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壬秋孝廉入蜀 其一,清代,李桓,
言指齐东路,幡然入蜀行。招邀皆旧好,慷慨见平生。
古道谁堪托,奇才不可名。慎旃天下险,幕府正论兵。
(1827—1891)清湖南湘阴人,字叔虎,号黼堂。李星沅子。以荫官道员至江西,累官至布政使。以故罢归。家居二十年,搜罗清代自天命至道光前人物资料,成《国朝耆献类征》、《国朝贤媛类征》,另有《宝韦斋类稿》。
北游诗十八首 其十四 结客行与晋陵吴生,明代,张元凯,
韩魏饶奇节,齐楚多辩智。经学不足谋,结客非声利。
一言可借躯,万乘宁夺志。虞卿急穷交,敝屣卿相位。
田生耻人疑,对客刎何易。岂为颜面情,謟笑取容媚。
吾友延陵生,独抱千古意。昔我困奸雄,三年两下吏。
邹阳不上书,张俭身何寄。良朋每永叹,维子忧心悴。
不有匣金来,徒令怀璧坠。谷风世道凉,浮云然诺弃。
长揖谢斯人,激烈尊前泪。
满庭芳 题袁江先生《深秋之记忆》图,近现代,顾敏燕,
独立霜天,静观碧水,沧桑遣作秋红。寒生绚烂,冷极更情浓。
谁把清弦拨弄?无端惹、思绪千重。沉吟久,不思也罢,倾耳听鸣蛩。
夕阳如此好,苍崖艳色,雄石奇峰。正秋深,溪桥看那仙翁。
手捋长髯几缕,流年忘、意态从容。今朝醉,云闲心淡,丘壑在胸中。
咏史四首,唐代,卢照邻,
季生昔未达,身辱功不成。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
幸逢滕将军,兼遇曹丘生。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
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廷议斩樊哙,群公寂无声。
处身孤且直,遭时坦而平。丈夫当如此,唯唯何足荣。
大汉昔云季,小人道遂振。玉帛委奄尹,斧锧婴缙绅。
邈哉郭先生,卷舒得其真。雍容谢朝廷,谈笑奖人伦。
在晦不绝俗,处乱不为亲。诸侯不得友,天子不得臣。
冲情甄负甑,重价折角巾。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
谁知仙舟上,寂寂无四邻。
公业负奇志,交结尽才雄。良田四百顷,所食常不充。
一为侍御史,慷慨说何公。何公何为败,吾谋适不同。
仲颖恣残忍,废兴良在躬。死人如乱麻,天子如转蓬。
干戈及黄屋,荆棘生紫宫。郑生运其谋,将以清国戎。
时来命不遂,脱身归山东。凛凛千载下,穆然怀清风。
昔有平陵男,姓朱名阿游。直发上冲冠,壮气横三秋。
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天子玉槛折,将军丹血流。
捐生不肯拜,视死其若休。归来教乡里,童蒙远相求。
弟子数百人,散在十二州。三公不敢吏,五鹿何能酬。
名与日月悬,义与天壤俦。何必疲执戟,区区在封侯。
伟哉旷达士,知命固不忧。
酬令裕见寄之什,宋代,李吕,
伯才不鼓琴,良为知音撤。
渊明琴无弦,荆扉昼常闭。
吾道传沧洲,初不待识别。
叔孙志谐俗,礼乐用绵蕝。
子陵持正论,阿庚腰领绝。
宁可负凿方,枉尺未应屑。
郊居本寂寞,况乃生计拙。
食指日益敏,资用时告竭。
客至坐无毡,窃与郑公埒。
天随拾杞菊,焉能餍餔餟。
平生所厚人,过门或电制,
尝闻贵易交,一命已变节。
包苴既无鱼,裋褐倦造谒。
阔远故人书,谁复访衰苶。
有焰手可炙,其如火不热。
闻酸蚋必聚,其如醯不冽。
向来出肺肝,生死语虚设。
醇风恣浇漓,仁义从荡灭。
江湖足相忘,何苦怨离别。
黄君忘年友,岁寒我辈列。
抗志忌诡随,讲究亦可悦。
高堂甘旨奉,敢以贫故阙。
姑从敩学半,俯首栖林樾。
近枉寄赠篇,用意尤清切。
似闻於易道,琅诵口不辍。
顾惭泽畔癯,韦编老披阅。
未达言外意,搔首漫卼臲。
三圣日星垂,墙仞靡容瞥。
动静本自然,发明赖前哲。
屈伸相感触,至理甚昭晰。
泰反复于隍,而顺出自穴。
机缄默循环,勿用腾口说。
寒泉终可食,但贵井常渫。
正乏双南金,报称愧灭裂。
见许惠然来,谅不出良月。
莫学王子猷,兴尽江天雪。
书幽芳亭记,宋代,黄庭坚,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 其十,明代,董其昌,
端居突兀起毗岚,是处清凉现钵昙。漱石更兼芬润六,御风时见素云三。
绿天剩有书经叶,碧涧疏为洗砚潭。身隐无文真用短,试看碑板大江南。
水调歌头(丙戌寿蜀阃),宋代,李曾伯,
千一载英杰,百二国山河。提封几半宇宙,万里仗天戈。十乘晋军旗鼓,三岁秦关扃锁,地利属人和。位次功第一,未数_侯何。
建青油,持柴荷,听黄麻。乾坤整顿都了,玉殿侍羲娥。且醉东湖花柳,却泛西湖舟楫,留不住岷峨。谁为语儒馆,浓墨被诗歌。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