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

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宋代,王安石,

收拾乾坤付一壶,世间无物直锱铢。

醉乡旧业抛来久,更欲因君稍问涂。

33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其他诗经

送张中丞之官翰林

送张中丞之官翰林,元代,吴克恭,

中丞献纳道如何,内相丝纶宠莫过。槐阁地联文石陛,杏园春满曲江波。

阴阴雨露深青琐,个个星辰湿绛河。花蕊隔箫宫漏近,柳条当户晓莺多。

中官送酒青丝络,上苑乘骢白玉珂。岂独寸心图补报,要须元首及赓歌。

太常礼乐还相问,阁老才名迥不磨。通国此时同怅望,忆公何处最委蛇。

鳌峰巨石森蓬岛,香殿微风拂御罗。延祐得贤俱第一,野人白首□林阿。

56

早朝

作者:林鸿(明代)

早朝,明代,林鸿,

紫禁初开月欲低,千官待漏午门西。玉阶柳色侵朱阁,宝帐香车过御堤。

仙仗日临花气动,鹓班风急佩声齐。天颜有喜朝回晚,散步花边路欲迷。

35

九陇漳集

九陇漳集,唐代,卢照邻,

落落树阴紫,橙橙水华碧。

复有赐飞禽,裴回疑曳易。

24

归途杂述 其四

作者:张晋(清代)

归途杂述 其四,清代,张晋,

北地常苦寒,薪贵更莫比。居人扫落叶,爇火杂马矢。

岂不辨熏莸,彼乃弗得已。多费一束薪,少食一掬米。

金盆烧兽炭,毕生未见此。

87

狂歌行赠孟中丞有涯

狂歌行赠孟中丞有涯,明代,唐顺之,

我生苦缠缚,雅志在泉石。不嫌步兵散,翻笑中散窄。

前年奏赋天北隅,颇道君王爱子虚。衣冠对日趋香署,剑佩通宵过紫衢。

紫衢香署千官聚,五陵豪气健如虎。鹦鹉何曾惯锦笼,爰居元不识钟鼓。

焉能俛首学侏儒,局促羞为辕下驹。从古长安夸巧宦,张汤为智汲黯愚。

以兹谢病且归去,钓竿远拂富春树。终日遭逢眼未青,三年尘土衣犹素。

今日亦何日,忽如入尘门。公也襄阳夫子之耳孙。

升堂更不问寒温,写尽肝膈相与论。朝看贤隐山,暮折申台柳。

坐我白玉筵,劝我青荷酒。谈诗公作指南车,对局谁看射雕手。

君不见中郎倒屣迎王生,又不见北海忘年交祢衡。

相知何必结交早,一言合意千金轻。狂歌未断壶未倾,门外惊闻征马鸣。

落叶东还西,乱云纵复横。花间月下傥相忆,请公诵我狂歌行。

17

寿高内翰 其二

作者:汪莘(宋代)

寿高内翰 其二,宋代,汪莘,

璞玉浑金表里同,心知言动有阴功。一门人杰成龙种,三世科名各继宫。

华盖共瞻天座北,勾陈长扈帝垣中。野人只待秋风起,去向西湖作钓翁。

87

和李中丞与李给事山居雪夜同宿小酌

和李中丞与李给事山居雪夜同宿小酌,唐代,白居易,

宪府触邪峨豸角,琐闱驳正犯龙鳞。那知近地斋居客,

忽作深山同宿人。一盏寒灯云外夜,数杯温酎雪中春。

林泉莫作多时计,谏猎登封忆旧臣。

91

青藜

作者:彭炳(元代)

青藜,元代,彭炳,

青藜扶倦足,芳草上坡陀。雨过梨花尽,莺啼柳树多。

人心如海水,世路有风波。草莽非无酒,伤春可奈何。

20

己未元日寄子

己未元日寄子,宋代,李曾伯,

子在衡州我桂州,两州相望共承流。

天回北斗又华旦,人立东风正黑头。

新岁五更三节序,老夫六十二春秋。

何时共对屠苏饮,应念孤云为倚楼。

46

偈颂六十五首 其四

偈颂六十五首 其四,宋代,释普济,

翳尽还明极,家乡万八千。悬崖重撒手,古剑髑髅前。

39

送人以故将召用

作者:王称(明代)

送人以故将召用,明代,王称,

秋风大道傍,立马尽馀觞。兴逐孤云远,情随去路长。

廉颇思赵士,汉主忆冯唐。莫奏桓伊笛,萧条两鬓霜。

38

卧病纪事

作者:李英(明代)

卧病纪事,明代,李英,

吉也无终始,通财负我恩。儿曹痴不学,老病总销魂。

计拙囊羞涩,愁多泪暗吞。冥冥将永去,三岛有乾坤。

10

林黄中少卿出守吴兴芮国器司业以诗送之有今日桐城王刺史异时遗爱在吾州句用韵寄二公 其一

林黄中少卿出守吴兴芮国器司业以诗送之有今日桐城王刺史异时遗爱在吾州句用韵寄二公 其一,宋代,王十朋,

出处平时正且严,犹于瓜李谨疑嫌。两溪水照新明月,六客堂逢旧紫髯。

安定化应孚学校,谢公思已结闾阎。湖山清远使君好,想见邦人慰所瞻。

87

醉山茶

醉山茶,清代,全祖望,

茶翁卯饮醉未醒,扶桑旭日光荧荧。熹微疏影沁枝上,一点晨星东启明。

主人夙起䦱户出,醨耶糟耶两忘情。朦瞳亦若困宿酲,但见晓妆天际横。

92

步月

步月,宋代,史达祖,

翦柳章台,问梅东阁,醉中携手初归。逗香帘下,璀璨镂金衣。正依约、冰丝射眼,更荏苒、蟾玉四飞。轻尘外,双鸳细蹙,谁赋洛滨妃。
霏霏。红雾绕,步摇共鬓影,吹入花围。管弦将散,人静烛笼稀。泥私语、香樱乍破,怕夜寒、罗袜先知。归来也,相偎未肯入重帏。

