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日杂怀,明代,熊卓,
孤城晓角清霜度,近市柴门旭日开。羌笛戍关情欲断,兰桡沙际首空回。
风尘荏苒催蓬鬓,云物凄凉恋古台。却忆帝乡仙驭远,漫天雨露不胜哀。
(1463—1509)明江西丰城人,字士选。弘治九年进士。授平湖知县,擢监察御史,多所奏劾。正德初,刘瑾柄政,被勒令致仕。有《熊士选集》。
拟古 其四,清代,奕询,
晴日众卉鲜,芬芳满庭院。秾艳夺天工,枝枝竞葱茜。
暇日偶游观,吟时每忘倦。看罢坐幽斋,惜芳心尚恋。
移根植盆盎,原期凭揽便。孰意几案间,风露难周遍。
灌注恃汲泉,憔悴可立见。殷勤费栽培,人意岂非善。
百卉恶咈情,读读《郭驼传》。
亡友潘邠老有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今去重阳四日而风雨大作遂用邠老之句广为三绝句 其三,宋代,谢逸,
满城风雨近重阳,安得斯人共一觞。欲问小冯今健否,云中孤雁不成行。
四月二十日被以郡事入奏之命再赋二首 其一,宋代,岳珂,
五云堆里望觚棱,二纪周南梦未曾。四辈两年勤诏札,九重一念乂黎蒸。
烽台虽有深秋燧,雁塔应无曩日僧。豫备正须如雍国,不妨德业颂高升。
潇湘夜雨 小青,清代,周贻繁,
带缓鸳鸯,妆销铅粉,年华容易蹉跎。春风染翠,蹙双娥愁,欲困郎情已矣。
贞不改、妾恨如何。伤怀处、幽窗冷雨,入耳偏多。灵根夙悟,心经一卷,曾记无讹。
望慈云、稽首泪湿轻罗。形便化、原同幻梦,缘可断、难醒痴魔。
虔诚愿、生生并蒂,照影向琼波。
梦游武夷山歌,清代,朱葵之,
入闽有二愿,啖枫亭荔游武夷。宋香陈紫次第已到口,惟有升真洞天未及杖策穷厜㕒。
朅来芝城中,快览名山志。雷文瓷甋虹桥板,神仙踪迹传灵异。
精神所结梦寐形,恍偕篯铿二子同游戏。拍肩而挹袖,飞登冲祐宫。
乾鱼之祀汉腊改,尚有颜行石刻留唐宗。阳开阴合互亏蔽,纷纷涧谷团青红。
天柱一峰尤直绝,积秸仙蜕庋置从同同。西壁老鹤谁所绘,霜翎丹顶直欲抟天风。
大笑度石梁,玉女忽交臂,镜台冠石俨然存,莫是鱼家双姊妹。
云车风马恍愡游,三间精舍幽岩幽。棹歌声中山月落,隐屏我祖曾潜修。
招呼王子骞,更觅不死药,黄心木桥路断不可上,一条雪练横空落。
我闻武夷君,幔亭曾宴诸乡人。东序紫霞褥,西座红云裀。
长琴者谁谢英妃,短鼓者谁高子春。可哀一曲三千载,至今惟见长松吟风,苍苔溜雨,三十六峰交掩映。
山鬼独足行逡逡,峰回路转魂魄悸,蒲牢怒吼飞乌踆。
大梦陡然觉,披衣行咨嗟。灵景变幻一弹指,奚童却进先春茶。
戴我远游冠,著我登山屐。人生白驹过隙耳,富贵功名安足恃,老死牖下非男子。
吁嗟乎!老死牖下非男子,五岳之游从此始。
野趣亭,宋代,汪莘,
晚唐多处士,林亭足娱嬉。
吾乡盛儒冠,何园可栖迟。
负者有不能,富者有不为。
我穷不出门,出门复坐驰。
此事我所叹,无地容蛟螭。
闻君筑小亭,幽怀正在兹。
况复扁野趣,未见已伸眉。
示我野趣诗一轴,邀我共赋野趣诗。
我思其义浸宏阔,操笔引纸频嗟咨。
古今何人得野趣,野趣不许凡人窥。
见君所赋我已会,赋我所见君勿嗤。
请从大庭栗陆葛天起,一片野趣无高卑。
居不县金石,出不建旄旗。
衣不纷龙凤,食不罗鼎彝。
人家忘贫亦忘富,邻里何盛仍何衰。
苍颜白发各自足,山围水绕忘所之。
尧舜礼乐民始慕,汤武干戈民始疑。
穷奢极侈到秦汉,沉酣骨髓终陈隋。
遂令举世不复野,村夫俚妇争夸毗。
我观宇宙间,野趣元不移。
散殊零落遍处处,收拾聚集当时时。
多年如客弃不采,一朝有主来如斯。
君看上下数千载,不多古迹存余基。
乃知作者岂俗士,后有继者须英奇。
地野背城市,屋野堆茅茨。
草野没荒径,竹野成疏篱。
春野暗桑柘,绿叶一尺肥。
秋野明稼穑,紫穗三尺垂。
禽野不在笼,鱼野不在池。
公卿幸不到,鸡犬亦自如。
使我头得野,散发迎凉颸。
使我脚得野,赤脚濯寒漪。
炉野燃生薪,器野执素瓷。
行野晚老鹤,坐野蹲孤罴。
语野从已出,笑野非他随。
一盂野饭既不缺,一杯野菜尤相宜。
一樽野酒罕俦侣,只可自饭还逢酾。
善恶吾不言,祸福吾不为。
黜陟吾不闻,理乱吾不知。
一野万事野,其野不可追。
天地不能野,不合文理争峨巍。
日月不能野,不合照耀光陆离。
昆仑瀛洲不能野,不合琳琅金碧相撑枝。
不知此心孰赋与,一块太朴元不亏。
野於万象不可饰,野於万事不可医。
君不见荷锄历山岂非野,后来袗衣鼓琴大风雅。
荷锄有莘岂非野,后来相汤鸣条金鼓从天下。
荷锄南阳岂非野,要与管仲作同社。
荷锄栗里岂非野,要作荆轲何如者。
嗟此四野人,野趣不获真。
嗟予有趣趣,山水长相亲。
动与麋鹿游,静与木石邻。
北方久已失天讨,周王愤起如有神。
羽林铁骑疾风雨,赤帜皂纛摩星辰。
千金日费岂所惮,旱蛇六翼又足颦。
安得邦伯皆结辈,磊落参错急保民。
我有五色线,补衮衮可新。
我有五色石,补天天可春。
野诗不中贵人读,野画不入贵人目。
朝廷不用野人来,自有野云相伴宿。
古香慢 题竹溪老人墨牡丹画册,清代,顾太清,
纸光墨彩,神韵如生,当日亲写。慢展遗篇,尚有暗香未化。
重见古精神,恍疑是、瑶池摘下。洗铅华扫尽俗态,淡妆别样娴雅。
想当日、公余之暇,收拾名花,香绕庭榭。笔墨消闲,岂为世间声价。
闭户守图书,性高尚、交游亦寡。有贤郎,继家学、篆书堪亚。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