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窗用杜句为韵和以棋酒为意十首

作者:曹勋(宋代)

公富天人学,已收廊庙用。

宿有云水债,聊寄泉石供。

14

诗文简析

《松窗用杜句为韵和以棋酒为意十首》是宋代诗人曹勋创作的一首诗词集。这首诗词以杜甫的诗句为韵脚,以棋和酒作为意象,共有十首。

该诗词集的

诗文赏析

第一首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其他诗经

蝶恋花·将去扬州重至湖上作

蝶恋花·将去扬州重至湖上作,近现代,黄侃,

波上残阳红万叠。小得勾留,不负清秋节。一纪重来情绪别。

芦花替我头如雪。

终古雷塘流未歇。杜牧三生,前事凭谁说。后日风帆天畔叶。

梦魂应踏扬州月。

32

题画二十四首 其十二

作者:沈梧(清代)

题画二十四首 其十二,清代,沈梧,

山雨松风拂翠微,小桥流水掩柴扉。问君高世谁知己,酒伴吟朋半布衣。

63

馀雪

馀雪,明代,李梦阳,

饥鸢侧目过,馀雪且纷纷。风起惟催雾,天空故纵云。

回声捎竹细,叠片压枝分。忧国非吾事,占年亦自欣。

1

鹧鸪天·内贵何妨知我希

鹧鸪天·内贵何妨知我希,宋代,魏了翁,

内贵何妨知我希。芳荪纽佩石兰衣。不教尘外专云壑,准向人间驾使騑。忧国梦,绕端闱。静言思奋不能飞。时因风雨思畴昔,叹两苏公盍不归。

51

点绛唇·和晦窗先生

点绛唇·和晦窗先生,近现代,谷海鹰,

去岁东风,黄昏曾约梨花雨。彩云无数。舒卷瑶台路。

今岁重来,底事芳期阻。移眸处。雾笼烟伫。瘦梗凝香露。

31

【双调】水仙子 西湖秋夜今

【双调】水仙子 西湖秋夜今,元代,张可久,

西湖秋夜

今宵争奈月明何,此地那堪秋意多。舟移万顷冰田破,白鸥还笑我,拚余生诗酒消磨。云子舟中饭,雪儿湖上歌,老子婆婆。

吴山秋夜。

山头老树起秋声,沙嘴残潮荡月明。倚阑不尽登临兴,骨毛寒环佩轻,桂香飘两袖风生。携手乘鸾去,吹箫作凤鸣,回首江城。

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秋思二首

天边白雁写寒云,镜里青驾瘦五人。秋风昨夜愁成阵,思君不见君,缓歌独自开樽。灯挑尽,酒半醺,如此黄昏。

海风吹梦破衡茅,山月勾吟挂柳梢。百年风月供谈笑,可怜人易老,乐陶陶尘世飘飘。醉白酒眠牛背,对黄花持蟹螫,散诞逍遥。

鉴湖春行

清光湖面镜新磨,乐意船头酒既多。舟移杨柳阴中过,流莺还笑我,可怜春事蹉跎。玉板笋银丝鲙,红衫儿金缕歌,不醉如何?

西湖启用

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村寒鸦静御街。神仙环佩今何在?荒基生暮霭,叹英雄白骨苍苔。花已飘零去,山曾富贵来,俯仰伤怀。

