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意

志士叹水逝,行子悲风寒。

风寒犹得暖,水逝不复还!

况我别同志,遥遥千里间。

缆祛泣将别,芳草青且歇。

修途浩渺漫,形分肠断绝。

何以压轻装,鲛绡缝云裳。

何以壮行色,宝剑丁香结。

何以表劳思,东海珊瑚枝。

何以慰辽远,勤修惜日短。

坠欢无续时,嘉会强相期。

为君歌,为君舞,君弟行,毋自苦。

19

诗文译文

志士叹水逝,行子悲风寒。

风寒犹得暖,水逝不复还!

况我别同志,遥遥千里间。

缆祛泣将别,芳草青且歇。

修途浩渺漫,形分肠断绝。

何以压轻装,鲛绡缝云裳。

何以壮行色,宝剑丁香结。

何以表劳思,东海珊瑚枝。

何以慰辽远,勤修惜日短。

坠欢无续时,嘉会强相期。

为君歌,为君舞,君弟行,毋自苦。

诗文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志士离别时的苦楚和思念之情。首句“志士叹水逝,行子悲风寒”,以水流逝和寒风凄冷作为意象,突出了离别的悲伤之情。第二句“风寒犹得暖,水逝不复还!”通过对比,表达了风寒可以找到温暖,而逝去的水却再也无法回来,进一步强调了别离的不可挽回。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作者与同志的离别。“况我别同志,遥遥千里间。”表达了作者与同志之间的距离遥远。他们要分别时,缆绳解开,泪水禁不住流下,而芳草依然青翠,似乎嘲弄着他们的别离之苦。修行的道路漫长而辽阔,离别之后形影分离,令人伤感至极。

诗中的几个“何以”是作者提出的疑问,表达了他对别离时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思考。他希望通过压制自己轻装的心情,像鲛绡缝云裳一样,用内心深处的悲伤来装饰外表。他希望以壮行的仪态,像宝剑和丁香结一样,表达自己的决心和坚定。他希望以东海珊瑚枝的形象,表达对远方同志的思念和关怀。他希望通过勤修和珍惜短暂的时光来慰藉辽远的别离。

最后两句“坠欢无续时,嘉会强相期。为君歌,为君舞,君弟行,毋自苦。”表达了作者对别离的痛苦和思念,但他仍然鼓励自己和同志们要坚强,为了君主的事业而歌舞,要以兄弟般的情谊相互支持,不要苦恼。

整首诗词以离别之情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比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同志离别的思念和对事业的坚定决心。诗词的语言简练、意境和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在离别时所经历的痛苦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的疑问和反问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离别和情感表达的思考,使得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普遍的共鸣和启发作用。

谭嗣同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其他诗经

赠揭景哲茂才别

作者:范梈(元代)

赠揭景哲茂才别,元代,范梈,

司揭本楚官,子孙以官氏。揭阳汉建侯,氏实出于史。

同源而异流,流各昧其源。泛舟在中河,安得穷昆仑?

