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南北朝,江淹,

河州多沙尘。

风吹黄云起。

2

江淹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其他诗经

【双调】折桂令

作者:曾瑞(元代)

【双调】折桂令,元代,曾瑞,

闺怨

秋霄淡淡轻阴,暮景萧条,疏雨霪霖。林外鸟啼,天边雁叫,砌下蛩吟。更漏永声来绣枕,篆烟消寒透罗衾。恨杀邻砧,惊散离魂,捣碎人心。秦城望断箫声,时物供愁,放景伤情。鹤唳松庭,风摇槛竹,雨滴檐楹。银烛暗雕盘篆冷,绣帏孤翠被寒增。数尽残更,天也难明,梦也难成。

88

滩头

滩头,明代,李先芳,

春江两岸阔,细雨片帆斜。

古戍收残市,寒潮带浅沙。

风偏舟倚濑,春尽鸟啼花。

桑柘依依绿,渔矶三五家。

3

访陈敏道不值

访陈敏道不值,明代,沈梦麟,

不惮风波两日程,孤舟聊系故人情。

菊花与我为宾主,醴酒从人结弟兄。

秋谷已销吴甸雨,寒潮不上阖闾城。

白头欲制乌啼曲,付与渔郎短笛声。

24

送子文待制归蜀

作者:韩驹(宋代)

送子文待制归蜀,宋代,韩驹,

家近锦江归未得,见人之蜀便凄然。闻君细说开州好,劝我来依刺史贤。

当路尚多屯虎兕,远湖曾否息戈鋋。何时万里云沙静,稳上沙头上水船。

54

登摄山最高峰

登摄山最高峰,清代,郑孝胥,

每愁飞鸟灭云端,石磴行来倦百盘。钟阜云开分晚照,吴江枫落入新寒。

名山谁信身堪隐,世事终怜劫未阑。直恐哦诗增客感,松风还为卷波澜。

92

暑病思石莲洞

暑病思石莲洞,明代,罗洪先,

惯在岩下宿,今结梦中思。石室不知夏,泉流无尽时。

崖深临眺久,径远送归迟。谁忍经年别,空悬翠壁诗。

21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三十八 殿中飞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三十八 殿中飞,宋代,梅尧臣,

玉几当中宝作床,无端絮惹御袍香。群公唱第鱼龙化,列侍金阶若堵墙。

87

雨霖铃 感事,用屯田韵

雨霖铃 感事,用屯田韵,近现代,刘鹏年,

商凄飙绝。卷东流水,好景都歇。湖山眼底如许,刚惆怅处,楼船西发。

入夜征笳戍鼓,共霜雁哀咽。更指点、铜狄荆驼,画栋灰飞血痕阔。

疮痍百万无家别。抗强秦、几见相如节。惊残锦城丝管,犹梦忆、旧时风月。

霸气消沉,谁信长城万里虚设。纵奋起、填海心情,剩与冤禽说。

49

苦雨谣

苦雨谣,元代,杨维桢,

去年雨,坍硷土。

今年雨,没灶釜。

灶釜二月青无烟,官家火程不问雨。

胥靡移来坐监主,旬申亏官走插户。

72

和范至能参政寄二绝句

和范至能参政寄二绝句,宋代,杨万里,

梦中相见慰相思,玉立长身漆默髭。

不遣紫宸朝补衮,却教雪屋夜哦诗。

86

题扇寄严介翁阁老

题扇寄严介翁阁老,明代,湛若水,

把柄入手便生风,一面摇时面面同。感应有如躬握吐,翁今握吐即周公。

53

病愈出游

病愈出游,宋代,俞德邻,

桐帽棕鞋破晓烟,落花飞絮暮春天。风檐转日噪乾鹊,云树隔溪啼杜鹃。

客引茅亭沽旧酒,僧邀竹院话枯禅。病馀一事还堪笑,脚力轻松倍去年。

74

鹊桥仙 新秋

鹊桥仙 新秋,清代,郭则沄,

雨萤影暗,露蛩声骤。悄悄悽悽时候。藕花风后豆花风,问凉到、阑干知否。

恩情纨扇,风情罗袖。争得年光依旧。镜波兜上一分愁,怕人比、桐阴先瘦。

53

戴田有归江南程香升入幕秦中别后登楼玩月乡思转深

戴田有归江南程香升入幕秦中别后登楼玩月乡思转深,清代,赵吉士,

墨香萦涤砚,入座愈清辉。韦柳真诗在,求羊好友稀。

楼高孤月伴,石古乱蓁围。年老难成寐,家园无梦归。

100

送崖州邓掌教会试次林节推见泉韵□□

作者:钟芳(明代)

送崖州邓掌教会试次林节推见泉韵□□,明代,钟芳,

沧海中原隔,亲朋音信疏。云龙端羡子,灯火独亲予。

秋宇搏修翮,灵襟多古书。名高金阙晓,联步玉阶除。

83

送光禄吕卿知怀州

作者:刘攽(宋代)

