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于湖怀古),宋代,张孝祥,
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凝望眼、吴波不动,楚山丛碧。巴滇绿骏追风远,武昌云旆连江赤。笑老奸、遗臭到如今,留空壁。
边书静,烽烟息。通轺传,销锋镝。仰太平天子,坐收长策。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龙为匹。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四愁诗,两汉,张衡,
一思曰: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二思曰: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三思曰: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四思曰: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癸巳岁邑中大歉三七侄捐金散谷以济艰食因成,宋代,吴芾,
吾家谓侄非常儿,自幼读书尝下帷。
平居事母尽孝道,力供子职曾无违。
辛勤农亩三十载,顿立门户成家肥。
耻同流俗事骄吝,好贤乐业常怡怡。
闻人急难知在己,见义踊跃无不为。
造桥砌路未为德,折券释逋未足奇。
究其存心用意处,尤在邑人艰食时。
此邑山多土田少,民贫自昔难支持。
其间岁收数百斛,已为富室他可知。
况复今年苦亢旱,州里远近咸告饥。
田畴弥望总如燎,细民未免俱流移。
纵使人能保常产,亦复有甑无米炊。
虽幸朝家行赈济,正恐未能遍群黎。
往往倾村走山谷,荷锄掘地寻蕨萁。
取根为粉虽可饱,食之既久人亦羸。
春来必至生疫疠,死填沟壑夫何疑。
吾侄见之轸忧恻,首议倡率输家赀。
既捐青蚨二百万,犹恨籴贵难疗饥。
庾中仅存二千石,一旦倾倒尽散之。
此心但欲济隣里,身外浮名非所希。
吁嗟薄俗务贫鄙,计较升斗争刀锥。
徒知富有可润屋,岂虑人怨亲戚离。
有如吾侄为此举,吾乡自古应亦稀。
小惠所施固未博,风义自足洗浇漓。
傥使人人皆若尔,千里岂复忧馁时。
第愿吾侄广此意,所为尽从今日推。
阴功在人天心报,会俾尔寿膺繁禧。
梓里遗芳传未艾,世有子孙攀桂枝。
岂惟同里共歆艳,亦使吾侄增光辉。
老夫无以示旌劝,聊为吾侄题此诗。
泉上,宋代,胡宏,
晨起步林丘,路经泉上头。
天边日色下,水底浪花浮。
沙净蒲芽绿,风牵荇带流。
澄澜立白鹭,细浪逐轻鸥。
翠鸟来还去,修鱼跃更游。
动成春色好,愈觉道情幽。
田舍知何处,江湖兴未收。
徘徊不忍去,暝色冷如秋。
白鹿应制,明代,王称,
乐囿歌周室,呈祥出汉圻。神胚金毓秀,瑞采玉为姿。
顾兔宁堪匹,祥乌未足奇。露毛偏濯濯,霜角自离离。
漫点苍崖雪,曾衔紫岭芝。来依琪苑静,驯傍玉阶宜。
海峤遗仙迹,穷荒贡赤墀。何如昭景贶,重睹圣明时。
琴斋乃予旧居以琴名斋吾为之也项先生与诸生,宋代,张继先,
琴斋高致有真风,山合延宾未折中。
来问死生非碌碌,为谈庄老肯匆匆。
喜今可与君还往,惜昨曾留客许同。
处士或将方寸比,斯人为不殢焦桐。
哭黄后峰大理次伍松月韵四首 其四,明代,王缜,
今古多迷为泣岐,壮年谁料是归时。史鱼有草还投谏,伯道无儿岂辍思。
撒手江山藏返魄,伤心尘土送孤輀。亦知不朽名常在,直以文章作后期。
送傅德谦还临川,元代,吴海,
傅君隘流俗,举步追古人。古人去已远,斯道为荆榛。
出门抱高志,区区向谁陈?十年江海上,漂泊但一身。
念我德不孤,邂逅遂见亲。相知宁苦晚,不觉逾三春。
精微共探讨,议论发清新。谊合然诺重,途穷忧思频。
如何语离别,使我意酸辛。酸辛不在别,欲留我何贫。
闽水东赴海,楚山西入秦。春波正浩荡,谁能知其津?
润州江口送人谒池阳卫郎中,唐代,陆龟蒙,
山翁曾约旧交欢,须拂侯门侧注冠。月在石头摇戍角,
风生江口亚帆竿。闲随野醉溪声闹,独伴清谭晓色残。
待取新秋归更好,九华苍翠入楼寒。
送陈弥高,宋代,章甫,
忆昨岁云徂,舣舟岳阳楼。
获见故人面,使我明双眸。
今年风露凉,君亦来荆州。
笑语倍畴昔,举杯相劝酬。
词锋一当百,鵰鹗横高秋。
春风待变化,勇往不可留。
看花得意时,岂独为身谋。
伊予坐懒慢,行矣归林丘。
世故百念冷,潜鱼畏吞钩。
出处虽异途,十载契分投。
肉食与藜羹,未用分劣优。
出门天地宽,鹏鷃逍遥游。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