可侍郎奉使日南

波澄太液泛龙舟,帘卷披香出凤楼。绣衣直指新除授,宫花淹御酒,玉花骢锦带吴钩。白雪关山暮,黄云海树秋,一彖诗愁。

春晚三首

茧黄旧纸试银钩,蚁绿新篘泛玉舟。龙香古饼熏金兽,蔷薇小院幽,春光为我迟留。东用寻芳去,西园秉烛游,醉倚南楼。

西山暮雨暗苍烟,南浦春风舣画船。水流云去人空恋,伤心思去年,可怜景物依然。海棠鸜鹆,岩花杜鹃,杨柳秋千。

相思诗句满苔墙,合唱歌声静锦堂。合欢裙带闲罗帐,无言倚绣床,怎生人不成双?花间翡翠,钗头凤凰,梅子鸳鸯。

元夜小集

停杯献曲紫云娘,走笔成章白面郎。移宫换羽青楼上,招邀入醉乡,彩云深灯月交光。琉璃界笙歌闹,水晶宫罗绮香,一曲《霓裳》。

湖上即事

盈盈娇步小金莲,潋潋春波暖玉船。行行草字轻罗扇,诗魂殢酒边,水光花貌婵娟。眉淡淡初三月,手掺掺第四弦,为我留连。

重过西湖

席间谈笑欠嘉宾,湖上风流想季真。梅边才思无何逊,可怜孤负春,孤山谁吊逋魂?彩扇留新句,青楼非故人,两袖红尘。

湖上

金鞭袅醉动花梢,翠袖植香赠柳条。玉波流暖迎兰棹,西湖春事好,相逢酒圣诗豪。醉墨洒龙香剂,新弦调凤尾槽,草色裙腰。

春日郊行

藏鸦新柳缕金衣,困蝶浓花织锦机。乘鸾仙子飞琼佩,寻春携手归,吟诗马上分题。苍烟乔木,残阳翠微,茅店疏篱。

春衣洞天

兔毫浮雪煮茶香,鹤羽携风采药忙。兽壶敲玉悲歌壮,蓬莱云水乡,群仙容我疏狂。即景诗千韵,飞空剑一双,月满秋江。

春思

山花红雨鹧鸪啼,院柳苍云燕子飞。池萍绿水鸳鸯睡,春残犹未归,掩妆台懒画蛾眉。绣床人困,玉关梦回,锦字书迟。

红指甲

玉纤弹泪血痕封,丹髓调酥鹤顶浓。金炉拨火香云动,风流千万种,捻胭脂娇晕重重。拂海棠梢头露,按桃花扇底风,托香腮数点残红。

13

【商调】梧叶儿 隐居绝荣辱

【商调】梧叶儿 隐居绝荣辱,元代,赵善庆,

隐居

绝荣辱,无是非,忘世亦忘机。藏鸳渚,浮雁溪,钓鱼矶,稳当似麒磷画里。

6

夜坐二首 其一

作者:陆游(宋代)

夜坐二首 其一,宋代,陆游,

饼饵支遥夜,薪烝禦早寒。卧闻风浩荡,起视斗阑干。

鸡怯飞霜重,鸦惊出月残。挑灯搔短发,顾影发吾叹。

51

百一诗 其十

作者:应璩(魏晋)

百一诗 其十,魏晋,应璩,

平生居□郭,宁丁忧贫贱。出门见富贵,□□□□□。

灶下炊牛矢,甑中装豆饭。

55

次韵杨友直北行道中

作者:虞集(元代)

次韵杨友直北行道中,元代,虞集,

萧萧戎马昔升虚,壮士吹笳惨不舒。关外羽书三月急,道傍茅舍百年馀。

沙田雨足仍生黍,河水冰消不禁渔。洛下贾生犹献策,平明立在玉阶除。

85

古槐二首 其一

作者:刘攽(宋代)

古槐二首 其一,宋代,刘攽,

地有藏丹井,人传不死乡。南柯经腊李,黑叶胜枯杨。

甲错龙鳞断,花明鼠耳黄。离宫缘望幸,仙桧俨相望。

23

重题严伯成秀才西斋喜其子高预乡荐

重题严伯成秀才西斋喜其子高预乡荐,宋代,郭祥正,

赋似相如不遇知,喜闻乡版荐麟儿。容身安稳书盈箧,与客翱翔酒满卮。

夜月影摇杨柳径,秋风香散菊花篱。窦家千载传遗美,一树灵椿桂五枝。

63

代舟答

代舟答,宋代,员兴宗,

我实假众力,送君游蛮荆。滩危不可前,徒有济川名。

28

仙都示马令克

作者:戴栩(宋代)