35

拟孙权答曹操书

作者:苏轼(宋代)

拟孙权答曹操书,宋代,苏轼,

权白孟德足下:辱书开示祸福,使之内杀子布,外擒刘备以自效。书辞勤款,若出至诚,虽三尺童子,亦晓然知利害所在矣。然仆怀固陋,敢略布。

昔田横,齐之遗虏,汉高祖释郦生之憾,遣使海岛,谓横来大者王,小者侯,犹能以刀自刭,不肯以身辱于刘氏。韩信以全齐之地,束手于汉,而不能死于牖下。自古同功一体之人,英雄豪杰之士,世乱则藉以剪伐,承平则理必猜疑,与其受韩信之诛,岂若死田横之节也哉!

仆先将军破虏,遭汉陵夷,董卓僭乱,焚烧宗庙,发掘陵寝,故依袁术以举义师,所指城邑响应,天下思得董卓而食之不厌。不幸此志未遂,而无禄早世。先兄伯符嗣命,驰驱锋镝,周旋江汉,岂有他哉?上以雪天子之耻,下以毕先将军之志耳。不意袁术亦僭位号,污辱义师,又闻诸君各盗名字,伯符提偏师,进无所归,退无所守,故资江东为之业耳,不幸有荆轲、舞阳之变。不以权不肖,使统部曲,以卒先臣之志。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

汉自桓、灵以来,上失其道,政出多门,宦官之乱才息,董卓之祸复兴,傕、汜未诛,袁、刘割据,天下所恃,惟权与公及刘备三人耳。比闻卓已鲸鲵,天子反正,仆意公当扫除余孽,同奖王室,上助天子,与宗庙社稷之灵,退守藩国,无失春秋朝觐之节。而足下乃有欺孤之志,威挟天子,以令天下,妄引历数,阴构符命,昔笑王莽之愚,今窃叹足下蹈覆车也。仆与公有婚姻之旧,加之同好相求,然自闻求九锡,纳椒房,不唯同志失望,天下甚籍籍也。刘备之兵虽少,然仆观其为人,雄才大略,宽而有容,拙于攻取,巧于驭人,有汉高祖之余风,辅以孔明,未可量也,且以忠义不替曩昔,仆以为今海内所望,惟我二人耳。仆之有张昭,正如备之孔明,左提右挈,以就大事,国中文武之事,尽以委之,而见教杀昭与备,仆岂病狂也哉。古谚有之:“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仆与刘备,实有唇齿相须之势。足下所以不能取武昌,又不能到成都者,吴、蜀皆存也。今使仆取蜀,是吴不得独存也。蜀亡,吴亦随之矣。晋以垂棘屈产,假道于虞以伐虢,夫灭虢是所以取虞,虞以不知,故及祸。足下意何以异此。

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倾盖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择所安。孟德视仆,岂惜此尺寸之土者哉,特以公非所托故也。荀文若与公共起艰危,一旦劝公让九锡,意便憾,使卒忧死。矧仆与公有赤壁之隙,虽复尽释前憾,然岂敢必公不食斯言乎?今日归朝,一匹夫耳,何能为哉。纵公不见害,交锋两阵之间,所杀过当,今其父兄子弟,实在公侧,怨仇多矣,其能安乎?季布数窘汉王,及即位,犹下三族之令,矧足下记人之过,忘人之功,不肯忘文若于九锡,其肯赦仆于赤壁乎?孔文举与杨德祖,海内奇士,足下杀之如皂隶,岂复有爱于权!天下之才在公右者,即害之矣,一失江东,岂容复悔耶?甘言重币,幸勿复再。

32

送大理金少卿赴阙以老成耆德重于典刑为韵兼

作者:仲并(宋代)

送大理金少卿赴阙以老成耆德重于典刑为韵兼,宋代,仲并,

霜余日初杲,遮留人拥道。

公来春向阑,公去秋垂老。

公当侍丹墀,正人国之宝。

行行那得留,仍视玉堂草。

59

宿赣州临江亭

作者:张弼(明代)

宿赣州临江亭,明代,张弼,

此地古虔州,临江小寺幽。殿基苔石古,屋角树云稠。

迎客僧陈榻,寻医我泊舟。城中足车马,才识此丹丘。

87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唐代,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16

九仙山

作者:郑瑛(明代)

九仙山,明代,郑瑛,

南登九仙峰,西忆双溪月。玉轮千里悬秋光,环佩玲珑上瑶阙。

仙人去去不可留,听我一曲歌丹丘。清晨摇曳采云别,白日飘忽乘天游。

我宫之真师,乃是紫阳客。与君铭骨授长生,昔隐兹峰鍊精魄。

谁料丹砂化成烟,谪向人间二十年。玄风笑翳花源去,化衣醉拂秋霞眠。

青童返霓旌,相招拥仙跸。下窥城郭几回新,手种长松已千尺。

杳然真师失其踪,身骑白羊去无穷。鸾啼鹤怨天府空,长攀玉树期相逢。

君家乘龙度百越,过予洒扫石上月。真师不来君又发,还掩洞房泣仙骨。

52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