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安庆怀黎天锡

过安庆怀黎天锡,清代,谢宾王,

埤堄秋深落木空,十年重听皖江鸿。潮声暝接千峰雨,塔顶高盘万里风。

吴楚上游新组练,中原落日旧艨艟。欲商尊酒同心远,惆怅龙门意未穷。

92

谢宾王

山东临淄人,字起东。顺治进士,官南康府推官。有《阑雪堂诗集》。

其他诗经

浣溪纱 三月

浣溪纱 三月,近现代,黄绮,

三月烟花未放过。新词制就付莺歌。算来情致属吾多。

红袖波中人隐约,绿杨风下马婆娑。羞逢推道为春酡。

47

中宫致斋

中宫致斋,宋代,张舜民,

重重绛阙隐琳房,落絮飞花日正长。

著作未谙青锁闼,祠官还伴紫微郎。

林藏鹎鳺随莺啭,风引酴醾助酒香。

十载京城倦游客,不知身世在何乡。

14

中秋咏怀借杜子美秋日述怀一百韵和寄柳州假鸣桑先生

作者:徐威(明代)

中秋咏怀借杜子美秋日述怀一百韵和寄柳州假鸣桑先生,明代,徐威,

异乡青嶂外,故里白云边。北极悬双眼,中秋度四年。

灯前横一剑,江浒宿孤船。玉露漙漙忌,金波炯炯然。

山风徒自溷,儒俗不同迁。对酒轻千日,论诗嗣百篇。

斫才犹见朴,礲智未成圆。自是穷荒地,谁怜落寞天。

梧桐床护满,蟋蟀井吟偏。何处寻灵运,无人问稚川。

寒岩巢燕别,疏竹网虫悬。市贾希求纸,民储寡守钱。

饔餐粗乃习,衣褐短堪怜。名谷非甘谷,称泉半盗泉。

土城门不警,竹屋壁常穿。钧石唯咨背,舆台只食肩。

戆呆千百种,秀敏几多员。猎野狐偕走,烧畲蚁并缘。

夸酣言沓沓,鼓饱腹便便。定静聋疑吹,晴明瞽讶烟。

立名甘在下,恃气或争前。肥丑红楼女,粗豪碧洞仙。

城隅频有约,淇水久相传。淰淰重岚晻,潺潺小涧湲。

背恩棠遂伐,忘义豆长煎。胥学凶如虿,无惭行有膻。

豚蹄祈殖谷,糟酒乐登筵。墉集欺猫鼠,林藏逐雀鹯。

礼罗谁共入,宪网底粗悛。腐木难胜斧,孤雏叵受鋋。

整冠迷狎李,称物昧持权。天德劳巡抚,人愚苦系挛。

树藩吁格逖,作县失烝蠲。平谳翻遗蠹,催科绝胜畋。

秽污无与汰,残忍复叨全。私有千端计,公无半语宣。

执鞭深结友,握椠恶亲贤。富视铜三百,贫量石二千。

中冓言可丑,有北尔当先。反笑人驽钝,私扬已骥翩。

谬为明舞态,暗弄卓奔弦。伪狗故盛衍,非鱼罔寄筌。

斯人宜罪也,夫我岂为焉。自昔图通变,而今谨折旋。

第令心怏怏,未极理玄玄。诸子新粱肉,群经旧井田。

鸾鸣将日近,鹏举欲云连。何苦原衣弊,难更肇锦鲜。

平澜寒负耒,阴壑夜鸣舷。冷落千军笔,纷披十样笺。

廉都多宠顾,贪守一拘牵。固谓身无绌,原来命独邅。

昆山宁玉弃,合浦敢珠捐。踧蹜腾高浪,参差始碧涟。

悠悠江至澧,浩浩洛吞瀍。对客封佳句,思亲梦故阡。

甘心和氏璞,陶面祖生鞭。嫫母声兼恶,南威色丧娟。

嗷嗷秋塞雁,嘒嘒晚林蝉。传世心如锦,回天力未绵。

马融先解帐,郑老疾推毡。幼子摊书籍,娇妻问翠钿。

乾坤无广厦,风雪压危椽。泛慕沧溟际,行思岱岳巅。

五穷延使坐,三疾强令痊。日啖如瓜枣,时寻在火莲。

拒随昌寓乘,嬉射长房拳。逼侧悲图骏,徘徊笑卜鳣。

