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宋代,王安石,
来时还似去时天,欲道来时已惘然。
只有松江桥下水,无情长送去来船。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送陈岱云出守吉安,清代,曾国藩,
骊驹且莫喧,我歌始一放。忆昔初逢君,汉滨俯高浪。
同拾春官第,天门蹋阆闶。射策千羲轩,挟神一何王。
君喁我斯于,蹑屐星辰上。双鸟不分飞,短翎实所傍。
借屋两头居,嬉游不可状。六月寒瓜肥,嚼冰涤府藏。
劈半持作冠,狂呼极跌宕。秋雨催归人,膏车各南向。
长沙揖君庐,入门删三让。拜母升后堂,排筵倒家酿。
明岁同还朝,百扶接居巷。朝餐或来过,夕渴还相访。
问学商米盐,经纶说鱼酱。驱驴驾鸡栖,似狗颇茁壮。
有甑例宜尘,无衣安用桁。我道夫子贤,世人或嘲谤。
世人病我顽,夫子怜其诳。袍笏虽支离,貌卑心则亢。
平生企高遐,力微不自量。树德追孔周,拯时俪葛亮。
又兼韩欧技,大言足妖妄。夫子不予讥,和高越初唱。
洽比三四年,为欢亦云畅。卯岁夏之中,九门盛炎瘴。
君实罹其灾,一病月三望。毒热轰外彊,客瘥兀中胀。
有妇贤且勤,吁天事供养。背分荀令凉,饘进冀缺饷。
剜肉补其天,有神实克相。繄我相扶持,计穷屡怏怏。
国工吴与郑,调齐妙心匠。鬼录不见收,人谋信可仗。
由来福与祸,茫茫自天贶。时月无几何,中馈遘死丧。
我时匍匐救,仓皇事摒挡。黄口抱呱呱,稽首别穗帐。
移巢翼其儿,室毁子无恙。良人匪顽石,焉能缺凄怆。
倾家营奠斋,泪河送反葬。我谓君已愚,稽经惧失当。
君谓情自缠,谁超六尘障。展转弥再期,病贫互摩荡。
南望问尸饔,储粮不盈盎。摧肠与蹙眉,万端欲谁谅。
一朝被殊恩,千忧始涤荡。士穷守艰危,时来类放旷。
为君述前尘,在莒慎无忘。报恩不在他,立德乃可尚。
丈夫要努力,无为苦惆怅。
本真法师祈雨有感兼美武宗理,元代,蓝仁,
高士西山有异书,流传况是壁中馀。蛟龙悉听仙官令,雷电能教旱魃除。
岁稔便当期鼓腹,政成端欲赋随车。衰年病骨浑无赖,一夜清凉入草庐。
凤栖梧(施司谏冬生日),宋代,林伯镇,
破腊星回春可数。天佑中兴,岳降神生再。造膝一言曾寤主,翱翔历遍清华路。
盖代功名知自许。倦把州麾,小向琳宫住。早晚诏催归禁署,致身宰相双亲具。
四月六日宿方东轩观方集有作,明代,唐之淳,
星离叹暌乖,簪盍欣会晤。幸兹灯烛光,获睹铿鍧句。
雄若河注海,纤若茧抽绪。静若禅士定,专若狞妇妒。
朱弦閟郊坛,画戟森武库。高将踪汉苏,近或企唐杜。
羁悰涤故烦,隽腹饱新饫。座有吴子贤,雅多延陵誉。
众乐方具列,善听别音度。愧余窘行役,聚鲜别乃遽。
坐席未及温,秣马已在驭。诗殊伐木吟,曲拟骊驹赋。
时夏宵苦长,天凉雨如絮。城更犹隐楼,庭鸡忽号树。
怅矣明发辞,馀音寄遐慕。
天马,宋代,鲍輗,
天马抱奇相,紧骨瞳方明。
出入百万中,有如一鸟轻。
宇宙莽超踏,风云惨经营。
独倚雄杰态,萧萧随北征。
朝饮南海头,夕秣乃幽并。
失主坐黯淡,别群奋长鸣。
岂无轻侠儿,金羁悬朱缨。
但感束帛义,不忍负死生。
低头为君老,暗暗万里情。
壶中天 题记二田,清代,赵芬,
沧浪万顷,卧冰奁、冷浸一天空翠。
爱此溪山供秀润,扫荡烦襟如洗。料理琴书,品题风月,别是闲滋味。
莲幽竹笛,倚阑疑非人世。
此地宜有词仙,联镳飞盏,人在行云里。
翰墨流传知几许,写出江南烟水。坐石谈玄,飞觞溪白,过雨凉生袂。
剨然长啸,半滩鸥鹭惊起。
庸庵尚书用瓯北先生韵重游泮宫诗徵和寄答四律 其三,清代,陈宝琛,
四海人知花近楼,淞江一卧廿经秋。梦争王室追寒日,老厌兵尘望故邱。
黉宇得无成鞠草,儒冠久不敌兜鍪。卧碑童习犹能诵,谁识行藏有壮猷?
送许寺丞知古田县,宋代,蔡襄,
大雪拥都门,子行亦良苦。
予贫乏觞豆,子车谁为祖。
少止听我言,於子不无补。
于今方用兵,连年戍羌虏。
战死动万计,募人填卒伍。
赐衣靡国帑,走粟填边庾。
平时赋税外,弓刀甲楯弩。
干名应急须,筋皮角毛羽。
前年科巩革,农牛半斤斧。
杀之先冒禁,不杀即鞭楚。
江南供鵰翎,是物不栖渚。
十倍买所无,赢利资商贾。
编纸作战{钅函},纫联驱归安。
输来不适用,空屋窠虫鼠。
此类如蝟毛,更仆难悉数。
大凡斂货财,百姓若外府。
苟可入军须,岂敢怨官取。
盖患在不均,又索非其土。
有司失预计,临事才披簿。
严程弗渝日,落符洒飞雨。
使者但依违,州家不敢主。
况复为邑令,暗吟莫伸吐。
其间或得才,吏手无容舞。
子今佩县章,所领十万户。
志虑固精明,利病前可睹。
姑能务均一,瘵瘼庶苏瘉。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