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观梅服 其三

纷纷车马折花来,此俗吾乡自有梅。不是野人新制服,年年清福为谁开。

26

伍瑞隆

伍瑞隆(一五八五 — 一六六六),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

其他诗经

梁州序 步冰持饯春原韵

作者:潘榕(清代)

梁州序 步冰持饯春原韵,清代,潘榕,

欢娱易尽,繁华阅遍。两鬓萧萧全换。空余秃管,写来艳影犹妍。

痴因恨惹,梦逐春归,忍把离筵饯。明知此别虽云暂。

怎奈光阴苦暮年。休孤负,金樽浅。

44

【正宫】醉太平 湖上洗荷花

【正宫】醉太平 湖上洗荷花,元代,张可久,

湖上

洗荷花过雨,浴明月平湖,暮云楼观景模糊。兰舟棹举,溯凉波似泛银河去,对清风不放金杯住,上雕鞍谁记玉人扶?听新声乐府。

无题

尘蒙了镜台,粉淡了香腮,不提防今夜故人来。你将我左猜,小冤家怕不道心儿里爱,老妖精拘管的人来煞,村冯魁割舍得柱儿颏,远乡了秀才。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胡芦提倒稳。

陶朱公钓船,晋处上田园,潜居水陆脱尘缘,比别人虑远。贤愚参杂随时变,醉醒和哄迷歌宴,清浊混沌待残年,休呆波屈原!

98

【越调】小桃红 临川八景东

【越调】小桃红 临川八景东,元代,盍西村,

临川八景

东城早春

暮云楼阁画桥东,渐觉花心动。兰麝香中看鸾凤,笑融融,半醒不醉相陪奉。佳宾兴浓,主人情重,合和小桃红。

西园秋暮

玉簪金菊露凝秋,酿出西园秀。烟柳新来为谁瘦?畅风流,醉归不记黄昏后。小糟细酒,锦堂晴昼,拚却再扶头。

江岸水灯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金堤风柳

落花飞絮舞晴沙,不似都门下。暮折朝攀梦中怕,最堪夸,牧童渔叟偏宜夏。清风睡煞,淡烟难画,掩映两三家。

客船晚烟

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官课今年九分办,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

戍楼残霞

戍楼残照断霞红,只有青山送。梨叶新来带霜重,望归鸿,归鸿也被西风弄。闲愁万种,旧游云梦,回首月明中。

市桥月色

玉龙高卧一天秋,宝镜青光透。星斗阑干雨晴后,绿悠悠,软风吹动玻璃皱。烟波顺流,乾坤如昼,半夜有行舟。

莲塘雨声

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头上闲云片时过,泛清波,兰舟饱载风流货。诸般小可,齐声高和,唱彻采莲歌。

杂咏

市朝名利少相关,成败经来惯。莫道无人识真赝,这其间,急流勇退谁能辨?一双俊眼,一条好汉,不见富春山。

古今荣辱转头空,都是相般弄。我道虚名不中用,劝英雄,眼前祸患休多种。秦宫汉冢,乌江云梦,依旧起秋风。

杏花开候不曾晴,败尽游人兴。红雪飞来满芳径,问春莺,春莺无语风方定。小蛮有情,夜凉人静,唱彻醉翁亭。

海棠开过到蔷薇,春色无多味。争奈新来越憔悴,教他谁,小环也似知人意。疏帘卷起,重门不闭,要看燕双飞。

淡烟微雨锁横塘,且看无风浪。一叶轻舟任飘荡,芰荷香,渔歌虽美休高唱。些儿晚凉,金沙滩上,多有睡鸳鸯。

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晚来群雀噪茅檐,渐渐云收敛。但觉新凉入藤簟,喜幽潜,佳人学得皆勤俭。闲情幽怨,新愁旧恨,不许上眉尖。

淡黄杨柳月中疏,今古横塘路。为问萧郎在何处,近来书,一帆又下潇湘去。试问别后,软绡红泪,多似露荷珠。

60

春雨四首 其三

作者:陆游(宋代)

春雨四首 其三,宋代,陆游,

胸怀阮步兵,诗句谢宣城。今夕俱参透,焚香听雨声。

60

御街行·夭非华艳轻非雾

御街行·夭非华艳轻非雾,宋代,欧阳修,

夭非华艳轻非雾。来夜半、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何处。乳鸡酒燕,落星沈月,紞紞城头鼓。参差渐辨西池树。朱阁斜欹户。绿苔深径少人行,苔上屐痕无数。遗香馀粉,剩衾闲枕,天把多情赋。

7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 其二 下山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 其二 下山,宋代,欧阳修,

行歌翠微里,共下山前路。千峰返照外,一鸟投岩去。

渡口晚无人,系舸芳洲树。

41

甲戌四月十七日至临川冲云寺祝圣寿斋罢为赋此诗

作者:虞集(元代)

甲戌四月十七日至临川冲云寺祝圣寿斋罢为赋此诗,元代,虞集,

郭西寺门双石头,水槛相对林塘幽。白花过雨落松暝,黄鸟隔溪鸣麦秋。

衰朽虚蒙宣室问,淹迟实爱小山留。为贪佛日同僧话,满袖天香念旧游。

84

闲居杂兴三首

作者:高翥(宋代)

闲居杂兴三首,宋代,高翥,

开门遣蛮童,买花供铜佛。

春风随花来,为我一披佛。

风和花气清,下帘休放出。

回施佛因果,供此老诗骨。

27

松江三首 其一

作者:朱松(宋代)

