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

作者:陆游(宋代)

兀兀,宋代,陆游,

兀兀初何有,伥伥不自知。

偶然登耄及,便欲数期颐。

把钓秋风夕,骑驴晚雪时。

江湖游已遍,更作灞城期。

9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其他诗经

江行新齐

作者:陶安(明代)

江行新齐,明代,陶安,

云开天日明,风顺水波平。造物怜迟暮,今朝快此程。

优优坐舟子,坦坦履夷庚。路过铜陵后,山从荻港迎。

70

点绛唇 送董彦才西上

作者:王恽(元代)

点绛唇 送董彦才西上,元代,王恽,

杨柳青青,玉门关外三千里。秦山渭水。未是消魂地。坦卧东床,恐减风云气。功名际。愿君着意。莫*春闺泪。

86

宿大贾村僧寮

作者:李廌(宋代)

宿大贾村僧寮,宋代,李廌,

行过横烟杳霭中,低低茆舍绕蒿蓬。

譍门见客僧如鹿,席地围炉火自红。

隙壁射床千里月,破窗吟纸一川风。

仆夫密劝休安枕,闻道穿窬是主翁。

57

野鸭

野鸭,唐代,李群玉,

鸂鶒借毛衣,喧呼鹰隼稀。云披菱藻地,任汝作群飞。

64

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

作者:岑参(唐代)

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唐代,岑参,

迥风度雨渭城西,细草新花踏作泥。秦女峰头雪未尽,胡公阪上日初低。

愁窥白发羞微禄,悔别青山忆旧溪。闻道辋川多胜事,玉壶春酒正堪携。

61

去年过弋阳访赵恂道通判,话西湖旧游,因题

去年过弋阳访赵恂道通判,话西湖旧游,因题,宋代,范成大,

红尘宝马碧湖船,一梦如今费十年。

却照清溪寻绿鬓,但余衰雪雨萧然。

50

答东阁

作者:刘植(宋代)

答东阁,宋代,刘植,

盎乏储空谩自豪,掬泉当酒味尤高。

卖文近觉马卿倦,脱赠今无范叔袍。

松下耕樵相尔汝,人间膏火自煎熬。

荆山山里山如壁,壁罅犹堪种碧桃。

2

四十自讼 其三

四十自讼 其三,近现代,陈以鸿,

投閒置散事寻常,只为身无一技长。浪说微才堪倚马,庸知歧路竟亡羊。

浮沉学海舟难进,哀乐中年业就荒。莫向东风问消息,人间随处有炎凉。

5

赠长沙讚头陀

赠长沙讚头陀,唐代,刘禹锡,

外道邪山千万重,真言一发尽摧峰。

有时明月无人夜,独向昭潭制恶龙。

68

中酒杂诗四句五首 其三

作者:沈右(元代)

中酒杂诗四句五首 其三,元代,沈右,

太丘海岱士,肆情丘壑间。《考槃》诗赋罢,采菊对南山。

86

捣练子 其三

捣练子 其三,清代,汪之珩,

春尚在,苦匆匆。飞絮游丝已满空。收拾榆钱沽酒去,和衣醉倒百花丛。

68

江南曲四首 其三

江南曲四首 其三,唐代,储光羲,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47

花游曲

作者:胡奎(明代)

花游曲,明代,胡奎,

东阑杏花雨,袅袅寒食烟。相期洛阳陌,斗草赌金钱。

白玉装车轴,珊瑚作马鞭。章台年少子,走马绿杨边。

52

春晚绝句二首 其二

春晚绝句二首 其二,宋代,周紫芝,

鸟声时向静中闻,尽日阴晴漫不分。庭下落花如落絮,眼前春思似春云。

81

杂兴

作者:陆游(宋代)

杂兴,宋代,陆游,

倒橐得千钱,从人买钓船。

秋风宿村步,暮雪醉江天。

得意鸥波外,忘归雁浦边。

平生笑严子,犹有姓名传。

34

游仙诗十九首 其十一

作者:郭璞(魏晋)

游仙诗十九首 其十一,魏晋,郭璞,

吐纳致真和,一朝忽灵蜕。飘然凌太清,眇尔景长灭。

47

分司东都蒙襄阳李司徒相公书问因以奉寄

分司东都蒙襄阳李司徒相公书问因以奉寄,唐代,刘禹锡,

早忝金马客,晚为商洛翁。知名四海内,多病一生中。

举世往还尽,何人心事同。几时登岘首,恃旧揖三公。

77

失调名

失调名,宋代,李清照,

条脱闲揎系五丝。

53

挽尤端明四首

挽尤端明四首,宋代,李曾伯,

忆昨趋湘水,公归问锡山。

惜时为俗累,欠往拜师颜。

不复亲温厉,畴其念险艰。

莫持鸡炙去,老泪不胜潸。

81

谢伯恭篆屏蟾砚

作者:余靖(宋代)

谢伯恭篆屏蟾砚,宋代,余靖,

古砚蟾蜍滴,文屏薤叶书。

世间多倚伏,休叹橐中虚。

84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