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南,桂岭北,衡山连延潇湘黑。中有祝融如髻鬟,嵯峨七十二峰间。
祝融不自知,千山万山如回环。回环面面芙蓉里,俨如天仙朝紫皇,千官百辟遥相望。
半夜每瞻东海日,六月常飞满树霜。龙拿凤攫熊虎掷,云生雾灭何时极。
我来正值太平时,况有山僧似畴昔。凭高一览四海空,草间培塿安足雄。
盘盘罗汉台,翕翕炎帝宫。复恐九天上,视我如井中。
朔风日夜相腾蹙,谷老崖坚松柏秃。古来铁瓦尽飘扬,山上至今犹板屋。
山僧劝我歌,我歌徒自伤。天下五岳嵩中央,此山与我俱南疆。
我今三十始一见,北望中原天更长。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雨霖铃 芭蕉,次柳屯田韵,清代,吴湖帆,
绿窗情切。听潇潇雨、乍引还歇。今宵暗把凉思,拚尽付、红心抽发。
叶底秋声更苦,和蛩语低咽。叹旧事、隍下迷离,鹿梦初醒粉墙阔。
诗题凤尾伤离别。问谁知、倚石愁时节。空嗟美景迟暮,经几度、卷风迎月。
满院飕飕,犹记邀凉簟枕曾设。对半纸、修竹弹文,怨语何从说。
乡士李英才得老潘墨法善作墨梅复喜作诗艮斋目以三奇赠之七字予复同赋云,宋代,杨万里,
吾乡李君磊嵬胸,夜持云梯倚秋空。月中夺得修月斧,斫倒南山千岁松。
束归丹灶和玉桂,燧出绿雾霏鸾龙。捣成玄圭与苍璧,洒作横枝岁寒色。
庾岭霜林和靖园,掇入生绡供戏剧。幻松作璧璧作梅,豪气勃郁尚不开。
琼艘满釂梅雪下,吐出西湖有声画。
东园新种桃李,结子成阴,喜而赋之,宋代,杨万里,
桃李今春胜去春,添新换旧却重新。冥搜奇特根窠底,妙简团栾树子匀。
移处带花非差事,登时著子亦娱人。坡云十载方成荫,未解诚斋别有神。
万寿寺避暑读书,宋代,赵孟坚,
梵寺斋殿深,屋古洞阴冷。
火云自空飞,此地暑尽屏。
乍至心已清,坐久体如冰。
官清务乃简,居易事亦省。
是为臭味同,玉碎金无矿。
萧闲日追随,论辩当修省。
展书相对读,佳处击节猛。
舆{上白下士}谓前兹,文会无计盛。
觞咏直寄耳,沈湎夫岂肯。
过从奚厌密,交通久尔敬。
无令数斯疏,此语共知警。
寄林教授龟从,宋代,王迈,
我生麋鹿群,岩穴性所乐。寓城看病女,踪迹良踸踔。
神明倘见怜,医药须课效。便当归旧庐,谁爱入此闹。
炎暑甚蒸炮,矮屋如笼罩。欠伸尺蠖形,低垂木鸡貌。
清晨得君书,衔系新州教。慈恩叙同年,转盼梦一觉。
我于端平初,蓬山叨直儤。批鳞咈神龙,编须犯关豹。
一斥褫三官,连年绝廪稍。我罪坐狂愚,令受人系敲。
君胡二十年,无由极比较。今又深入南,正坐不能巧。
群儿益纷拿,疾足逞超趠。我辈履羊肠,所历极确硗。
宦海走千帆,好风纵篙棹。我辈航一苇,无缘出泥淖。
世道日以艰,大厦摧栋桡。边尘日以纷,冲梯设矢炮。
逆潮陆成渊,苦旱水飞窖。饿莩盈通途,骄儿纵烈爆。
君视此何时,有官如荷校。犹戒我韬藏,前尤勿再效。
良玉不受焚,直木不畏挠。命当安穷通,义当守忠孝。
久别诵吾诗,君心独无恔。
邑令招讲上元故事与簿尉同赋二首 其一,宋代,程公许,
星弁荧煌鼎足三,河阳春意十分添。和衷总是清时瑞,令节应须乐事兼。
山径晚陪琼玉佩,讼堂夜醉水晶帘。羽书撤警年方熟,剩折梅花插帽檐。
马益之邀陈子山应奉秦景容县尹江上看花二公竹枝歌予亦作数首 其九,明代,时太初,
松江水碧碧如天,水上行人坐画船。记得吴儿《竹枝》调,为君高唱百花前。
水龙吟 拱北楼呈汉臣学士 郁氏续书画题跋记,宋代,鲜于枢,
倚空金碧崔嵬,凤山直下如拳小。仰瞻天阙,北辰不动,众星环绕。唤起群聋,铜龙警夜,灵鼍催晓。自鸱夷去后,狂澜未息,从此压,潮头倒。回睨呀然双璧,问遗踪劫灰如扫。三吴形胜,千年壮观,地灵天巧。航海梯山,献琛效贡,每繇斯道。惜无人健笔,载歌谣事,诧东南好。
甲戌岁朝明日立春东坡元日诗有土牛明日莫辞春之句因以为韵赋七诗 其六,明代,文徵明,
开岁四十五,吾行已云衰。岂乏青云志,老大难为期。
学道苦无成,白首操文辞。东风汎碧草,缅然起遐思。
重寄内二首 其一,明代,卢楠,
青山横东郭,白水流城西。欲济微舟楫,缅眺少丹梯。
唯当见明月,相思俱沉迷。此时遥相望,知汝流玉啼。
浮尘暗芳鉴,蛛网生兰闺。一身在罿罻,八翼垂沙泥。
汝非蔡琰人,长跪解羁栖。好为小儿女,倾心听天题。
白日有返光,出云还旧溪。会面秋风前,勿作频酸嘶。
甲午元宵予奉会于池亭承诸公乘雪见过分得五言绝句体四首因以奉谢 其三,明代,湛若水,
主办逡巡酒,天开顷刻花。雪光瑶海月,灯映赤城霞。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