仙都示马令克,宋代,戴栩,

钓鱼自荐桃花饭,借曲新篘竹叶醪。

一段清贫眼中见,定非装点入诗骚。

65

画眉曲七首 其三

作者:蔡圭(金朝)

画眉曲七首 其三,金朝,蔡圭,

纤叶斜横蜀柳条,拂成风思自妖娆。元和才子才犹拙,只对春风咏舞腰。

96

逃禅室与苏伊举话旧有感

逃禅室与苏伊举话旧有感,元代,丁鹤年,

不学扬雄事草《玄》,且随苏晋暂逃禅。

无锥可卓香严地,有柱难擎杞国天。

谩诧丹霞烧木佛,谁怜清露泣铜仙。

茫茫东海皆鱼鳖,何处堪容鲁仲连。

48

董烈妇行

董烈妇行,明代,祝允明,

大壑松不彫,高山石不朽。覆载无改易,世有董烈妇。

烈妇王氏名桂芳,十七嫁与董家郎。董郎卧瘵一年死,烈妇呕血手敛藏。

当时信誓对日月,谁能上掩日月光。死生契阔志不违,老姑无依老母嫠。

母与烈妇伯父期,他年徐与重结缡。为言汝婿昔僦居,婿死居停主人将夺之。

汝曷来归予汝栖,与汝伯父相因依。烈妇闻命志益悲,未闻太行王屋曾为愚公移。

天地生我死我自有处,何有一撮茅土为穗帷。啼眠风洒洒,母日护之不少舍。

后数日母去,谓:汝送我而后返,吾不汝诈。妇勉从母归,稍进一饭喀喀哽塞不能下。

长号浪浪泪满把,投匕曰我去,母复送之野。烟云惨澹日一抹,宣公桥下水泼泼。

妇云母乎河水清且沦漪,吾往从之乐不可遏。母闻惊绝色惨怛,大呼褰裳不可脱。

渐台水深濑水阔,断萍茫茫强令活。去矣还复入君门,抱君灵主哭愬君。

君神在木闻不闻,肉摧血裂魂纷纶。母去儿解防,儿身终自妨。

儿有十尺麻,为君系三纲。粗粗髽绖移在脰,玉质高县几筵右。

手持元气还乾坤,青天增高地增厚。是时妇年才十八,英风烈烈塞宇宙。

呜呼十五国风一共姜,南朝惟见李侍郎。忠节不但臣妾庆,为尔君夫何独幸。

恺悌君子洪嘉兴,二年一日风教行。为尔成坟敕埋玉,彤管有绎光荧荧。

岂徒肇家声,岂徒信乡俗。歌谣长吏泽,爱戴国家福。

慰存尽封恤,树劝望旌复。呜呼天下多美人,人百其身倘可赎。

18

漫成 其二

漫成 其二,明代,李攀龙,

翟公既罢官,人弃理亦贱。殷勤莫署门,交情不必见。

63

蝶恋花 春愁

蝶恋花 春愁,清代,叶小鸾,

蓦地东风池上路。绿怨红消,竟是谁分付。不断行云迷楚树。

闭门寒食梨花雨。

雨后斜阳芳草处。闲把情怀,付与东君主。便向西园飘柳絮。

不能飘散愁千缕。

45

入院言志

作者:鲁铎(明代)

入院言志,明代,鲁铎,

圣明重辅理,推心任儒臣。玉堂敞北扉,储养归陶钧。

商家礼三俊,周室须常人。肆今黄阁老,蔼蔼伊周伦。

而我樗散质,亦与名材抡。赖兹揩范在,启发倾仓囷。

岂徒事文字,衣钵传经纶。我生颇辛苦,所怀非忧贫。

愿言策驽蹇,周道随清尘。

38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