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豫章杂诗十首 其四

江花照水两三枝,弄日吞烟是尔时。不应春风与作意,挂断低空百尺丝。

53

李梦阳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其他诗经

行香子 赠布凤华

行香子 赠布凤华,近现代,张海鸥,

阳谷春华。小驻云车。凤来仪、孰与清嘉。山东漱玉,岭表鸣笳。

论诗中事,寰中友,镜中葩。

南飞北往,几醉流霞。总难忘、碧草睛沙。当年折柳,浅唱蒹葭。

信君如冰,我如玉,意如茶。

34

城东会饮送王天锡

作者:戴良(明代)

城东会饮送王天锡,明代,戴良,

阴崖敛暝霏,霜陆耀晴匋。

萧萧落木多,绵绵衰草遍。

开冬感徂物,列饮会群彦。

美醑溢流霞,妍谈粲余绚。

时髦非我匹,清尊岂余恋。

行矣送将归,怅焉罢欢宴。

引领阻云从,搔首叹蓬转。

94

四嗟诗别弟也邃夫如南雍其兄送之江上不能独归而作 其一

四嗟诗别弟也邃夫如南雍其兄送之江上不能独归而作 其一,明代,罗洪先,

我所嗟者天日远,孤儿早岁违爷面。衾单食少容色变,恶裳不留慈母线。

虽有阿兄力未健,左提右挈愁纷转。人生薄命复谁见,念之悲辛泪如霰。

6

【南吕】一枝花 春雨润夭桃

【南吕】一枝花 春雨润夭桃,元代,马彦良,

春雨

润夭桃灼灼红,洗芳草茸茸翠。蝶愁搧香粉翅,莺怕展缕金衣。堪恨堪宜,耽阁酿蜂儿蜜,喜调和燕子泥。游春客怎把芳寻,斗巧女难将翠拾。

【梁州】看一阵阵锁层峦行云岭北,一片片泛桃花流水桥西。我醉来时怎卧莎茵地?难登紫陌,怎看罗衣?乾坤惨淡,园苑岑寂。每日家阴雨霏霏,几曾见丽日迟迟!辛苦杀老树头憎妇鸣鸠,凄凉也古墓上催春子规,阑散了绿阴中巧舌黄鹂。酒杯,食櫑。可怜不见春明媚,正合着襄阳小儿辈。笑杀山翁醉似泥,四野云迷。

【尾】叮咛这雨声莫打梨花坠,风力休吹柳絮飞。留待晴明好天气,穿一领布衣,着一对草履,访柳寻春万事喜。

26

【越调】小桃红 花篮区髻

【越调】小桃红 花篮区髻,元代,徐再思,

东风攒簇一筐春,吹在秋蝉鬓,玉露凝香宝钗润。绿无尘,同心双挽蜂蝶阵。

群芳顶上,连环枝下,分断楚山云。

59

责躬

作者:曹植(魏晋)

