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八首,宋代,释宗印,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平地上死人无数。一心不生,
万法无咎,屎窖里头出头没。
孤迥迥,峭巍巍。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释宗印,住怀安军云顶寺。为南岳下十四世,大沩瑃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小重山(彦逢弟生日),宋代,王之道,
花艳嫣然照坐红。池光高下见,木芙蓉。相从款款莫匆匆。新酿熟,浮瓮碧香浓。
倚槛送飞鸿。登高时节近,菊披风。笑谈今喜一杯同。揉金蕊,和露入杯中。
读泣蕲录,宋代,释居简,
蕲当淮楚冲,虏骑如云隤。书生胆如斗,激烈生风雷。
备禦尽吾力,力殚心不灰。誓与城存亡,不遣疋马回。
忍死不忍屈,视死犹去来。一州同一心,忠愤铁石开。
舍生贵取义,肯顾儿女哀。话头素讲明,馀刃方恢恢。
视古不愧今,落落俱雄才。援师窘于兔,趑趄山泽隈。
遂使破贼手,不复歼渠魁。仪刑古睢阳,观阙双崔嵬。
传后韩愈书,芒寒燉九垓。不知蕲州传,大手今谁哉。
水调歌头·人道三十九,宋代,魏了翁,
人道三十九,岁暮日斜时。儿今如许,才觉三十九年非。昨被玉山楼取,今仗牛山挽住,役役不知疲。自己未能信,漫仕亦何为。亦何为,应自叹,不如归。问归亦有何好,堂上彩成围。上下东冈南陌,来往北邻西舍,逖地看儿啼。富贵适然耳,此乐几人知。
句曲歌一首,明代,黄省曾,
句曲西汉日,三茅初来宾。欻忽及东晋,二许复怀真。
同为吞玉客,俱作瀛台宾。我来探灵迹,桃李华阳春。
云軿不由地,焉得逢其人。青青九阳松,虬枝浮金菌。
亭亭左纽柏,苍然依玉晨。攀崖久徘徊,览古白日颓。
顾此空山房,陶君留夜台。因思丽樵客,兼怀校书才。
感激无所欢,仙山明月来。
老鹞行,明代,沈一贯,
相州浮图灭素云,佛徒四散灵光分。
有狐绥绥窟其顶,据危布巧张魔军。
公然出入索祭赛,移精屋底惊钗裙。
几村月下卷眠席,驱桃鞭棘喧相闻。
平原公子揽游骑,意气四来照天地。
翩翩从者五陵豪,手指青松暂留憩。
闻兹肝肠裂秋色,虎豹纵横谁耐得。
回看鞲上老愁胡,好去清霜试风力。
愁胡整束尽从容,竦身三跃生刚风。
老狐负嵎正眼空,老鹰深目复自雄。
不期侧翅偶失便,霜毛醉舞桃花红。
道旁观者色如土,公子生蒙陇西耻。
难忘一战雪曹柯,讵惜千金求郭隗。
诘朝载取老鹞来,金眸铁胫非凡才。
一踠四天声鹔鹔,愁云惨淡为之开。
心知敌手不易摧,交绥便作旋风回。
长鸣飘然向空去,狂魑笑破呼鹰台。
不堪一辱还再辱,三断金鞭仰天哭。
江花片片自飞来,江鸟不飞皆掩目。
忽闻群鸦绕相轮,如泣如吊声狺狺。
老狐失惊小狐哭,迷离欲窜无荒榛。
未解天公意何者,万人欲去仍旋马。
东方一道如飞龙,无数奇毛蔽天下。
横排鹅鹳吹觱栗,杀声欲震长平瓦。
健翮当前索狐战,群握飞沙争扑面。
风尘入眼青天昏,霹雳一声沧海变。
自余小怪无烦诛,攒头乱啄充朝袴。
但闻腥风万缕污,遗肠尽足餐饥乌。
心感主人再三呼,激烈绸缪当报珠。
吾观此鹞智勇俱,不数博浪沙中锤,似曾亲受黄公符。
吁嗟鸟中之丈夫,鸟有丈夫人则无!
觉非诗,明代,胡奎,
晨兴正冠裳,端居俨若思。先哲有遗训,兢兢常在兹。
贤哉蘧伯玉,五十始知非。是非日相仍,何以决群疑。
四勿我裘领,三省我蓍龟。衡以较重轻,鉴以别妍媸。
直者不可枉,白者不可缁。愿言保终始,中心毋自欺。
蝶恋花 其三 岁暮有咏,清代,徐树铮,
炉鸭香销清漏静。燕子将雏,华屋新巢定。扑面东风吹酒醒。
海波万里春潮涌。
雪满平沙云树迥。莫倚危阑,怕见孤鸿影。独立苍茫悲断梗。
炊烟明灭荒村暝。
鼙舞歌五首 其四 精微篇,魏晋,曹植,
精微烂金石,至心动神明。杞妻哭死夫,梁山为之倾。
子丹西质秦,乌白马角生。邹衍囚燕市,繁霜为夏零。
关东有贤女,自字苏来卿。壮年报父仇,身没垂功名。
女休逢赦书,白刃几在颈。俱上列仙籍,去死独就生。
太仓令有罪,远徵当就拘。自悲居无男,祸至无与俱。
缇萦痛父言,荷担西上书。盘桓北阙下,泣泪何涟如。
乞得并姊弟,没身赎父躯。汉文感其义,肉刑法用除。
其父得以免,辩义在列图。多男亦何为,一女足成居。
简子南渡河,津吏废舟船。执法将加刑,女娟拥棹前。
妾父闻君来,将涉不测渊。畏惧风波起,祷祝祭名川。
备礼飨神祇,为君求福先。不胜釂祀诚,至令犯罚艰。
君必欲加诛,乞使知罪愆。妾愿以身代,至诚感苍天。
国君高其义,其父用赦原。河激奏中流,简子知其贤。
归聘为夫人,荣宠超后先。辩女解父命,何况健少年。
黄初发和气,明堂德教施。治道致太平,礼乐风俗移。
刑措民无枉,怨女复何为。圣皇长寿考,景福常来仪。
疏影·和邹侍讲咏像生花,清代,黄之隽,
何须辨别。喜四时不断,花信连接。岂少园林,姹紫嫣红,芳菲惯引蜂蝶。
翻愁一瞬韶华老,便到了、飘零难拾。总逊他、朵朵鲜妍,耐得绮窗风雪。
珍重铜瓶供养,几曾借雨水,滋润苗叶。鼻观无香,眼孔多情,一种丰腮娇靥。
繁枝点缀天然态,恐误惹、玉纤攀折。祇怕教、尘染烟熏,不似斩新时节。
哀孤鸫,宋代,曹勋,
哀孤鸿,孤鸿杳何所。
坚冰合洞庭,积雪满南楚。
吊影破寒空,凄凉宿烟雨。
上林衰草暗池塘,衡岳居人杂豺虎。
县官下诏收箭工,缯缴高张求劲羽。
稻粱粒粒心输军,饮啄号呼困秋浦。
至今燕代满胡儿,每欲归飞畏弓弩。
畏弓弩,谁能为我驱胡虏。
胡虏驱除汉道昌,一身虽困忘辛苦。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