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梁宣帝陵二首 其一,唐代,吕温,
即雠终自剪,覆国岂为雄。假号孤城里,何殊在甬东。
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江城子 水仙,元代,邵亨贞,
凌风翠*兴飘然。步跹跹。*忘言。净洗明妆,不与世争妍。玉质金相清韵绝,端可拟、月中仙。天寒日暮水云边。忍相捐。意难传。回首珠宫,贝阙不胜寒。环佩珊珊香冉冉。谁敢与、*婵娟。
寄省参议王继学诸友自和四首 其一,元代,张养浩,
曩昔尘奔为悦亲,而今云卧复天真。山林充隐当容我,馆阁求贤岂乏人。
噩梦久随风散曙,衰容难与物争春。绰然烟景无穷在,莫怪沙鸥不易驯。
和韩秋怀十一首 其三,宋代,王十朋,
直道疾伊优,壮怀增靡曼。海上豕方牧,夜中牛屡饭。
半生营一名,偃蹇未如愿。青铜忽自照,白发已堪叹。
斥鴳适蓬蒿,大鹏抟九万。物情贵得所,奚用求自献。
富贵似可喜,贫贱亦何怨。
拟古四十一首 其十五,明代,薛瑄,
萋萋湖边草,荣荣山上花。山中有高士,探化心靡他。
天地自橐籥,万物从交加。深居不窥牖,四海皆森罗。
我欲见其人,扪萝陟山阿。山阿忽回合,冥蒙起烟霞。
至道复谁语,奈此高士何。
和刘仆射感旧言怀寄苏左丞左丞昔守南京仆射,宋代,秦观,
三禁提衡系扰龙,拜无烧尾有家风。
班行旧号青云士,宾主今为黄合公。
炯炯坐屏云母隔,珊珊行佩水苍同。
自惊初到蓬莱上,便见骊珠出海宫。
滦阳道中,元代,陈秀民,
晨出建德门,暮宿居庸关。
风鸣何萧萧,月出何团团。
短辕驻空野,悲笳生夕寒。
我本吴越人,二年客幽燕。
幽燕非我乡,而复适乌桓。
前登桑乾岭,西望太行山。
太行何盘盘,欲往愁险艰。
寓形天壤间,忽如水上船。
役役何所求,吾将返林泉。
送杨启祥,明代,顾清,
杨生画兰近无敌,挥笔使金如使墨。玄缯绀楮随所遇,入手光风灿朝日。
湘江南北几千里,收拾都归笔锋里。閒来天上弄秋光,落笔便得天颜喜。
有时片纸出人间,传看一日遍九廛。五侯七贵争莫致,时复挥翰骚人前。
西风八月吹锦衣,掉手还向江南归。汀洲蘼芜寒更绿,木叶时傍孤帆飞。
回首思君何处切,南薰殿里午风微。
述祖德诗,清代,林旭,
父母不逮事,百事不足为。不讳王父母,此语深可悲。
恭维吾祖德,敢云吾知之。外舅沈涛园,激扬多厚期。
本于先公意,诏我家乘遗。谓言乘积累,宜作为歌诗。
小子实兢兢,靡日而不思。命名不得咳,抱孙未亲怀。
永念临殁叹,况积孤生哀。慎重良有以,闻见求无歧。
托始三四岁,所记可依稀。闻人说公公,作官在安徽。
信归向儿道,公公念著儿。分付教尔雅,明年为延师。
堂上张小照,于此识须眉。憨跳畏嗔喝,每过首必低。
寿辰五月八,学把阿婆卮。酒阑凶问至,惊哀终日啼。
是年唯巳卯,此后多伤凄。吾父麻衣归,迁居旗下街。
庭中龙眼树,书案设当阶。手写不记纸,泪下时如糜。
窃窥颜色恶,侧坐不敢咍。心目忆可见,祸酷痛交摧。
易箦执手泣,太息儿尚孩。年至十二三,书簏恣翻披。
吾父曩所述,手泽如新题。先府君年谱,男某谨次排。
粤寇凡三至,城内冢垒垒。生齿既未复,文教非苟施。
邑中邓析子,好持官是非。好召与之语,餔以酒肉糜。
襦裤尔所利,鞭箠官有威。感愧或遁去,自此狱无欺。
又云戊寅案,文书存可稽。别本逾寸厚,细抄累万微。
叙述似未竟,欲传恨不才。童騃究未省,今知意在斯。
犬牙相错地,自古言多违。争桑处女丧,沤麻吾水兹。
寺门夜载稿,界上晨亡尸。岂尝饱毒手,直是支诬词。
阅实赦无罪,诪张谓有私。风流秋浦咏,响绝不可追。
视钱即甚悦,含怒故多訾。人情易反复,如萍随风吹。
独持南山笔,岳岳难得移。媚人犹及止,杀人奈何哉。
安庆孙太守,控告义所希。手录存十纸,兼有当时诗。
天知民不愧,睡起心自夷。□如引舟去,寄语泪勿垂。
白骨可覆视,黄泉岂遂埋。忝名为父母,那忍事委蛇。
民冤苟不雪,罪大亦何辞。列书达制府,制府惊且疑。
为民能如此,岂非良有司。事实良未明,万一亦可危。
私谊况桑梓,人言有阶梯。移文召伍伯,破棺求瘢痍。
万目见日月,一朝抉云霾。父老喜害去,道路迎君回。
还愁升擢去,岂悟运化推。廉吏竟如此,天道谅可知。
先世有薄田,亦足供岁时。为官而禄薄,不以家人随。
五年古彭泽,清对菊花杯。中间更事故,斗米岂胜炊。
负郭既不保,没身反得痱。嗟此实明德,感念空增欷。
匆匆二十年,一得而九遗。诚当书此事,留布诸方来。
民情苟不诬,知有望江碑。天阍苟不远,恩泽感妄几。
吾父一片心,不与七尺隳。七月急归去,寻检旧书斋。
情知渐徙失,谅未付尘灰。老师吴峰五,表叔魏幼施。
当时皆目见,故实良可咨。县社有鸡豚,官府有档批。
成诗馀涕泪,令名思用贻。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