

穷达真两忘,生死付一贯。

清尊既潋灩,硕果亦璀璨。

拥门纷鼓笛,上寿列童冠。

老翁亦忘疲,起舞影零乱。

不独夸痴顽,自足洗患难。

投床判宿酲,美睡到日旰。

66

池水二首

池水二首,宋代,杨万里,

池底枯荷瘦不胜,池水新琢玉壶凝。

如何留到炎蒸日,上有荷花下有水。

85

经和宁门外卖花市见菊

经和宁门外卖花市见菊,宋代,杨万里,

病眼仇冤一束书,客舍葭莩菊一株。

看来看去两相厌,花意索寞恰似无。

清晓肩舆过花市,陶家全圃移在此。

千株万株都不看,一枝两枝谁复贵。

平地拔起金浮屠,瑞光千尺照碧虚。

乃是结成菊花塔,蜜蜂作僧僧作蝶。

菊花障子更玲珑,生采翡翠铺屏风。

金钱装面密如积,金钿满地无人拾。

先生一见双眼开,故山三径何独怀。

君不见内前四时有花卖,和宁门外花如海。

58

成名后将归茅山酬群公见送

成名后将归茅山酬群公见送,唐代,顾非熊,

此名谁不得,人贺至公难。素业承家了,离筵去国欢。
暮天行雁断,晓渡落潮寒。旧隐茅峰下,松根石上盘。

67

题沧浪峡榜

题沧浪峡榜,唐代,郑仁表,

分峡东西路正长,行人名利火然汤。
路傍著板沧浪峡,真是将闲搅撩忙。

75

相里使君第七男生日(一作生日)

作者:包何(唐代)

相里使君第七男生日(一作生日),唐代,包何,

娶妻生子复生男,独有君家众所谈。荀氏八龙唯欠一,
桓山四凤已过三。他时干蛊声名著,今日悬弧宴乐酣。
谁道众贤能继体,须知个个出于蓝。

6

秋怀

作者:王令(宋代)

秋怀,宋代,王令,

槭槭庭前树,朝零非昔稠。

呦呦草虫鸣,暮急晓未休。

耎虽无不平,岂亦有哀忧。

胡为劳吟呻,与士伤感投。

壮士亦何者,哀哦与虫酬。

所抱不列陈,调苦难谣讴。

高目有远见,直怀羞曲求。

蒿藜袭久安,功名忘前休。

日月忽未几,天地今复秋。

少壮负所怀,老大将安谋。

生无及人功,死骨埋泉羞。

胡为不奋飞,徒与寒饿仇。

3

悼往二首 其一

作者:汪藻(宋代)

悼往二首 其一,宋代,汪藻,

宿草纵横绿,春归有底忙。百年知有尽,万感要难忘。

欲语如他日,犹疑在我旁。人生今至此,不拟惜流光。

85

古郡

作者:徐玑(宋代)

古郡,宋代,徐玑,

古郡依蛮楚,身来作冷宫。

老怜兄弟远,贫喜妇儿女。

分菊乘春雨,移梅待岁寒。

又傅家信至,入夜着灯看。

81

破屋

作者:高翥(宋代)

破屋,宋代,高翥,

破屋三间书五车,一翁醉发老沙沙。

萧墙甚窄难栽竹,草地虽平不种花。

井浅自能供日用,楼高谁怕被云遮。

过门人间何人住,题扇桥西百姓家。

29

宿翁灵舍幽居期赵紫芝不至

作者:徐照(宋代)

宿翁灵舍幽居期赵紫芝不至,宋代,徐照,

江城过一雨,秋气入宵浓。

蛩响移砧石,萤光出瓦松。

月迟将近晓,角尽即闻钟。

又起行庭际,思君恨几重。

66

牡丹花二首 其二

作者:朱松(宋代)

牡丹花二首 其二,宋代,朱松,

鹤林阆苑两萧瑟,付与大千沙劫灰。尺五城南花溅泪,诗成看镜觉摧颓。

20

过木枥观

作者:苏洵(宋代)

过木枥观,宋代,苏洵,

闻道精阳令,当时此学仙。

练形初似鹤,蜕质竟如蝉。

藓上搘棺石,云生画影莚。

舟中望山上,唯见柏森然。

72

投胡学士

作者:王称(明代)

投胡学士,明代,王称,

抚剑坐中夜,长吟思一弹。弹之有馀音,激烈摧心肝。

出处分以然,中道敢不安。但恐春华衰,白日凋朱颜。

伊余羽翼微,宜栖枳棘间。清樾苟自适,谁能事鹏抟。

那因遇知己,刷羽排鹓鸾。云霄一翱翔,九万期风端。

昔侣丹穴雏,志薄金琅玕。今如涸辙鲋,鬐鬣空摧残。

有沬不自濡,焉能禦所患。淮山饶桂枝,楚泽有芳兰。

欲去恋明主,引领徒悲叹。故人把天瓢,岂惮一滴艰。

愿因终号呼,庶以脱险艰。毋令东溟使,仰候西江澜。

45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