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石请客,唐代,卢仝,
启母是诸母,三十六峰是诸父。知君家近父母家,
小人安得不怀土。怜君与我金石交,君归可得共载否。
小人无以报君恩,使君池亭风月古。
卢仝tóng〈形〉(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满江红,宋代,王清惠,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
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书陈处士屋壁二首,唐代,贯休,
有叟傲尧日,发白肌肤红。妻子亦读书,种兰清溪东。
白云有奇色,紫桂含天风。即应迎鹤书,肯羡于洞洪。
高步前山前,高歌北山北。数载卖甘橙,山赀近云足。
新诗不将出,往往僧乞得。唯云李太白,亦是偷桃贼。
吟狂鬼神走,酒酽天地黑。青刍生阶除,撷之束成束。
忆书,宋代,郑刚中,
先子晚漂泊,家藏无全书。
屋壁零落者,雨坏鼠窃馀。
余生苦嗜古,葺汉十载逾。
上自大父来,手泽之沾濡。
下自予从学,笔力之传留。
蓄积稍浩浩,签牌渐疏疏。
去门闻盗兴,烈炬烯通衢。
反覆窃自计,萧然一先庐。
茅茨盖空壁,下无金与珠。
盗当知我贫,肯为留此居。
方更埋书帙,显号缄锁鱼。
谁知妖焰来,一燎邻里墟。
家虽吒南巷,屋火书亦无。
万古圣贤语,随烟入空虚。
所聚忽消散,肠热唯惊呼。
吾怜衰蹇身,视人百无如。
每幸对黄卷,白日聊自娱。
今者坐穷寂,顿觉双眼孤。
夜梦亦惊枕,忧心枰难舒。
大虑废文字,浸久成顽疏。
未免伴畦丁,冥然荷犂锄。
读车千秋传,宋代,余靖,
汉武好迂诞,江充专险贼。
引对大台宫,君臣自相得。
世乱谗人胜,奸谋多造饰。
元良天下本,掘蛊遭荧惑。
春坊一动摇,前星冷无色。
恐为扶苏诛,掘节储君侧。
屈氂亡庙谋,转战同昏蚀。
臣心无以明,野死不容息。
千秋初奏疏,翩翩举其直。
一言能悟主,破怒成悽恻。
归来及望思,层台起东域。
徒步取卿相,分茅非旧德,
因思壶关老,先此陈奇策。
嘉言若时用,生归当有益。
徙薪不蒙赏,焦头为上客。
汉道用人轻,取笑羞夷狄。
烟草诗千一百字,清代,孔继涵,
木名以时称,草名以月主。变迁物生繁,乃有烟名卉。
核实丽之名,于义起乎事。独与燔爇亲,质固异香祖。
烧之物为烟,意趣不相伍。远自狄鞮来,流传遍中夏。
闻其初奏功,厥乃在军旅。县军营滇南,瘴气独防御。
遂致百年闲,不遗一处所。灌溉勤辘轳,蓺植敌禾黍。
茎方含四棱,虚中象褊苣。干直歧斯薅,叶厚力乃聚。
圆椭肖甘蕉,蠢庞类大芋。秋老亦作花,荐红垂媛乳。
绛华形同槚,鲜荣兼摹芐。五出差差尖,白蒂微微俯。
潋潋浮风光,油油见繁膴。分种法秧田,晚力侔菜圃。
状竟失稽含,性未辨俞跗。五疋高庋阁,露书启端绪。
吁嗟刍豢悦,谋之无厌斁。水产及鲎蛤,陆羞遍蹄羽。
效醉叶卷蒌,作辛酱糅蒟。草根与土毛,搜罗兼败腐。
此更出新意,味外咸酸苦。裸虫遐裔外,国真有厌火。
喷烟岂蚊母,食火岂驼父。嘘气云叆叇,隐身雾结纠。
钻截分竹木,支持代谈麈。铸金置两端,五行相克拒。
碧筒象鼻弯,含菂金莲炬。下空无当卮,外圆县鬲釜。
人心巧取材,丝丝其中贮。薪传仗煤炱,顷刻氛妪煦。
两仪鼓橐籥,万汇以气取。地动跃龙机,山崩应钟锯。
一气所翕抐,不过分细巨。吸之焰扬赤,吐之云出屿。
涎自喉舌生,力于顉颔鼓。赪渥上颊颧,熏灼洽肺腑。
蓊蘙笑髭须,灶䆦借口辅。息息自相通,呴呴若相语。
中忽喷长风,势厉气载努。亦有嗜奇人,鼻观能茹吐。
亦有狡狯材,连环戏媚妩。其美在初燃,并可例以酒。
炎虐之逼烁,溽湿斯注下。火尽膏中乾,蒸蓊声煎煮。
力竭剩吹灰,液凝乃流卤。余气最氤氲,盘旋穴窗户。
初食犹稍稍,洎兹尽率土。流布起男子,渐染及妇女。
既上概衣冠,亦下逮童竖。献酬到宾朋,搜求遍穷窭。
好不殊北南,畜不遗僻阻。如影偕出入,如食周寒暑。
如奕代寤言,如鯈忘喜怒。或则再三止,或则日无数。
或相忘噞喁,或沈酣酤醑。或云担不归,湿寒力能去。
或云吐黄水,肺焦病深钜。闲有疾憎者,反讶独龃龉。
装饰艳象犀,点缀太覼謱。贷䙬妙剪裁,{穴录}
剑歌行次韵,元代,王冕,
先辈匣中三尺水,斩蛟曾入吴潭里。
提归未肯策奇勋,轩冕泥涂真戏耳。
鸡林削铁不足比,昆吾百炼安可齿?淬花不莹□鹈膏,掉鞘却敲鸾凤髓。
忆昔破敌如破竹,带霜飞渡桑乾曲。
于今绣涩混铅刀,不遇何异荆山玉?惊雷夜作青龙哭,血痕冷剥苔花绿。
野人一见骇心目,到手抚摩看不足。
雪花皎皎明阑干,毛发凛凛肝胆寒。
老军疲将长慨叹,愿欲置诸武库间。
书生无用且挂壁,引杯时接殷勤欢。
天眼太高俗眼顽,锐锷宜许儿曹看。
先生有志不在此,出处每谈徐孺子。
清高厌觅万户侯,笑引江山归画史。
我未四十□已斑,学剑学书俱废弛。
五更闻鸡狂欲起,何事英雄心未已?
扬州同诸公社集郑超宗影园即席咏黄牡丹十首 其一,明代,黎遂球,
一朵巫云夜色祥,三千丛里认君王。月华蘸露扶仙掌,粉汗更衣染御香。
舞傍锦屏纷孔雀,睡摇金锁对鸳鸯。何人见梦矜男宠,独立应怜国后妆。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