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访介岩宿山馆,清代,徐恪,
白石余牛饭,秋云卸马鞍。门临沧海大,人倚暮江寒。
老眼当花妥,枯肠笑墨乾。独留千载意,来谂读经坛。
徐恪,字昔民,一字息溟,江阴人。康熙丙寅拔贡,官罗城知县。有《九炉山人集》。
登虎丘山,元代,贡奎,
古士雅巾屦,具舟约芳游。朝晴出西郭,午凉登虎丘。
松径度遥岭,历此层级修。当时吴王剑,硎光裂岩幽。
平甸眺万顷,閒瞻烟树稠。颇闻山僧贤,飞锡下林陬。
独遗方丈室,于焉集清流。一簟可平生,岂惜半日留。
煮茗试泉冽,焚香延宿篝。疏雨催晚归,溪波散浮沤。
上黄太史,宋代,高荷,
万里南溪郡,黄香得赐环。
盛名喧海内,摧翮返云间。
太史资诚峻,郎官选亦悭。
朝廷才特起,堂奥援谁扳。
一梦追前事,群公厄后艰。
中伤皆死祸,放逐罕生还。
别驾之戎僰,侨居傍草菅。
想知谙鸟道,闻说异人寰。
杨子家元窘,王维室久鳏。
鵩来心破碎,猨叫泪湲潺。
达观终难得,羁愁必易删。
众情相恻悯,灵物自恬憪。
迥阁澄秋晚,幽窗耸夜跧。
蜀天何处尽,巴月几回弯。
坠履魂空断,遗弓涕忽潸。
石门凄殿楯,铜雀惨宫鬟。
帝统联仁圣,皇恩感艳顽。
纲罗疏党禁,诛蔓扫朋奸。
点检金闺彦,凋零玉笋班。
尚令宗庙器,遥隔鬼门关。
拊髀咨询及,含香诰命颁。
笑谈趋赤县,吟咏落乌蛮。
奏记怀东观,移文颔北山。
应将九迁待,未补七年閒。
士愧千钧弩,身谋五两纶。
退藏欣望气,延仰窃窥斑。
昌谷词源窄,滞溪笔力孱。
斲轮深类扁,投斧欲随般。
鹄卵真能伏,龙鳞敢冀攀。
不嗔无绍介,试遣略承颜。
用韵简休远上人,元代,岑安卿,
乾坤散清气,诗文肆呶哇。讴吟出天然,岂事攫与拿。
金銮敝贵幸,玉烛歌调和。苏黄与李杜,后继今谁家。
辉光掩朝蝀,绮丽欺春葩。温然悦情性,清矣寒齿牙。
顾予私淑人,景慕空年华。古来蔬笋林,味此间亦嘉。
名虽厕俊髦,迹每沈邱阿。一斑窥管豹,两部听春蛙。
苟无入神趣,徒若缠病疴。禅林得幻悟,学业日以加。
线溜溅崖壑,终焉赴洪河。大辂鸣和铃,慎勿较柴车。
前诗举相戏,勿谓语意颇。宗门说圆顿,宝偈河沙多。
师当复悟此,行坐甄叔迦。
大廷尉孙公山甫闻予阅兵以六绝句见遗此皆公节制之师予乐观厥成耳辄勉奉酬以伸感谢 其五,明代,王世贞,
叠鼓鸣笳汉水浑,牙前飞将按三门。怪来全似吴宫队,旧帅从知也姓孙。
题明顾端文公闱墨遗迹后,清代,汪志伊,
嗟乎国祚昌,士气扬。士气烈,国祚折。卓哉梁溪顾端文,神熹两朝第一人。
洞穿理窟执道要,南畿丙子张厥军。尔时江陵位首辅,公不私谒通要津。
郎官诽议竭忠荩,不负所学自始进。晚年讲道东林开,中以朋党指党魁。
芝兰刈杀萧艾盛,众君子尽国亦摧。谁知白贲守丘园,非立气节树声援。
末流贾祸咎攸致,罗织岂公意中事。抑之愈下扬愈高,三元齐名泰三爻。
独不见晦翁衍心传,鹿洞集大全。庆元攻伪学!名亦最居先。
又不见晦翁《登科录》,藏者珍如玉。况此风檐手泽真,士林传颂倍精神。
士林传颂倍精神,道南士气千秋振。
夜会问答十,唐代,皮日休,
寒夜清,帘外迢迢星斗明。况有萧闲洞中客,
吟为紫凤呼凰声。
瘿木杯,杉赘楠瘤刳得来。莫怪家人畔边笑,
渠心只爱黄金罍。
落霞琴,寥寥山水扬清音。玉皇仙驭碧云远,
空使松风终日吟。
莲花烛,亭亭嫩蕊生红玉。不知含泪怨何人,
欲问无由得心曲。
金火障,红兽飞来射罗幌。夜来斜展掩深炉,
半睡芙蓉香荡漾。
忆山月,前溪后溪清复绝。看看又及桂花时,
空寄子规啼处血。
锦鲸荐,碧香红腻承君宴。几度闲眠却觉来,
彩鳞飞出云涛面。
怀溪云,漠漠闲笼鸥鹭群。有时日暮碧将合,
还被鱼舟来触分。
霜中笛,落梅一曲瑶华滴。不知青女是何人,
三奏未终头已白。
月下桥,风外拂残衰柳条。倚栏杆处独自立,
青翰何人吹玉箫?
行役一首,宋代,韦骧,
浮梁跨寒溪,出郭十馀里。暝投僧舍宿,月影清如水。
剪烛吏人退,孤坐俄隐几。逡巡念岁月,彫疏惊鬓齿。
少学虽自勇,壮行何不伟。胡为浪奔走,岂足称使指。
许国徒有心,归田尚无拟。徘徊仕路间,老大良可耻。
气弱不耐饮,诗多常累纸。一吟聊破闷,再咏渐辏理。
以及百千言,往往不能已。且以养情性,固非争绮靡。
此乐非丝竹,美听不在耳。纡郁得以纾,易直油然起。
所以驱驰中,冥搜未尝弛。今宵幸夷旷,似匪尘纷迩。
悠悠万感集,销烁欲何以。遂为行役篇,篇成姑自喜。
挥毫复吟讽,若与嘉宾比。疏泉以养泉,所益不在彼。
蛟蚓间相杂,要之适吾己。傥或不吾知,奚恤讥狂斐。
桃叶渡,清代,王家枢,
木兰楫,沙棠舟,朝朝江上娱清游。王郎艳福几生修,如花美眷花犹羞。
美人赢得花为字,桃叶桃根自妩媚。一自春波照影来,至今水比胭脂腻。
秦淮渡口春水香,朝丝暮管乐未央。船娘怕唱王郎曲,唱到王郎欲断肠。
王郎当日来官渡,为送美人过江去,闻道红楼是妾家。
烟波渺渺无寻处,空自流连水一涯,美人今复化桃花。
桃花犹有伤春恨,似恨当年别绪赊。君不见长板桥头青溪曲,两两鸳鸯时出浴。
不识人间离别愁,一生长共花房宿。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