责躬,魏晋,曹植,

小序臣植言。

臣自抱亹归藩。

刻肌刻骨。

追思罪戾。

昼分而食。

夜分而寝。

诚以天网不可重罹。

圣恩难可再恃。

窃感相鼠之篇。

无礼遄死之义。

形影相吊。

五情愧{赤皮}。

以罪弃生。

则违昔贤夕改之劝。

忍垢茍全。

则犯诗人胡颜之讥。

伏惟陛下。

德象天地。

恩隆父母。

施畅春风。

泽如时雨。

是以不别荆棘者。

庆云之惠也。

七子均养者。

鸤鸠之仁也。

舍罪贵功者。

明君之举也。

矜愚爱能者。

慈父之恩也。

是以愚臣徘徊于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

前奉诏书。

臣等绝朝。

心离志绝。

自分黄耈永无执珪之望。

不图圣诏猥垂齿召。

至止之日。

驰心辇毂。

僻处西馆。

未奉阙庭。

踊跃之怀。

瞻望反侧。

不胜犬马恋主之情。

谨奉表并献诗二篇。

词旨浅末。

不足采览。

贵露下情。

冒颜以闻。

臣植诚惶诚恐。

顿首顿首。

死罪死罪。

于穆显考。

时惟武皇。

受命于天。

宁济四方。

朱旗所拂。

九土披攘。

玄化滂流。

荒服来王。

超商越周。

与唐比踪。

笃生我皇。

奕世载聪。

武则肃烈。

文则时雍。

受禅于汉。

君少万邦。

率由旧则。

广命懿亲。

以藩王国。

帝日尔侯。

君兹青土。

奄有海滨。

方周于鲁。

车服有辉。

旗章有叙。

济济隽乂。

我弼我辅。

伊予小子。

恃宠骄盈。

举挂时网。

作藩作屏。

先轨是隳。

傲我皇使。

犯我朝仪。

国有典刑。

我削我绌。

将寘于理。

元凶是率。

明明天子。

时惟笃类。

不忍我刑。

暴之朝肆。

违彼执宪。

哀予小臣。

改封兖邑。

于河之滨。

股肱弗置。

有君无臣。

荒淫之阙。

谁弼予身。

茕茕仆夫。

于彼冀方。

嗟予小子。

盈罹斯殃。

赫赫天子。

恩不遗物。

冠我玄冕。

要我朱绂。

光光大使。

我荣我华。

剖符授玉。

王爵是加。

仰齿金玺。

俯执圣策。

皇恩过隆。

祇承怵惕。

咨我小子。

顽凶是婴。

逝惭陵墓。

存愧阙庭。

匪敢傲德。

实恩是恃。

威灵改加。

足以没齿。

昊天罔极。

生命不图。

常惧颠沛。

抱罪黄垆。

愿蒙矢石。

建旗东岳。

庶立毫厘。

微功自赎。

危躯授命。

知足免戾。

甘赴江湘。

奋戈吴越。

天启其衷。

得会京畿。

迟奉圣颜。

如渴如饥。

心之云慕。

怆矣其悲。

天高听卑。

皇肯照微。

应诏肃承明诏。

应会皇都。

星陈夙驾。

秣马脂车。

命彼掌徒。

肃我征旅。

朝发鸾台。

夕宿兰渚。

芒芒原隰。

祁祁士女。

经彼公田。

乐我稷黍。

爰有樛木。

重阴匪息。

虽有糇粮。

饥不遑食。

望城不过。

面邑不游。

仆夫警策。

平路是由。

玄驷蔼蔼。

扬镳漂沫。

流风翼衡。

轻云承盖。

涉涧之滨。

缘山之隈。

遵彼河浒。

黄阪是阶。

西济关谷。

或降或升。

騑骖倦路。

载寝载兴。

将朝圣皇。

匪敢晏宁。

弭节长骛。

指日遄征。

前驱举燧。

后乘抗旌。

轮不辍运。

鸾无废声。

爰暨帝室。

税此西墉。

嘉诏未赐。

朝觐莫从。

仰瞻城阈。

俯惟阙庭。

长怀永慕。

忧心如酲。

86

饮马长城窟

饮马长城窟,南北朝,王褒,

北走长安道,征骑每经过。战垣临八阵,旌门对两和。

屯兵戍陇北,饮马傍城阿。雪深无复道,冰合不生波。

尘飞连阵聚,沙平骑迹多。昏昏垄坻月,耿耿雾中河。

羽林犹角牴,将军尚雅歌。临戎常拔剑,蒙险屡提戈。

秋风鸣马首,薄暮欲如何。

30

渼陂鱼(陂在鄠县。)

作者:苏轼(宋代)

渼陂鱼(陂在鄠县。),宋代,苏轼,

霜筠细破为双掩,中有长鱼如卧剑。

紫荇穿腮气惨凄,红鳞照坐光磨闪。

携来虽远鬣尚动,烹不待熟指先染。

坐客相看为解颜,香粳饱送如填堑。

早岁尝为荆渚客,黄鱼屡食沙头店。

滨江易采不复珍,盈尺辄弃无乃僭。

自従西征复何有,欲致南烹嗟久欠。

游aa2琐细空自腥,乱骨纵横动遭砭。

故人远馈何以报,客俎久空惊忽赡。

东道无辞信使频,西邻幸有庖齑酽。

43

清晓捲帘

清晓捲帘,唐代,欧阳玭,

清晓意未惬,捲帘时一吟。槛虚花气密,地暖竹声深。

秀色还朝暮,浮云自古今。石泉惊已跃,会可洗幽心。

16

从元衡借庐山记偶成三首 其三

作者:赵蕃(宋代)

从元衡借庐山记偶成三首 其三,宋代,赵蕃,

山南山北富深幽,羽服方袍占上头。吾道才馀白鹿洞,寂寥几载有新修。

38

减字木兰花·朝云横渡

减字木兰花·朝云横渡,宋代,蒋氏女,

朝云横渡。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54

毌清臣中散挽词三首 其三

毌清臣中散挽词三首 其三,宋代,范纯仁,

乡里尊耆德,朝廷重老成。铜符辞宠命,琳馆遂高情。

天下三尊盛,人间五福荣。岂唯身独享,有子绍家声。

38

牢落

牢落,宋代,罗公升,

牢落岁时晚,天寒游子悲。

机几如赵壹,舌不救张仪。

梦短鸡声急,心飞雁足迟。

乱愁已堪织,零雨更如丝。

43

答谢主帅 其二

作者:王称(明代)

答谢主帅 其二,明代,王称,

曳裾进作辕门客,拥节终惭使者星。投李报琼何日遂,空馀豪气倚青冥。

53

苏文忠公

作者:岳珂(宋代)

苏文忠公,宋代,岳珂,

云涛稽天,睨而陆之。神龙在渊,颔而触之。一世谝谝,稚而畜之。

节坚气全,墨卿卜之。淳古简严,芝繇仆之。劲直不然,䖃鲊目之。

3

初秋杂兴三首 其三

初秋杂兴三首 其三,宋代,方一夔,

田怕秋阳老怕贫,谁能肮脏拔风尘。穷年兀坐少生计,末路相逢无故人。

自爱漂摇栖倦翼,谁分浩荡慰穷鳞。区区温饱何须较,莫负秋来风月身。

23

送宗人熙甫入都

送宗人熙甫入都,宋代,汪梦斗,

栖栖我辈只如斯,壮矣如君百倍宜。若是胸襟合西豹,未应位置下丘迟。

波涵雁影日欲落,霜净蝉枝风乱吹。一路尽皆怀古处,任城多有汉时碑。

7

春日

作者:刘铎(金朝)

春日,金朝,刘铎,

翠微深处几人家,风飏轻烟雨压沙。寒勒野桃开较晚,向阳才有两三花。

30

游天坛杂诗

游天坛杂诗,元代,元好问,

道民初不忘天台,姓氏分明见密崖。为问松台千载鹤,白云何处不归来?

15

社中延李本宁先生同集承见赠四章答和如数 其四

社中延李本宁先生同集承见赠四章答和如数 其四,明代,卢龙云,

金石本希声,瓦缶一何众。江汉楚望分,争先睹麟凤。

赤帜竖艺林,千载无屈宋。海内几神交,雄篇或传诵。

紫气忽东来,盈门多宾从。吾党勉步趋,翩翩逐飞鞚。

君子遗德音,穆如过雅颂。鸾翮非久羁,大厦需梁栋。

41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