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投古刹,江岸少人行。
立马候松径,呼僧问寺名。
断碑经火尽,荒草入秋平。
惟有枫林树,泠泠清梵声。
雨中投仙姑寺,
江岸少人行。
立马候松径,
呼僧问寺名。
断碑经火尽,
荒草入秋平。
惟有枫林树,
泠泠清梵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雨中寻找寺庙的情景。诗人来到了一座名为\"仙姑寺\"的古刹,此刻江岸上行人寥寥。他骑在马上等待在松树林小径上的僧人,向他询问寺庙的名字。诗中提到,古碑已经被火烧毁,寺庙荒废,周围的草地逐渐长满了秋天的荒草。然而,唯独枫树林中传来清澈悠扬的佛教音乐。
这首诗以雨中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写荒废的寺庙和僧侣的缺席来表达一种寂静和孤寂的氛围。古碑经历了火灾的摧毁,显示出岁月的沧桑和物质的脆弱。与此同时,诗人通过\"枫林树\"和\"清梵声\"这两个形象,展示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寄托信仰的精神存在。枫林树的存在以及佛教音乐的传来,给诗中的寺庙带来一丝悠远和宁静的氛围。这种对于宁静和精神寄托的追求,可以看作是诗人对生活中喧嚣和浮躁的反思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雨中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寺庙的废墟和僧侣缺席的描绘,展示了一种荒凉和寂静的氛围。然而,通过枫树林中的存在和佛教音乐的传来,诗人表达了对超越物质世界和寄托信仰的追求。这首诗在描绘景物的同时,通过对寺庙和精神存在的对比,传达了一种对宁静和内心追求的思考。
(1511—1594)明湖北监利人,寄籍山东濮州李庄(今李进士堂镇),字伯承,号北山。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新喻知县,迁刑部郎中,改尚宝司丞,升少卿。降亳州同知,迁宁国府同知,以言官抨击罢。自负才名,多所傲睨。谙晓音律,尤妙琵琶。壮年罢官,优游林下,享文酒声伎之奉四十余年。中进士前,诗名已著。以出为外吏,故不在李攀龙等七子之列,晚年语此,每愤懑不已。有《读诗私记》、《江右诗稿》、《李氏山房诗选》。
访汪仲嘉松明山中时有传余物化者相见愕然醉后宿肇林赋此,明代,佘翔,
故人江左别,风雨十年多。蒿里空垂泪,蓬门且放歌。
张灯如寤寐,把酒慰蹉跎。托宿僧僚近,往来步屧过。
偶因购石作墙为里侩所阻将聚众斗矣急以诗代柬求王铁崖茂才解围事后喜而录之,清代,蔡廷兰,
君家世居铁铁尾,约去吾乡未三里。婚姻况乃朱陈谐,肥瘠岂如秦越视。
我昨鸠工版筑兴,偶向君邻购石子。物各有主原非偷,售而得之乌容已。
驱顽未学秦皇难,负重先教夸娥徙。无端局外声喧豗,攘臂突前相角抵。
竟欲投辖同留宾,公然操杖辱加捶。初犹扣胫继撞胸,幸免折肱痛血指。
试请息怒姑徐徐,云是此石渠曾市。就中委曲谁能知,遽呼宅主讯端委。
主称典屋非卖石,署契分明敢谲诡。渠方气短歛足逃,衅由张三祸及李。
寻常小隙抵死争,仓皇平地风波起。我闻众怒急缨冠,蛮触纷纷笑太鄙。
会须登堂来负荆,排解先教达片纸。
【双调】蝶恋花 悟迷杨柳楼,元代,周文质,
悟迷
杨柳楼台春萧索,庭院深沉,不把相思锁。睡去犹然有梦合,愁来无处容身躲。
【乔牌儿】想秦楼金缕歌,风流恁共欢乐。和香折得花一朵,记当时他付托。
【神曲缠】咱彼各,休生间阔,便死也同其棺椁。虽然未可,妻夫过活,且遥受亲爱的哥哥。
【二】猛可,折锉,蓝桥路千里烟波,桃源洞百结藤萝。细寻思冰人颇可,好前程等闲差错。
【三】鼓盆歌,寂寞,天差我从新庚和,盼芳容同栖绣幄。奈儒风难立鸣珂,叹书生轻别素娥,看佳人输与拔禾。
【四】分薄,连枝树柯,斫来烧袄庙火。病魔,心如刀锉,对青铜知鬓皤。画阁,更深罗幕,伴灯花珠泪落。
【离亭宴尾】着迷本是伊之祸,辜恩非是咱之过,如之奈何?朱门深闭贾充香,兰房强揣郑生玉,青楼空掷潘安果。壶中筹掣做签,盘内棋排成课,待卜个他心怎么。界残妆枕上哭,扣皓齿神前咒,启檀口人行唾。纸如海样阔,字比针关大,也写不尽衷肠许多。和恨染志诚他,连愁书负心我。
【越调】凭阑人 暮春即事二,元代,张可久,
暮春即事二首
万朵青山生暮云,数点红香留晚春。凭阑愁玉人,对花宽翠裙。
小玉阑干月半掐,嫩绿池塘春几家。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
江楼即事
一曲琵琶江上舟,十二阑干天外楼。粉香蝶也愁,玉容花见羞。
八咏楼上酬正则李侯
烂醉东君三月时,细和休文八韵诗。舞裙催《柘枝》,曲阑摇柳丝。
秋思和吴克斋
一寸冰蟾明翠廊,万里青天书雁行。碧梧敲晚凉,玉人烧夜香。
和白玉真人
宝剑英雄血已干,玉府神仙心自闲。炼霞成大丹,袖云归故山。
玉手携香罗帕干,粉面粘花妆镜寒。对楼千万山,倚云十二鬟。
湖上醉余二首
明月中流歌扣舷,柔雪双娃同采莲。小词玉翼蝉,醉书金粉笺。
屏外氤氲兰麝飘,帘底星松鹦鹉娇。暖香绣玉腰,小花金步摇。
席上分题
妆淡亭亭堆髻螺,歌缓盈盈停眼波。念奴留意多,使君如醉何?
晚晴小景
金羽翩翩柳外莺,玉手纤纤膝上筝。晚风花雨晴,小楼山月明。
河满子 湖州寄南守冯当世,宋代,苏轼,
见说岷峨悽怆,旋闻江汉澄清。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
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
唱著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