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韦评事儹,唐代,戴叔伦,
与道共浮沈,人间岁月深。是非园吏梦,忧喜塞翁心。
细草谁开径,芳条自结阴。由来居物外,无事可抽簪。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解佩令,元代,王哲,
如论性命,须搜夕昼。光明照、有甚肥瘦。日月西游,当中斡、枢机北斗。
天花绽、异香无漏。
空空皆出,虚虚尽透。清凉处、逍遥交媾。自在跻真,轻飙外、任飘精秀。
聚云朋、更兼霞友。
杂言奉和圣制至承光院见自生藤感其得地因以成咏应制,唐代,崔元翰,
新藤正可玩,得地又蓬时。
罗生密叶交绿蔓,欲布清阴垂紫蕤。
已带朝光暖,犹含轻露滋。
遥依千华殿,稍上万年枝。
余芳连桂树,积润傍莲池。
岂如幽谷无人见,空覆荒榛杂兔丝。
圣心对此应有感,隐迹如斯谁复知。
怀贤劳永叹,比物赋新诗。
聘丘园,访茅茨,为谢中林士,王道本无私。
西域和王君玉诗二十首 其二,元代,耶律楚材,
一发燕然晓日边,寒云叠叠乱山千。万重沙漠犹逢友,十室荒村亦有贤。
留客芳樽思北海,惊人奇语忆南泉。思量万事多浑错,勉力轮锤好扣玄。
三山纪游寄洪五,清代,蓝千秋,
自幼好道喜神仙,临风辄欲生羽翮。侧闻三十六洞天,乃是神仙之窟宅。
吾乡百里聚其三,巨灵知费几镂刻。玉笥麻姑不足数,罗浮天台乃敢与之敌。
嗟此神皋近屋庐,奈何终日披图徒啧啧。爰是斋心有七日,不携藜杖独登历。
半日到黄山,黄山凡九曲。石涧为肠胃,屈盘山之腹。
缘源日暮溪声中,行行欲尽路复通。冈峦万叠凝积翠,过此大都山为宗。
有时飞泉注巨壑,风訇雷吼何隆隆。登崇冈,入烟霭。
憩山亭,望华盖。山亭高高可望仙,华盖三峰若华盖。
云昔浮丘老仙伯,于此跨鹤遗九垓。我来褰裳陟其顶,果然崚极冠天扃。
俯视万有尽鸿濛,独立长啸来天风。片香顶礼心魂肃,仙翁赐我青芙蓉。
子有绿髓堕尘壒,服此还丹为玉童。炉峰不可上,还窥紫元洞。
洞口白云封,诃护有蛇龙。曩惟仙人白琼海,飞步一摹云篆踪。
夜宿繁星系檐际,旁睨洞黑无根蒂。道士烹茶话靊霳,四座闻之毛发惴。
亦云军峰碧元洞天更嵲岊,我闻此语转愁绝。拜辞浮丘下青嶂,日出五更中夜发。
上山下山磴道盘,两日乃抵峰之观。观在山颠居峰趾,从趾诣峰十五里。
峭壁插天几万寻,峰端穿云看灭起。天梯石栈半欹垂,望望悬崖惟一指。
爰誓心曰尔毋怛,爰敕足曰尔勿骫。百脉交戛汗浃踵,两膝枝拄颐隐齐。
少焉休天门,踞石关,南堕游丝旴水寒,青烟数点浮群山。
既度石关惟鸟道,非复人间风浩浩。烟云瞬息已万变,惝恍不知身历高。
石骨临下下空翠,侧立烟痕人度处。半趾著石半蹈虚,喘息不闻何知惧。
悬行倒立壁上,身为蠛蠓缘屋梁。鹰翅嶙峋来攫人,欲坠不坠万古张。
石版岭,下则负背上摩膺。鹅顶峰,左有石槛右烟笼。
行人咫尺相噭应,幸不见下之空濛。既至延伫敛精魄,默默太息疑梦中。
玉阙森列天人居,磬折再拜百虑袪。举眸群动灭,窅然惟太虚。
气象亦澌尽,太虚乃无庐。选间元气荡灵曦,玉海澄莹无端倪。
不敢久留神官怒,拨云披雾寻旧蹊。步至山腰欻雷鸣,上呈日色下阴翳。
