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暝花如雾,苍苍月照开。
梁空双燕睡,帘暗一萤来。
兵散谁家笛,人违此夜杯。
如何对清景,愁思却相催。
《和王校理夜坐》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愁思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诗中描述了池塘昏暗的景象,花朵如雾般绽放,月光苍苍照耀着花朵。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幽静、神秘的感觉。梁上的燕子成双成对地睡着,帘子遮挡住了一只萤火虫的光亮。这些描写增加了诗词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了夜晚的宁静和寂寞。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了战乱和离散的情景。兵士散去,笛声不再响起,人们离散,酒杯空空。这些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和离散所带来的痛苦和无奈。诗人在这个清幽的夜晚,面对美丽的景色,却被愁思所困扰,感叹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离散。
整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逝去时光的思考。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鸣。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马上见卖白莲者三首 其一,宋代,陈造,
引息度奇暑,风日正交战。淮乡六月春,嫣然担头见。
香凝素囊拆,湿馀清露泫。丰肤专正色,一忠百佞贱。
祝融乃司花,慰我红尘面。买归一杯适,得共黄葵荐。
次韵马参议留别,宋代,叶梦得,
戎车百两去难攀,秣马前驱矢石间。析木旧津吞朔易,神都新令愯完颜。
传声已报连三捷,触热那辞冒百艰。束缚会看擒颉利,灰钉何待执戎蛮。
清谈一笑时能共,妙语千篇未可删。缓带且从黄阁老,峨冠行奉紫宸班。
分携坐叹虚悬榻,老病怀归祇故山。他日小舟能过我,万峰深处有柴关。
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宋代,黄庭坚,
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双调】清江引,元代,马致远,
野兴
樵夫觉来山月底,钓叟来寻觅。你把柴斧抛,我把鱼船弃。寻取个稳便处闲坐地。
绿蓑衣紫罗袍谁是主,两件儿都无济,便作钓鱼人,也在风波里。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山禽晓来窗外啼,唤起山翁睡。恰道不如归,又叫行不得。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天之美禄谁不喜?偏则说刘伶醉,毕卓缚瓮边,李白沉江底。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楚霸王火烧了秦宫室,盖世英雄气。阴陵迷路时,船渡乌江际。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林泉隐居谁到此?有客清风至。会作山中相,不管人间事。争甚么半张名和纸!
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是搭儿快活闲住处。
【双调】新水令 风凰台上忆,元代,关汉卿,
风凰台上忆吹箫,似钱塘梦魂初觉。花月约,凤鸾交,半世疏狂,总做了一场懊。
【驻马听】黄诏奢豪,桑木剑熬乏古定刀;双郎穷薄,纸糊锹撅了点刚锹。怕不待争锋取债恋多娇,又索书名画字寻人保。枉徒劳,供钱买笑教人笑。
【落梅风】姨夫闹,咱便晓,君子不夺人之好。他揽定磨杆儿夸俏,推不动磨杆上自吊。
【步步娇】积趱下三十两通行鸦青钞,买取个大笠子粗麻罩。妆甚腰,眼落处和他契丹交。虽是不风骚,不到得着圈套。
【甜水令】佳人有意郎君俏,郎君没钞莺花恼。如今等惜花人弄巧,指不过美话儿排,虚科儿套,实心儿少。想着月下情,星前约,是则是花木瓜儿看好。李亚仙负心疾,郑元和下番早。
别和弟,宋代,刘敞,
暂会复远别,惆怅终无极。人生非神仙,岂有头不白。
维舟相邀宿,淮水风浪黑。辗转不复眠,四听人尽息。
丈夫非怀安,少壮宜努力。况子行多欢,自怪情不怿。
谁言冬宵永,达旦才顷刻。鸡鸣日光出,握手各南北。
仰谢云中雁,群飞接羽翼。何以纾我怀,作诗寄相忆。
游云盖寺,宋代,郭祥正,
名山寺多占,此寺山尤名。妙云镇弥覆,层层结缦缨。
日光昼微开,灿射黄金城。木老枝叶简,水长音韵清。
五峰如绀莲,中有楼殿横。是必龙华宫,禅禅悟无生。
一灯破群暗,众灯迭相明。纷空素葩坠,悲晚孤猿惊。
予方困邅途,寓宿骨已轻。愿言永栖此,读尽宝藏经。
顾盼适所适,了绝物外营。马秣仆亦饭,奈何催北征。
良月十六日以祈晴宿斋郊坛寺僧拉登梅岩读高孝两朝宸翰记事,宋代,程公许,
祝册颁九重,郊丘以晴祷。小臣职骏奔,单车倦涂潦。
崇阜踰巘崿,层坛敷秸藁。中兴念经始,面势若天造。
涛云日两潮,幄雾山四抱。袍毳亦可人,杖藜共幽讨。
枯梅傲岩晚,阴壑得寒早。勋华昔同来,奎文绚丽藻。
山灵沐高泽,虹彩轶晴昊。苔蹊几窘步,棕干撑健倒。
嵌窦咽泉流,金石韵击考。斋庐耿灯青,檐花垂带缟。
苦怜风力痴,未快霾阴扫。排云出乌轮,测景进黄道。
六合还清明,烟霞愿投老。
好女儿·恨结眉峰,宋代,仇远,
恨结眉峰。两抹青浓。不忺人、昨夜曾中酒,甚小蛮绿困,太真红醉,肯嫁东风。无奈游丝堕蕊,尽日□逐花蓬。把西园、斗草芳期阻,怕明朝微雨,庭莎翠滑,湿透莲弓。
送徵明计偕御试,明代,祝允明,
恭人当远别,思念畏寅送。讵惟离群怅,吴邦去光重。
奇珍不横道,遄为宗庙用。君其保气体,讯问慰寤梦。
鄙夫谁向扣,日益守空空。时来玩鹓雏,頫仰见翔凤。
怠赋李陵诗,愿为王褒颂。
读谢明滨明水寺诗慨然有契奉寄二首 其一,明代,卢楠,
谢公蹑石壁,扪萝入紫氛。逸兴满吴会,健笔凌千军。
英风邈谁俦,明滨千载群。憩游明水作,臭比芝兰芬。
海树建霞标,鹥鹭浮江濆。恍然潇湘思,挂此邹鲁云。
我梦忽见之,重袭若玄纁。长路阻会面,作诗识前门。
愧无云锦字,持此慰慇勤。
夏日宴集宋宝山别墅留赠三首 其三,明代,王廷陈,
丈人屏迹此林中,开径唯将蒋诩同。地静鸣筇窥鹳鹤,日高隐蓐任儿童。
巾车欲返贪乘月,枕簟频移遣就风。向客举觞浑不尽,料君馀兴属邻翁。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