敛容过土梗,负汗逐罗鞯。灸热谁何焰,随流恁地涓。

摘苹聊涉沚,务稼暂依堧。缅为知心惜,难纾渴思缠。

晴冈灵凤哑,旱岁老龙眠。恶守邪溪黑,勤磨大道坚。

胸襟真濩落,翰墨独瑰妍。既作鹏同起,休论鷃旂翾。

数精卑一行,词正狭优旃。气象凌秋汉,光华逼斗躔。

居今仍齿齿,览古愈虔虔。珍敌西南美,雄排左右甄。

上台凝望锐,寄字远求骈。京赋人争写,麟经手续编。

小官居不愠,健笔秉须专。白下岩鸣铎,长沙省佩弦。

杖明诛琐伯,吐爱学乘禅。尔雅言言熟,传灯字字诠。

贾生谗自汉,郭隗起无燕。门弟怀明道,家人念闵骞。

久孤黔首恋,肯与瘴江延。写别衣皆泪,求亲道欲涎。

山长空寄鲤,春尽好闻鹃。牛女缡犹结,参商毂怎旋。

荡舟如得奡,辟谷苟缝佺。阊阖须臾启,文昌瞬息褰。

世间惊两鸟,眼底尽飞鸢。脱后前人步,终贻半世愆。

酉山书每附,浯石颂宜镌。处处青春在,年年碧草芊。

壮心期不已,浩气亮非孱。韩柳拚来择,萧曹幸免铨。

30

邵公济求泰定山房十诗·松门

作者:苏籀(宋代)

邵公济求泰定山房十诗·松门,宋代,苏籀,

昼扃熟鹿守,晨启素鸦驯。

延陵挂孤剑,吴月照峩岷。

9

寄徐陵诗

寄徐陵诗,南北朝,庾信,

故人倘思我。

及此平生时。

莫待山阳路。

空闻吹笛悲。

38

送南禅和尚东迁灵岩

作者:陈恬(宋代)

送南禅和尚东迁灵岩,宋代,陈恬,

万方刹境一珠辉,稽首如空无所依。

汝浦共瞻云独入,灵岩遥佇锡东飞。

烟霞隐现青莲峙,龙象欢呼白拂挥。

多谢禅耆来访我,双林风月静相违。

30

有感

作者:钟芳(明代)

有感,明代,钟芳,

洪钧鼓万汇,四序无愆期。桃红李梅白,川逝云雷驰。

形声与色臭,百世如一时。云胡圣益远,群譊竞喧虺。

菽粟滋味薄,雕锼奇谲滋。雌黄变黑白,牝牡殊黄骊。

步禹岂不似,侮圣来众嗤。心传久矣湮,卮言亦奚为。

7

怀灞上游

作者:杜甫(唐代)

怀灞上游,唐代,杜甫,

怅望东陵道,平生灞上游。春浓停野骑,夜宿敞云楼。

离别人谁在,经过老自休。眼前今古意,江汉一归舟。

37

姑熟杂咏。天门山

作者:李赤(唐代)

姑熟杂咏。天门山,唐代,李赤,

迥出江水上,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落日舟去遥,回首沈青霭。

82

登焦山二首

作者:蔡肇(宋代)

登焦山二首,宋代,蔡肇,

野旷天平入,潮生海倒流。

帆余闽峤色,雁带玉关秋。

斋近鸟鸢集,渔残纲罟收。

虽云是吾土,兹日始能游。

2

挽刘朝请 其二

挽刘朝请 其二,宋代,李正民,

眉寿人生贵,题舆善政闻。中心如止水,外物等浮云。

方乐千钟养,俄成万日坟。欲知流庆远,霅水自沄沄。

100

监州新定却寄并旧僚

监州新定却寄并旧僚,宋代,张伯玉,

久从光禄长城戍,却到严陵旧钓滩。

休问簿书边报急,且听宅舍水声寒。

舟浮南渡云千里,睡起东窗日数竿。

寄语晋溪溪上月,楚天虽远一般看。

33

转应词二首 其二

作者:高启(明代)