驱马燕山市,路逢子揭子。为我述其先,本自司揭始。

及乎旴徙洪,着与揭阳通。以兹究其源,濒海而南东。

南东烟涛恶,将身犯蛟鳄。远拜故侯坟,遗踪尚如昨。

归来见翰林,赠以双南金。集贤亦敬叹,高文留赏音。

二公天下士,子亦庭阶美。胡不揽家毡?黄朱耀闾里。

九万扶摇风,相看尚转蓬。高楼有横笛,送雁上长空。

58

洪钟歌

洪钟歌,宋代,释印肃,

昭文昭文施一钟,悬空随叩警盲聋。

圆音不断周沙界,纯体金刚空不空。

虽含响,击即通,

十方诸佛应声中。天龙八部生忻悦,

外道魔军失却踪。此圆器,

大神功,上祝皇王寿不穷。

日月长辉邦国静,臣忠子孝续尧风。

昏者醒,愚者聪,

民歌鼓腹意和浓。地水火风和一性,

刹尘无间体含融。包声印顽空,

鸟树岩峦风月同。秦时何必驱山铎,

大振金铃总脱空。时节至,

自相逢,肯信无心达本宗。

和同一族输金玉,回向南泉铸此种。

黄昏裹,五更中,

下下无空彻底通。近祖远宗迷识解,

闻归净土礼金容。涅槃侣,

契心同,个个全音赞此功。

显理扬真无二听,含灵蠢动一时通。

受者法,施者空,

且无地狱与洋铜。孝子顺孙光远庆,

昭文千古振家风。

33

送觉藏主归华藏

送觉藏主归华藏,宋代,释居简,

遁庵胸次太湖宽,偃岳旋岚鼓不湍。老手惯曾谙水脉,也须观水又观澜。

29

同蔡持正长官观齐景茜虞部家藏远祖成公监修国史诰

同蔡持正长官观齐景茜虞部家藏远祖成公监修国史诰,宋代,郭祥正,

禀禀齐成业,得之权公碑。逢时初多难,退密安庭闱。

深怀经纶策,起佐虎罴师。省郎拜侍御,出赈关中饥。

俄登谏诤列,忤旨领一麾。徐迁河南府,法令严张施。

宿奸即诛殄,和气回霜威。德宗治勤劳,器公达精微。

付之元化柄,庶绩几纯熙。兼职在国史,直笔信不疑。

皇皇君臣际,忠孝世所推。宜其源流长,千载尚弗遗。

于今见远孙,大雅敦形仪。银章佩县印,白玉涵山辉。

丈人与先翁,登科实同时。相逢进馀烈,语讫及祖基。

家传唐相诰,绨袭常亲携。焚香俾一读,令我增叹嘻。

玺文俨如新,是亦权公词。顾郑崔许辈,其名各亲题。

邈然想高风,拂拂云雾披。芬芳一何远,阴德未少隳。

几经兵火馀,定有神物持。不落他人家,后嗣贤可知。

请令妙绝手,模将刻瑶琪。传之固无穷,永作来孙规。

61

送韩子之秦

送韩子之秦,清代,屈大均,

怜君迢递去咸东,万古兴亡在眼中。八水已吞秦旧塞,五云犹绕汉离宫。

貂衣夜拥终南雪,玉勒秋嘶太白风。珍重寸心休漫许,间从草野识英雄。

5

劝金船(流杯堂唱和翰林主人元素自撰腔)

作者:张先(宋代)

劝金船(流杯堂唱和翰林主人元素自撰腔),宋代,张先,

流泉宛转双开窦。带染轻纱皱。何人暗得金船酒。拥罗绮前后。绿定见花影,并照与、艳妆争秀。行尽曲名,休更再歌杨柳。
光生飞动摇琼甃。隔障笙箫奏。须知短景欢无足,又还过清昼。翰图迟归来,传骑恨、留住难久。异日凤凰池上,为谁思旧。

94

齐天乐(元夜阅梦华录)

作者:蒋捷(宋代)

齐天乐(元夜阅梦华录),宋代,蒋捷,

银蟾飞到觚梭外。娟娟下窥龙尾。电紫鞘轻,云红D12C曲,雕玉舆穿灯底。峰缯岫绮。沸一簇人声,道随竿媚。侍女迎銮,燕娇莺姹炫珠翠。
华胥仙梦未了,被天公澒洞,吹换尘世。淡柳湖山,浓花巷陌,惟说钱塘而已。回头汴水。望当日宸游,万□□□。但有寒芜,夜深青B26B起。

58

螳川独泛 其一

作者:杨慎(明代)

螳川独泛 其一,明代,杨慎,

柳市村村接,松灯点点明。家家倾蚁酒,夜夜鲙鱼羹。

81

同友泰清寺看牡丹

同友泰清寺看牡丹,清代,徐元钺,

閒来挈伴到花宫,梵宇名花迥不同。富贵已知空色相,华严何事现神通。

人间绮语归平淡,天上霓裳笑软红。我欲拈毫赋归去,小窗明月上帘栊。

84

玉楼春

作者:谢逸(宋代)

