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闺情,明代,沈宜修,
莺啼燕语,正芳菲时候,红娇翠小。日日东风吹细柳,缕缕似人烦恼。
径近花香,栏遮蝶梦,掩尽重门老。清明近也,隔帘愁遍芳草。
枝上杜宇声残,纱窗向晚,天碧横空杳。悄悄姮娥来伴我,沉水琼绡青鸟。
绣带垂裙,金钗坠枕,脉脉馀情绕。起来惟有,画檐风马敲晓。
(1590—1635)苏州府吴江人,字宛君。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工诗词,生三女皆能诗,母女相与题花赋草。因女死神伤而卒。绍袁集妻女之作,编为《午梦堂十集》。
伯和告别北迈欲得一言以资行橐惓惓之意盖不能违也病卧中殊无好怀漫以此赠,金朝,段成己,
听唱离歌一再行,翩翩裘马戒晨征。据鞍耿耿壮夫志,去国迟迟游子情。
野店人稀休奠枕,山蹊路险莫贪程。一鞭行色西风顺,万里秋空片鹗横。
题姜白石像,清代,孙原湘,
七百年事如秋烟,劫灰中有不死仙。六下下攫终得全,曹衣吴带何翛然。
当时鄱阳侠少年,雪花夜打乌篷船。浪游南岳不得旋,手拔龙角弹湘弦。
彝陵幸遇萧东夫,东来径参范石湖。声名一旦满天下,四顾谁能荐司马?
奋笔自议太常雅,其奈黄钟不敌瓦。偶耽吴兴山水奇,白石洞天插我篱。
累累白石不疗饥,腹中惟燕潘柽诗。兴酣自携碧玉箫,间鸥引过松陵桥。
鹰扬之印空佩腰,照水白发风萧萧。马塍花开香沁土,小红偷洒燕脂雨。
鸑鷟无声石人语,一往孤云竟千古。沈檀雕匣吴绫装,明珠辟火深深藏。
风吹鹤鳖如烟动,纸上古香发南宋。
寒城晚角(滑州作),唐代,朱湾,
高台高高画角雄,五更初发寒城中。寒城北临大河水,
淇门贼烽隔岸是。长风送过黎阳川,我军气雄贼心死。
羁人此夜寐不成,万里边情枕上生。乍似陇头戍,
寒泉幽咽流不住;又如巴江头,啼猿带雨断续愁。
忽忆嫖姚北征伐,空山宿兵寒对月。一声老将起,
三奏行人发;冀马为之嘶,朔云为之结。
二十年来天下兵,到处不曾无此声。洛阳陌,长安路。
角声朝朝兼暮暮,平居闻之尚难度。何况天山征戍儿,
云中下营雪里吹。
秋夜听雨,宋代,方回,
骚骚从何来,高树暗淅沥。
飒飒未云已,虚檐微点滴。
□□忽遽作,稍疏仍骤密。
寒飚寻侑之,浩汹阵马只。
□□□□翻,溅泻类朴击。
决渠落深沼,鞺鞳激水石。
衾薄四体□,□灭百虑寂。
闭目观我身,未觉白胜黑。
已而悄然静,鸣声惟蟋蟀。
质明靸破鞋,满砌落叶湿。
荥阳唐高祖太宗石刻像〈并叙〉,宋代,苏辙,
荥阳大海院高齐石像二,高不数寸,而姿制甚妙。
唐高祖为郑州刺史,太宗方幼而病甚,祷之即愈。
因各为一碑,刻弥勒佛,且记其事,至今皆在。
元祐二年九月,祭告永裕陵,过而观焉,作小诗以授院僧。
谁言肤寸像,胜力妙人天。
欲疗众生病,阴扶济世贤。
身微须覆护,眼净照几先。
岂为成功报,犹应历劫缘。
送新淦余宰虞卿,宋代,刘弇,
时平循良用,墨绶纷委蛇。夫子西南英,三十朝绅拖。
爰来慈众儿,一掬芝眉和。里闾无愁叹,卒岁知婆娑。
牛解等是刃,恩染谁非波。神闲略朱墨,日永馀弦歌。
及瓜赋归欤,去去可奈何。舂容云涛里,一叶翩经过。
羹鱼饭香籼,凉衣送长哦。三年种桃李,留得春阴多。
邓挽徒虚语,祢翮方云摩。行哉尚良食,吾君正卷阿。
陈少阳赠官,宋代,高登,
忆昔靖康初,厄运会中微。
严禁驰边备,长驱来健儿。
堂堂捣京阙,百万呼鼓鼙。
天地为改色,日月晴晦迷。
当宁犹未悟,聪明遭蔽欺。
六贼久盘结,如山屹莫移。
故人陈夫子,忠□□根资。
拊髀惜机会,祸端良在茲。
吾侪沐厚泽,颠危合扶持。
不闻王蠋贤,绝脰由布衣。
书成数千言,挥翰捷如飞。
明朝伏阙下,儒冠翕相随。
种李夺兵权,愤痛社稷危。
抱书再诣阙,恸哭声犹悲。
天意难遽回,人心□□离。
时雍恣凶暴,纵兵欲屠之。
马前森利刃,此时命垂丝。
要领两不愿,相视情怡怡。
虎口仅获脱,好爵安能縻。
俄起故乡情,各归天一涯。
壮哉欧阳生,倽生诚所宜。
圣主图兴复,忠诚蒙诛夷。
宸心顷自责,疏节录其遗。
君乎死不亡,泉壤增光辉。
魂气钟庆云,体魄蒸灵芝。
言言英烈在,昭昭星斗垂。
兰死则留芳,豹死则留皮。
男儿倘得死,其死甘如饴。
君死逾生荣,我生叹奚为。
九原如可作,微君谁与归。
题严氏光远堂,明代,杨士奇,
朴山先生天下士,明经著书遗来世。宰相持书献天子,宠召除官列中秘。
结缨彯组青琐闱,萧散终怀荷芰衣。明日上书乞身去,万里碧霄鸿鹄飞。
窈窕烟霞护丘壑,共羡知几返真乐。园田旧绕柴桑居,山水清于富春郭。
又百馀岁传曾孙,束帛徵起官桥门。峨冠正席讲周孔,诜诜俊彦罗玙璠。
两贤出处各有道,前后声华相映好。光远堂中春不穷,乔木风烟拂晴昊。
插架牙签万卷存,焚香扫径无尘喧。阶前暖翠看慈竹,岁岁年年蕃子孙。
吴熙老所藏风雨图,宋代,潘大临,
我游匡山夏将杪,赤日青天万山绕。忽然风雨动地来,震气果雷离电绕。
一川烟霭失东西,万里乾坤错昏晓。香垆高峰危欲堕,石门细路人心剿。
江翻那闻得计鱼,木拔岂有安巢鸟。须臾云过雨脚收,依旧晴晖著丛筱。
群山历历在眼前,恰似凭高日方晓。谁将此景入画图,数幅生绡盘礴了。
吴丞此画绝代无,张公此诗古来少。读诗观画兴未穷,北窗风凉退自公。
使君意消三伏中,未可鞭箠催青铜。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