转应词二首 其二,明代,高启,

疏雨疏雨,绿满慎芜洲渚。江南相忆故人,远水遥山暮春。

春暮春暮,风急画船难渡。

84

【南吕】一枝花 连云栈上马

【南吕】一枝花 连云栈上马,元代,邓玉宾,

连云栈上马去了衔,乱石滩里舟绝了缆。取骊龙颏下珠,饮鸠鸟酒中酣。阔

论高谈,是一个无斤两的风云怛,负版虫般舍命的贪。此事都谙,从今日为

头罢参。

【梁州第七】俺只待学圣人问礼于老聃,遇钟离度脱淮南。就虚无养个真恬

淡。一任教春花秋月,暮四朝三,蜂衙蚁阵,虎窟龙潭。阑纷纷的尽入包涵,只

是这个舞东风的宽袖蓝衫。两轮日月是俺这长明朗不灭的灯龛,万里山川是俺这

无尽藏长生药篮,一合乾坤是俺这养全真的无漏仙庵。可堪!这些儿钝憨。比英

雄回首心无憾,没是待雷破柱落奸胆。不如将万古烟霞赴一簪。俯仰无惭。

【随煞】七颠八倒人谁敢?把这坎位离宫对勘的岩。火候抽添有时暂,修行

的好味甘。更把这谈玄口缄,甚么细雨斜风哨得着俺。

52

浦市

浦市,清代,戴粟珍,

风波历不尽,晓发雨濛濛。篷带辰溪雪,帆收浦市风。

圆沙围岸阔,平楚接天空。仿佛乡关路,云生白塔中。

80

大庾岭谒张曲江祠

大庾岭谒张曲江祠,清代,龙启瑞,

东山西山云气濛,马前忽见青巃嵷。不知梅关突兀在,何许绝顶尚有人烟通。

赣南诺山颜尽赭,奔走荒原乱如马。天教留此作崇墉,瘴烟隔断苍梧野。

曲江相国命世英,作事能使山神惊。不然螺旋山磴二百里,啖荒万里无人行。

桄榔叶密天欲雨,古寺空垣走饥鼠。一代宗臣济世心,千年祠庙荒山主。

庙前梅花三百株,花时气压蛮云粗。相公风度犹想见,令人不忆孤山逋。

南来奉使六千里,眼见云山几如此。攀崖缘壁不须惊,岭南风物故乡情。

归时正及南枝发,待向祠堂餐玉英。

91

赠别陈县丞纶

作者:梁兰(明代)

赠别陈县丞纶,明代,梁兰,

三载哦松间,一如下车初。政事岂不烦,才力自有馀。

兹晨当弃去,轩盖盈交衢。父老谷中至,再拜倾酒壶。

各言恒具瞻,莫若贤大夫。龙飞抚昌运,仁明迈唐虞。

引领希重来,善保千金躯。

11

卜算子(用坡仙韵)

卜算子(用坡仙韵),宋代,姜特立,

凡桂一枝芳,陡觉秋容静。月里人间总一般,共此扶疏影。

枕畔忽闻香,夜半还思省。争奈_娥不嫁人,寂寞孤衾冷。

88

渡江云 秋帆

渡江云 秋帆,清代,易顺鼎,

隋堤宫锦后,南朝无命,春影不生还。送春元自苦,况送离人,更送送秋船。

空遮雁路,怎未将、别路都拦。谁写出、杜陵诗意,白鹭上青天。

愁边。暝枫江馆,衰柳湖楼,过凉阴几片。应错认、斜阳坠也,倦倚红栏。

一痕认取新来破,是伊家、望眼能穿。归定准,东风吹到花前。

46

贺新郎 燕子矶用前韵

作者:王策(清代)

贺新郎 燕子矶用前韵,清代,王策,

滴翠岚光泻。鼓天风、下临无地,奔涛似马。石级千盘飞动势,想象英雄叱诧。

猛气吸、吴山楚野。朅我来游斜日里,踞巉岩、脱帽谈王霸。

旁竟若,无人者。

十千好问垆头价。管今宵、醉眠何处,秋灯客舍。此地西风真恶剧,吹尽六朝亭榭。

剩破碎、江山难画。太息古人吾不见,有心情、百种谁同话。

长剑冷,不堪把。

48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