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翁文尧员外病起,唐代,黄滔,
卫羊车悬,长卿驷马姿。
天嫌太端正,神乃减风仪。
饮冰俾消渴,断谷皆清羸。
越僧夸艾炷,秦女隔花枝。
自能论苦器,不假求良医。
惊杀漳滨鬼,错与刘生随。
昨日已如虎,今朝谒荀池。
扬鞭入王门,四面人熙熙。
青桂任霜霰,尺璧无瑕疵。
回尘却惆怅,归阙难迟迟。
黄滔(840~911),字文江,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大元特进上卿玄教大宗师饶国吴公全节哀诗二十二韵,元代,乃贤,
特进天人间世英,长身玉立气峥嵘。高年幸际时熙洽,盛德尤关国重轻。
柱史久闻周典礼,留侯多识汉公卿。寓言有道皆心服,论治无为顾力行。
天子欲烦黄阁寄,山人自负白衣名。乡闾表异丝纶渥,茅土疏封黼黻荣。
万里函香祠五岳,频年载笔赋三京。尚方赐舄蠙珠络,内膳分庖翠釜烹。
棕殿说经挥麈拂,竹宫望拜候鸾笙。榜悬高阁宸章妙,碑赐仙坛瑑刻精。
宝剑叱龙山雨至,铁符诛怪海潮平。华编尽许冰壶洁,藻鉴难逃水镜清。
台阁从游多故旧,王侯趋事俨神明。万全自保惟谦抑,一诺端能托死生。
开户图书联竹色,下阶环佩杂松声。学穷河洛知休运,谊薄云天见古情。
入室有人传印绶,升堂无客不簪缨。每惭贱子依琳馆,长忆高秋醉玉觥。
绛节才闻朝上帝,石棺俄报瘗佳城。神仙自古称豪杰,朝著於今忆老成。
官舫凉风吹画翣,大江飞雨湿丹旌。何年下马坟前过,一束生刍泪尽倾。
满庭芳(岩桂芗林改张元功所作),宋代,向子諲,
瑟瑟金风,团团玉露,岩花秀发秋光。水边一笑,十里得清香。疑是蕊宫仙子,新妆就、娇额涂黄。霜天晚,妖红丽紫,回首总堪伤。
中央。孕正色,更留明月,偏照何妨。便高如兰菊,也让芬芳。输与芗林居士,微吟罢、闲据胡床。须知道,天教尤物,相伴老江乡。
练裙带诗,宋代,韩希孟,
我质本瑚琏,宗庙供频蘩。
一朝婴祸难,失身戎马间。
宁当血刃死,不作衽席完。
汉上有王猛,江南无谢安。
长号赴洪流,激烈摧心肝。
宋夫有天下,坚正臣礼秉。
开国百战功,每阵惟雄整。
及侍周幼主,臣主常炯炯。
帝曰卿北伐,山戎今有警。
死狗莫系尾,此行当系颈。
即日辞陛下,尽敌心欲逞。
陈桥忽兵变,不得守箕颍。
禅让法尧舜,民物普安静。
有国三百年,仁义道驰骋。
未改祖宗法,天胡肆大眚。
细思天地理,中有幸不幸。
天果丧中原,大似裂冠衽。
君诚不独活,臣实无魏丙。
失人焉得人,垂戒尝耿耿。
江南无谢安,塞北有王猛。
所以戎马来,飞渡巴陵境。
大江限南北,今此一舴艋。
本期固封疆,谁谓如画饼。
烈火燎昆冈,不辩金玉矿。
妾本良家子,性僻守孤梗。
嫁与尚书儿,衔署紫兰省。
直以才德合,不弃宿瘤瘿。
初结合欢带,誓比日月昺。
鸳鸯会双飞,比目愿长并。
岂期金石坚,化作桑榆景。
旄头势正然,蚩尤气先屏。
不意风马牛,复及此燕郢。
一方遭劫虏,六族死俄顷。
退鹢落迅风,孤鸾吊空影。
簪坚折白玉,瓶沉断青绠。
一死空冥府,忧心长炳炳。
意坚志不移,改邑不改井。
我本瑚琏器,安肯作溺皿。
志节匪转石,气噎如吞鲠。
不作爝火燃,愿为死灰冷。
贪生念麹蛾,乞邻羞虎穽。
借此清江水,葬我全首领。
皇天如有知,定作血面请。
愿魂化精卫,填海使成岭。
翠微峰,清代,汪文柏,
肩舆望翠微,缥缈如灵鹫。云端出一头,俯领众峰秀。
缓步从山腰,身轻一筇瘦。林峦曲折移,青紫频舒皱。
香多不辨花,韵细知鸣溜。怪石脱云胎,杰阁依山构。
心清圣感僧,晏坐松林茂。宫阙在东南,疏甍成彩绣。
壮哉九重深,宛转千门透。日丽远烟清,气澄新雨后。
可怜大道间,马寸人如豆。
十二月二十三日作,兼呈晦叔,唐代,白居易,
案头历日虽未尽,向后唯残六七行。床下酒瓶虽不满,
犹应醉得两三场。病身不许依年老,拙宦虚教逐日忙。
闻健偷闲且勤饮,一杯之外莫思量。
贺新郎四首 其三,清代,史承谦,
雁影横晴昼。对高斋、薰炉茗椀,几番携手。寒雨忽催行棹发,又向前湾回首。
看一路、冷枫红透。江草江花都萧瑟,怕西风、渐逼征衫袖。
摇落意,君堪否。
清秋曾共新亭酒。奈而今、轻装独去,深杯重覆。何处登临残照外,望里魂销钟阜。
更莫问、南朝非旧。此地从来兴亡恨,一丝丝、多似秦淮柳。
谱怨曲,数红豆。
哭舍弟二首,唐代,李中,
鸿雁离群后,成行忆日存。谁知归故里,只得奠吟魂。
虫蠹书盈箧,人稀草拥门。从兹长恸后,独自奉晨昏。
浮生多夭枉,惟尔最堪悲。同气未归日,慈亲临老时。
旧诗传海峤,新冢枕江湄。遗稚呜呜处,黄昏绕繐帷。
送欧员外,明代,张宁,
蓟城有名士,美盛元无前。手抉云汉华,身交文锦妍。
目烂明月珠,口涌悬河泉。幽思入玄默,清臭纷兰荃。
初辞鹿鸣宴,再坐琼林筵。朝主地官事,暮副郎中权。
骐骥志万里,鸿鹄怀高骞。良金与美玉,适用无停延。
遥遥吴越乡,雨涝如尧年。雍雍少司徒,王命来旬宣。
行哉自求辅,得此堂中贤。六属倡九牧,一士当三千。
蒙冲籍篙楫,禆曲严中坚。激扬水趋壑,鼓振雷行天。
钧衡赖持举,皇度资纯全。遂令泥滓民,复业膏腴田。
一朝十二解,芒锐犹森然。裴向多谏议,之问馀诗篇。
时登两峰月,暂汲西湖烟。双旌即归路,一束携行编。
加餐赤日饭,稳著青云鞭。行舟如有问,干事江南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