松江三首 其一,宋代,朱松,

尘缘挽我去渔矶,回首沧洲此愿违。偶寄一舟江上去,只无箬笠与蓑衣。

42

邢州咏怀次少陵自京赴奉先韵

作者:王戬(清代)

邢州咏怀次少陵自京赴奉先韵,清代,王戬,

我生天壤间,赋性苦迂拙。清时慕王贡,讵敢说稷契。

一编抱膝吟,辄拟向空阔。倦起出户牖,寓目江天豁。

速化讵无术,妄念颇执热。窃谓科名中,亦可奋伟烈。

每望通籍者,如星欲附月。棘闱一逐队,誓与性命诀。

蹉跎竟无成,资身百凡缺。彼苍何荼毒,更尔衣食夺。

老亲丘壑志,胡为遭斗穴。祸机发强弩,凶波翻溟渤。

相依颂系来,难辞公卿谒。恶名幸逃免,奔走双骭没。

五载一敝裘,脱落类旄节。厚颜对时辈,戒门或被绝。

驱车身万里,饮泣肠寸裂。因归蓬筚内,息影咏明发。

华发映青袍,长年共愁结。篮舆病可御,仙潜指嵽嵲。

倾耳谷鸟幽,徐步石径滑。菽水尽欢欣,歌声殷击戛。

北窗隔戎马,恍游怀与葛。木叶落洞庭,寒风吹裋褐。

饥驱不暇懒,岁暮且复出。箧间世务书,欲上苍龙阙。

举家挥泪送,尚冀涸辙活。割爱就畏途,所遇无故物。

烟尘汝阳道,有情皆懔栗。村落春不生,鬼瞷悬罄室。

夜眠进新炊,蔬齑杂死质。十日抱杞忧,中原怕萧瑟。

万人饱草木,安望千头橘。汉廷免租诏,霈泽到白骨。

劝籴并发粟,新恩口争述。除夕渡大河,气象回异辙。

试临广武望,巨灵蹠突兀。太行亘长云,华彝无断折。

淇澳森呼汹,漳流搅勃窣。停骖问邢州,代马翻恋越。

邑宰有行役,泥涂耻谁雪。公子蒙招邀,慰我思若渴。

自古患难交,圣贤贵有卒。未知主人意,背客潜悲咽。

整衣盼京洛,未往心屡折。待诏满金门,兹行戒仓卒。

崇高卵易压,羁旅檀可伐。思倚数钜公,清言霏玉屑。

欲嫁惜娉婷,不见厕养卒。南国愧妇女,芣苡闲采掇。

36

春怨

春怨,宋代,俞德邻,

垂杨带雨烟沈沈,绮窗翠幕清昼阴。琵琶拨尽谁知音,一声望帝春事深。

100

夜坐 其一

作者:韩淲(宋代)

夜坐 其一,宋代,韩淲,

经年仕吴会,风埃满书剑。迢迢秋夜长,静坐生百念。

浮荣本何益,微禄已属餍。露气入窗寒,青灯散馀焰。

47

八月十七日扁舟渡钱塘江 其一

八月十七日扁舟渡钱塘江 其一,宋代,沈与求,

一言初欲寤明君,去矣终缘丞相嗔。凫雁江湖真我辈,龙蛇山泽定何人。

市中未识冯延寿,门外已呼祁孔宾。尚有忧时心未歇,西风吹泪湿纶巾。

29

丞相荆公挽歌词

作者:陆佃(宋代)

丞相荆公挽歌词,宋代,陆佃,

惯识无心有海鸥,行藏须向古人求。皋陶一死随神禹,孟子平生学圣丘。

雕篹想陪清庙食,玉杯应从裕陵游。遥瞻旧馆知难报,绛帐横经二十秋。

77

渊宗郎中移利州路漕

作者:宋祁(宋代)

渊宗郎中移利州路漕,宋代,宋祁,

列驺传鬨避轺车,天角横参帐饮馀。即日前驱催负弩,几旬论报罢移书。

赐山故冶流钱外,烧栈新邮转粟初。使选愈华身尚远,喜荣嗟滞两何如。

5

武仲伏蒙宠寄新篇不忘往事恩谊甚厚谨依严韵和酬伏惟台慈特赐采览

武仲伏蒙宠寄新篇不忘往事恩谊甚厚谨依严韵和酬伏惟台慈特赐采览,宋代,孔武仲,

治才优似尹京年,馀思吟哦入彩笺。元帅子孙真将种,翰林风格自天仙。

追随尽腊无留刻,挥染香煤有剩妍。尽是从容雅歌事,铭功何苦勒燕然。

45

赠山中友

作者:谢翱(宋代)

赠山中友,宋代,谢翱,

散策乱山云,值此山林友。种松高及身,扫叶落随手。

斫尽松上枝,缚作山中帚。夜夜对西峰,明月生户牖。

61

题萧梅初旧所藏钱塘王畿图二首 其二

题萧梅初旧所藏钱塘王畿图二首 其二,宋代,郑思肖,

抚膺唁国问苍苍,郭唶声中喜气昌。偷报故都忠义士,赵家天下又南阳。

94

春雪

春雪,元代,张弘范,

馀寒料峭黄昏暮,惊见东风吹柳絮。杜陵野老独归来,却入灞陵桥上路。

黄莺愁立花深处,恨湿金衣寒两羽。园林浑似晚春时,一片琼花飞玉树。

6

赠故里亲友

赠故里亲友,明代,吴与弼,

跋涉西还访旧居,故人心绪总何如。平生拙学无他技,到处逢人劝读书。

79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