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目未全明,医教谢曲生。
暂从彭泽止,恐学左丘盲。
壁下兰尊掩,林间药臼鸣。
坐听连日雨,何物慰闲情。
《病目不饮》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因患目疾而无法明察世事,医生教授已无法帮助他恢复视力。他暂时停留在彭泽,担心自己可能成为像左丘明那样的盲人学者。在他的住所里,他听到了林间药臼的声音,也看到了掩藏在壁下的兰花酒尊。他坐在那里,倾听连续的雨声,希望能找到一些安慰来消磨他的闲情。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的身体状况和周围环境,表达了他对失明的担忧和对生活的无奈。作者的病目使他无法看清世界,也无法参与其中的喜怒哀乐。他对医生和教授的谢绝,表明他已经尽力寻求治疗,但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林间药臼的鸣声和壁下的兰花酒尊,象征着生活中的一些美好和慰藉,但对于作者来说,这些都无法真正满足他内心的空虚和无助。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对生活的无奈。通过描绘作者的身体状况和周围环境,诗词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命运的思考。同时,诗词中的意象和音韵的运用,也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感和韵律美。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在身体疾病困扰下的内心挣扎和对生活的思考,给读者带来一种深思和共鸣的体验。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重九才四日尔风雨如此病卧殊亡聊小儿辈取酒饮予且索作诗强和渊明九日閒居一首,宋代,赵蕃,
久不观陶诗,彷佛如前生。忽此迫重九,意是渠所名。
我方卧病中,斋居忘昏明。不知檐雨落,但觉奔涛声。
两儿绝可怜,弱者才五龄。深悯乃翁惫,取酒前为倾。
岁月已如许,我衰难复荣。但愿此可安,闾里无异情。
何必议徙居,终焉计将成。
十二月二十一日雪中早朝,宋代,刘敞,
海风水群飞,中夜满城雪。闻鸡倒衣起,犹谓庭下月。
出门望天地,高下同莹洁。念非汗漫期,驱马正迷辙。
我本江湖人,云端想华阙。今来恍自失,旅唱空愁绝。
朝汉台寄呈蒋帅待制,宋代,郭祥正,
鹿入望夷秦欲灭,真剑先流白蛇血。尉佗椎髻尔何为,漫占海隅蛟蜃穴。
祝融之符天下归,岂假陆生三寸舌。千金装橐未为多,更上高台拜尧阙。
至今人说朝汉台,不知此地藏蒿莱。使君好事一登赏,譬若古镜初磨开。
香炉烟生石门晓,三山翠拥浮丘来。风松自作笙箫响,暮霞却捲旌旗回。
长空无碍鸟无迹,人事宁须问今昔。琼浆且泛琉璃船,满眼夕阳留不得。
登台何似登金门,烂吐文章侍君侧。愿公归作老姚崇,莫学江东穷李白。
冬景 地炉煨榾柮,宋代,刘辰翁,
片地为炉古,长镵斫雪来。蒲团容膝坐,榾柮向人煨。
凿破昆山璞,方如煖阁开。一根深雨露,四壁涨烟煤。
光怪浮螭吻,云星拨芋魁。朱门香兽拥,何意早成灰。
送程道大归新安兼简宪使卢处道学士四首 其四,宋代,俞德邻,
戋戋束帛贲丘阿,有几英雄入网罗。少室山人徵不起,贞元朝士已无多。
声光赫奕埋轮使,音调凄清扣角歌。倾盖相驩应恨晚,乔松千尺有丝萝。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 其二 缥缈峰,明代,文徵明,
薙草遥遵鹿兔踪,飞岚拂袖映疏松。平湖万顷玻璃色,落日千寻缥缈峰。
烟树吴都晴上掌,秋风云梦晚填胸。无烦咋指伤韩愈,尽有閒情在短筇。
题沈氏所藏石田临小米大姚江图,明代,文徵明,
春云沉空山有无,眼明见此姚江图。图穷烂漫得题字,照人百颗骊龙珠。
平生雅识敷文书,绍兴岁月仍不诬。岂知尤物能媒祸,茧纸兰亭已非故。
石翁信是学行人,能使邯郸还故步。忆昔憸人贿为囿,黩财更假狂阉手。
千里珍奇归捡括,故家旧物那容守。沈氏藏兹二百年,一相掣去心茫然。
谁言物聚必有散,手泽相关常累叹。未能一笑付忘弓,且喜百年还旧观。
岂余钝眼错颜标,抵掌真成孙叔敖。区区不独形模似,更存风骨骊黄外。
一时点笔迥通神,得非小米是前身。从来艺事关人品,敢谓今人非古人。
孟阳长蘅游西山又到虞山遥有此寄,明代,娄坚,
春游处处屐堪携,看遍青山暮霭低。
高兴又闻寻覆釜,伤心应不到藤溪。
梅花绽尽香犹远,柳叶开迟色未齐。
我怯轻寒身懒动,时传客至问幽栖。
读谢明滨明水寺诗慨然有契奉寄二首 其一,明代,卢楠,
谢公蹑石壁,扪萝入紫氛。逸兴满吴会,健笔凌千军。
英风邈谁俦,明滨千载群。憩游明水作,臭比芝兰芬。
海树建霞标,鹥鹭浮江濆。恍然潇湘思,挂此邹鲁云。
我梦忽见之,重袭若玄纁。长路阻会面,作诗识前门。
愧无云锦字,持此慰慇勤。
西堂杂咏次林世增隐君韵其一草履,明代,林廷玉,
淳朴苟得趣,贲饰奚能伦。菅蒯撷为屦,飞云谁复论。
朝踏清溪滨,暮拖归云村。或时礼缝掖,宁能知雁门。
松坞徐徐蹈,旋辟谭羲轩。堕指步雪中,不煦东方暾。
捆以给饔餐,何慕鲜醲昏。嗟嗟无怀民,俯仰俱忘言。
靡丽俗所尚,质素乃本源。贤者敦浇漓,风轨凛恒存。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