玉楼春,宋代,谢逸,

个中怀抱谁排遣。恻恻轻寒风剪剪。细思梅蕊晚香浓,争似柳梢春色浅。
娇口化道字歌声软。醉后微涡回笑靥。更无卓氏白头吟,只有卢郎年少恨。

23

六么令(壬寅四月,扶病外邑催租,寄内)

六么令(壬寅四月,扶病外邑催租,寄内),宋代,杨泽民,

道骨仙风,本自无寒燠。谁教勉从人事,风雨充梳沐。酒病从来屡作,汤药宜谙熟。五穷难逐。折腰升斗,辜负当年旧松菊。
今岁重更甲子,已是难题目。那更频陪俎宴,几度山颓玉。扶病奔驰外邑,宛转溪山曲。蛛丝应卜。音书频寄,止酒加餐不须嘱。

93

过玉山辱芮国器检详留语甚勤因寄此诗兼呈韩

作者:陆游(宋代)

过玉山辱芮国器检详留语甚勤因寄此诗兼呈韩,宋代,陆游,

辽东归老白襦裙,名字何堪遗世闻。

便谓舆公长契阔,不知留语故殷懃。

诗章有便犹应寄,禄米无多切莫分。

倘见右司烦说似,每因风月怆离群。

21

江上松径

江上松径,宋代,杨万里,

一日江行百折中,回头犹见夜来峰。

好山十里都如尽,更与横排一径松。

9

长假侍奇晋师富乐山

长假侍奇晋师富乐山,近现代,刘雄,

四年碌碌成弹指,重上绵州第一山。恃辇了知筋力减,分茶好共沐休闲。

家鸡野鹜欣论定,春蚓秋蛇愧笔孱。归去书窗铺素纸,不须扰攘旅途间。

62

紫薇花

紫薇花,唐代,唐彦谦,

素秋寒露重,芳事固应稀。小槛临清昭,高丛见紫薇。
温r3终有思,暗淡岂无辉。见欲迷交甫,谁能状宓妃。
妆新犹倚镜,步缓不胜衣。恍似新相得,伥如久未归。
又疑神女过,犹佩七香帏。还似星娥织,初临五彩机。
庆云今已集,威凤莫惊飞。绮笔题难尽,烦君白玉徽。

60

送八分书与友人,继以诗

送八分书与友人,继以诗,唐代,李建勋,

跁跒为诗跁跒书,不封将去寄仙都。
仙翁拍手应相笑,得似秦朝次仲无。

67

秋,宋代,赵令畤,

白藕作花风已秋,不堪残睡更回头。晚云带雨归飞急,去作西窗一夜愁。

53

新亭

作者:张栻(宋代)

新亭,宋代,张栻,

风景自今古,斯亭今是非。

绝怜江水去,还有故山围。

得失同千虑,成亏共一机。

所思惟谢傅,不但胜淮淝。

88

贺尹学士辟经略府

作者:刘敞(宋代)

贺尹学士辟经略府,宋代,刘敞,

年来方苦兵,蛮夷久滑夏。西陲亭障尽,人骨蔽荒野。

汉家飞将多,程李相上下。试问谁董之,王朝大司马。

分廷授斧钺,号令从此把。主忧臣当辱,开府纳儒雅。

堂堂蒙山旧,乃是谪仙者。谋画当代无,胸襟一朝写。

诚知铄铅矿,不合烦大冶。要使借前筹,非公谅谁假。

鹰饥肯择肉,骥逸始流赭。由来抱轩昂,可得不脱洒。

昨闻赋刍粟,中户困楚槚。此事已大急,哀哉动鳏寡。

兵家尚神速,世务忌苟且。愿公更深谋,却敌如破瓦。

䲔鲵埽封境,疲瘵沐纯嘏。岂令鲁仲尼,独赞王孙贾。

30

丹房采蕨

丹房采蕨,宋代,罗公升,

神丹有余光,入地茁紫玉。

气钟仙掌清,味压妇臂俗。

东风一夜雨,登俎间红绿。

淡羹意自古,酸蕴香更酷。

山人谢肉食,藉此慰便腹。

荐新先北堂,夸示及小陆。

府公厌腥腐,宁有啖此福。

所以首阳翁,不复羡周粟。

3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