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雨 秋雨

芭蕉雨 秋雨,清代,程浣青,

帘捲一天霁色,喜连宵风雨,收今夕。一霎晚云如墨,无端带暝连阴,作成深黑。

点个灯儿闷绝,细把闲愁忆。忆多时、忘却窗前滴。

重倾耳、陡惊心,又是惨惨凄凄,萧萧飒飒。

71

程浣青

程氏,字浣青,武进人,汪某室。有《浣青遗稿·附词》。

其他诗经

贺圣朝

贺圣朝,宋代,杜安世,

东君造物无凝滞。芳容相替。杏花桃萼一时开,就中明媚。
绿丛金朵,枝长叶细。称花王相待。万般堪爱,暂时见了,断肠无计。

19

瑞鹧鸪

瑞鹧鸪,元代,谭处端,

本来真性是玄机。只有灵明悟得时。火灭烟消成大药,境忘心尽见菩提。

虚闲清净真仙路,寂寞无为出世梯。一法不生无挂碍,修行唯是这些儿。

12

华清宫

作者:罗隐(唐代)

华清宫,唐代,罗隐,

楼殿层层佳气多,开元时节好笙歌。

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

74

送艾都阃督饷淮上

送艾都阃督饷淮上,明代,胡应麟,

九边刍挽急,飞将岂辞劳。独坐黄龙舸,长驱白鹭涛。

江花明绣箙,海日拥征袍。横槊风流在,遥天伫彩毫。

84

蒋莲铺

蒋莲铺,明代,吴与弼,

当年曾此课儿诗,扰扰台舆渴饮时。物候几经新节序,布衣犹是旧心期。

10

满江红

满江红,宋代,石孝友,

分景亭前,梅红糁、柳金谁粟。芳意闹,烧灯初过,坠萱才六。此日悔康歌别驾,当年神降生崧岳。看邦人,称寿雾凝香,杯丛玉。

采石月,光天禄。姑溪水,增川福。炳灵祥曾产,瑞枝奇木。秋露短檠诗礼训,春风小院琵琶曲。愿长眉疏鬓等松椿,年年绿。

86

清平乐 梅

清平乐 梅,清代,许德蘋,

梅花香里。熏染东风醉。天放梅花天有意。枝上露珠凝泪。

横斜绿水之涯。偏惊暗度韶华。又见玉人攀折,帽檐亲插疏花。

21

九月一日还自上京途中纪事十首 其七

九月一日还自上京途中纪事十首 其七,元代,周伯琦,

高岭号枪竿,危亭揭岭颠。四山皆培塿,万里尽平川。

草树秋犹秀,冰霜石半坚。全燕归眼底,佳气郁中天。

69

华表江声

华表江声,明代,萧九皋,

标空峭壁倚江隈,入望江声动地来。水接苍梧通八桂,山连北极近三台。

夜深拟和南征曲,风起应同玉剪催。闻道吕梁波峻急,汪澜千古砥潆洄。

75

食虎眼

作者:徐渭(明代)

食虎眼,明代,徐渭,

虎眼白琉璃,谁能隶虎皮。小毬蜂粉结,高液鸟群司。

妇去茶如荠,王归胆亦饴。由来甘苦柄,舌观岂能持。

20

和赵院判

和赵院判,宋代,苏小娟,

君住襄阳妾住吴,无情人寄有情书。

当年若也来相访,还有於潜官绢无。

70

寒食

寒食,明代,申佳允,

郭外风吹扑面沙,如云红粉扇轻遮。归忙只怕清明雨,懒向堤头折杏花。

95

红玉谁家女四首 其四

作者:刘敞(宋代)

红玉谁家女四首 其四,宋代,刘敞,

春风能吹衣,不能解人意。使我为朝云,与君从此逝。

13

龙兴寺 其一

龙兴寺 其一,明代,陈仁锡,

昙花绣佛古招提,苍藓云封鸟雀栖。可惜风霜涂五色,剩残罗汉貌深黧。

天台钟鼓隔凡呗,雁荡褰裳渡远溪。西望滁阳埋骨处,山河日月国恩齐。

19

句,宋代,石延年,

行人晚更急,归鸟夕无行。

83

皇太后六旬万寿圣诞诗 其一

皇太后六旬万寿圣诞诗 其一,清代,曾广钧,

坤德首爻殷八索,娲功缵烈古三皇。未央前殿莺花丽,会庆新宫日月长。

七校旌旗排建礼,六宫珩佩出昭阳。九重备敕尊亲典,冠冕鹓鸾捧寿觞。

84

黄龙观 其三

黄龙观 其三,清代,丘逢甲,

西风木末一亭孤,梦里黄龙忽有珠。我自寻秋舒倦眼,青山尽处莽平芜。

38

送王思广还常德卫

送王思广还常德卫,元代,陶宗仪,

玉立长身意气多,相逢忽在凤山阿。晋朝人物王文度,汉代将军马伏波。

铁甲枕戈曾报效,锦衣传檄谩婆娑。东风二月桃源路,归骑翩翩奈尔何。

10

鸡凫行

作者:陈基(元代)

鸡凫行,元代,陈基,

鸡与凫,皆鷇育。凫爱水游鸡爱陆。凫昔未辨雌与雄,母不顾之鸡为伏。

鸡渴不饮饥不啄,以腹抱凫谁敢触。凫脱鷇,鸡鼓翼。

日日庭中求黍稷,啄啄呼凫使之食。凫羽日䙰褷,一朝下水不顾鸡。

鸡在岸,凫在水,赋性本殊徒尔耳。鸡知为母不知凫,恨不随波共生死。

7

樵阳八咏用陈教和周东圃韵 其二 万峰梵刹

樵阳八咏用陈教和周东圃韵 其二 万峰梵刹,元代,黄镇成,

云馆高车最上峰,遥林清逼翠微宫。下方尘土不可到,五色日丽扶桑东。

88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