云驰小马逐大马,殷殷俯听生然疑。下尽山麓一大笑,何人荷笠披蓑衣。
翊破云英溜雷雨,孰知我从雨上归。归路访中华,所历渐平宽。
竟日萦原隰,未敢歌路难。陟此山,若旋螺,三周百折犹山阿。
绿烟深锁不径露,一峰尽处一峰罗。既异碧元之峭崿,亦殊华盖之嵯峨。
倏恬旷,倏幽遐,高而不危深不颇,神功出险开陂陁。
呜呼三山擅灵奇,幽秀险严各奠基。告归三日休劳足,忽然掉头记依稀。
急起走笔右手涂,左手持纸尾。言无诠次只狂扫,少纵迷茫不可追。
一章写寄狮山翁,狮山狮山,此景恨不与君同。览此当卧游,户庭生清风。
观磨崖碑作,清代,王初桐,
七十二君辇道荒,云亭踪迹俱微茫。祖龙之碑既无字,金函玉检疑荒唐。
开元天子履全盛,意气直欲无轩皇。东封自古称大典,遂令下诏开明堂。
勒铭大抵示符瑞,挥洒御墨辉天章。高文或出燕许手,长篇大幅何煌煌。
当时海宇本殷富,发扬蹈厉穷铺张。八分淋漓六百字,穹崖屹立三丈强。
芝英鹤头体制别,笔势仿佛酸枣兼中郎。焦山鹤铭鼎铭何足数,庶与朱陵洞天岣嵝铭相方。
惜哉天宝末,诸杨乱其纲。风尘澒洞一朝起,鼙鼓动地来渔阳。
珠沈玉碎铜狄毁,惟有此碑终古垂琳琅。毋乃鬼神自有木甲护,不然安得风饕雨虐依旧光芒长。
流传完本世间少,颇思拓之以硬黄。他时携归向吴会,什袭珍作萧斋藏。
奈何梯青蹑翠必钜费,而我羞涩垂空囊。耸肩仰面百遍读,口角流沫神扬扬。
信知岱宗大观此第一,秦松汉柏皆枯僵。
丁未三月二十八日县大夫薛君宝臣过余芹溪精舍酒閒雨作时方苦旱喜而赋之,金朝,段克己,
麦田日日起黄埃,官长忧民意不开。底是山灵多妩媚,故驱风雨过江来。
塞下三首 其一,明代,谢榛,
满天秋气动,木叶下居庸。笳堕征夫泪,沙交战马踪。
乱云连万垒,孤雁度千峰。回合关城路,驰驱尘土容。
山横边色断,日没野阴重。朔吹翻旗影,寒霜上剑锋。
几年频出塞,百战苦妨农。庙略今长画,军储日远供。
檄书飞涿鹿,候火照卢龙。会见旄头落,何人勒景钟。
七月还祁,宋代,蔡松年,
洪河注天南,兵气横高穹。我从兵前来,归心疾惊鸿。
官柳未摇落,莲荇香濛濛。吏舍在前村,旧年养疏慵。
爰自三军去,青苔瘗人踪。夕阳叩柴门,欢迎来仆僮。
浊酒古罍洗,停觞问新松。却对一床书,睡鸭孤烟中。
土花晕湖玉,冰弦冷霜桐。灯火未可亲,露坐茅堂东。
西山月中淡,夜茶煮松风。到床便安寝,不复知晨钟。
平生幽栖心,斯言略形容。人道动有患,百态交相攻。
而我触类真,冶容鄙青红。非才见临事,叩之辄空空。
知难不知回,飘流剧飞蓬。暂去声利场,乐佚犹无穷。
况于得行意,萧洒毕此躬。勿为才者传,从渠作夔龙。
与客话湖山佳胜予足不至者四十年因赋此以叙旧事,元代,叶颙,
不踏湖山路,惊心四十秋。六桥前日梦,孤棹昔年游。
岁月浮云改,兴亡逝水流。西风吴峤寺,落日浙江楼。
江神子(亳社观梅呈范守、秦令),宋代,晁补之,
去年初见早梅芳。一春忙。短红墙。马上不禁、花恼只颠狂。苏晋长斋犹好事,时唤我,举离觞。
今年春事更茫茫。浅宫妆。断人肠。一点多情、天赐骨中香。赖有飞凫贤令尹,同我过,小横塘。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