送光禄吕卿知怀州,宋代,刘攽,

卿秩西来郡组新,东京故事本忧民。太行形胜连天党,积石波涛会孟津。

千里雄风随坐啸,百城膏雨待行春。期年定有周堪诏,父老无劳借寇恂。

55

崇礼学校二十周纪念索句成七古一章却寄

崇礼学校二十周纪念索句成七古一章却寄,清代,郑国藩,

柯家学校号崇礼,成绩斐然良可喜。屈指星霜二十周,飞函速客和会启。

忆昔清室图自强,变法先从育才起。诏下郡县急兴学,斯校乘时遂经始。

松公首倡询谋同,群彦翩翩同董理。慎选师资广陶铸,兰桂森森尽桃李。

共和肇造学制更,灌输欧化厚根柢。潮属高小推先河,绛县疑年谁敢齿。

满目琳琅设备新,到此如入五都市。老我筋力已颓唐,返辔王阳空仰企。

若教杖策随后尘,应共韶乐叹观止。却作巴渝当贺笺,留备他年修校史。

68

偈四首

偈四首,宋代,释师体,

道生一,无角铁牛眠少室。

一生二,祖父开田说大义。

二生三,梁间紫燕语呢喃。

三生万物,男儿活计离窠窟。

多处添,少处减,

大虫怕吃生人胆。有若无,

实若虚,争掩骊龙明月珠。

肚无偏僻病,不怕冷油虀。

87

将赴江宁题所居东轩

作者:汪中(清代)

将赴江宁题所居东轩,清代,汪中,

屋里图书作四邻,庭前竹树正三春。老亲娇女团圞坐,身是天涯乞食人。

4

次韵渊明饮酒诗:

作者:张耒(宋代)

次韵渊明饮酒诗:,宋代,张耒,

我欲常饮酒,俗事苦夺之。

饮酒不得醉,何如未饮时。

颠倒众讥笑,佳处正在兹。

念此虽杜门,浊醪日常持。

出门惮应接,俗士不多情。

对酒辄拜辞,好礼以求名。

嗟嗟名几何,曷足善尔生。

共处一泡中,倏忽风涛惊。

好饮信无补,不饮亦何成。

我久喜文词,思与鸿鹄飞。

老来觉非是,念昔正可悲。

买金铸杜康,百拜誓归依。

晋陶与康伯,九原吾与归。

涉世苦不谙,多病身早衰。

惟有尊中酒,不与我心违。

处乐非纵情,处静非避喧。

豪夸与枯槁,彼各据一偏。

悠然独乐处,在我不在山。

羲皇迹已远,三酌呼可还。

一罇每独睡,不待宾客言。

所嗜人不得,一物百非是。

犹有尊中酒,道胜无敢毁。

彼哉讥谤者,诳口而信耳。

当忧十八隔,罚此缪语绮。

自庇无一椽,道人分半宅。

屋西罗古殡,寒草无人迹。

累累长与少,岂复待年百。

鸦飞朝树疏,虫吊宵月白。

平生或不饮,至此方知惜。

曹参汉贤相,掾吏亦豪英。

四海付醇酒,乃真知物情。

亡秦余毒烈,一洗百壶倾。

和气熏醉人,金革乃不鸣。

卑卑谈治道,陋矣洛阳生。

种树东檐下,雨来发幽姿。

微阳动九地,光彩变新枝。

荣衰一以异,枯槁易神奇。

消息天使然,人工徒尔为。

杜门沽酒饮,高悬吾马羁。

里有好事者,我往◇辄开。

我亦为之尽,每往亦开怀。

尚虑数见厌,动作旬月乖。

今晨起苦晚,独坐见乌栖。

冬温雪作雨,里巷苦多泥。

且复闭门坐,开巷理多谐。

谁知无言中,独往不自迷。

得意复终日,弭车不复回。

弱岁慕世名,中年颇探道。

世间无非苦,病死与生老。

相寻无穷已,递代作荣槁。

奇哉竺干书,百遍读愈好。

污泥虽云浊,本不害吾宝。

酒虽破净津,吾事在律表。

昔尝罹厄疾,一卧辄踰时。

念无所归咎,乃誓与酒辞。

那知偶不死,持杯复饮兹。

既饮辄为尽,快哉复何疑。

神畅病自失,此说信不欺。

药石伤天和,此方吾笑之。

世间有醉乡,百世本一境。

欲游不待驾,但畏足疾醒。

其乡无限界,亦不阻岩岭。

阴阳无疾疠,风俗尽箕颍。

君往余请从,无待宵烛炳。

酒尽辄起沽,耽然待酒至。

呼儿挈樽杓,未酌兀已醉。

譬如念醯醢,流液不待味。

醉客失揖让,醉语少伦次。

坐客皆摇头,知稀故我贵。

儿童居宛丘,里巷昔所经。

重来三十年,落魄竟何成。

扣门问长老,主人多已更。

萧萧城南道,松柏共坟庭。

念此久兴叹,游不待鸡鸣。

悠然且饮酒,聊以慰平生。

岁晏霰雪集,客庭号北风。

老人不复出,兀睡小斋中。

忽然身且老,惜此岁时穷。

一弛不再张,吾身如挂弓。

渊明酒不足,种秫犹可得。

无秫酒须求,时人嘲我惑。

宁当且醉酣,慎勿疑通塞。

但憎独醒人,岂有禁酒国。

酩酊忘对言,满引常默默。

乐天好饮者,少亦登贵仕。

八年浔阳谪,学道乃忘己。

与时虽寡怨,行己终有耻。

抗言立朝廷,放志傲闾里。

优游祸福间,出处皆可纪。

乘流与偕逝,遇坎辄复止。

酣歌尽百年,天理端可恃。

吾知李太白,潇洒本天真。

一饮三百杯,不问漓与醇。

子云亦好饮,白发事亡新。

奇穷易投阁,区区赋剧秦。

两贤竟谁乐,千载同埃尘。

平生自百懒,而独于酒勤。

生事万缘疏,而独于酒亲。

皇皇东家丘,隐者笑知津。

我欲去即去,柴车不劳巾。

但饮百年中,不愧饮酒人。

66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