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混拍堤瓜蔓水,轩轩衔尾挂樯船。
使君东下只朝夕,父老走迎无後先。
古堞秋耕拾铜镞,长淮瀑雨入壕莲。
鸣猿舞鹤仍持去,不忆承明夜直眠。
混混拍堤瓜蔓水,
轩轩衔尾挂樯船。
使君东下只朝夕,
父老走迎无後先。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场景,诗人通过描写水中的瓜蔓和船只,表达了对石昌言学士的送别之情。瓜蔓随波荡漾,船只在水中轻轻摇摆,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离别的情景。
使君东下只朝夕,父老走迎无後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石昌言学士东下的祝福和对他的敬佩之情。使君即指石昌言学士,他东下表示他要前往东方,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父老们纷纷前来送行,表示对他的尊敬和赞赏。
古堞秋耕拾铜镞,
长淮瀑雨入壕莲。
鸣猿舞鹤仍持去,
不忆承明夜直眠。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一些景物和动物,通过这些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石昌言学士的祝福和希望他能够在远方取得更大的成就。古堞秋耕拾铜镞,长淮瀑雨入壕莲,描绘了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寓意着丰收和繁荣。鸣猿舞鹤仍持去,不忆承明夜直眠,表达了对石昌言学士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在远方继续奋发向前,不忘初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离别的情景和对石昌言学士的祝福,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佩和对他未来的期望。同时,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动物,诗人也展现了对美好生活和繁荣的向往。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挽右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赠开府仪同三司孙公二首 其一,宋代,刘摰,
岑令神情竭,裴公柱石衰。国贪黄发旧,身负赤松期。
人也将安仰,天乎不慭遗。延和听诏语,深见两宫悲。
赠巽中,宋代,释德洪,
道人少小来庐山,水光山色供盘餐。坐令山水秀杰气,缭绕胸中成块抟。
我初未识已嗟骇,誇声万口锋刃攒。故人坐上适相值,妙语生我世间欢。
新诗脱口划如霓,奋毫狂赴龙蛇钻。翩翩奕奕出意外,剽然茅屋翻狂澜。
切疑汤休蹲舌底,又疑醉素戏笔端。作诗问君觅奇字,留待老年偎日看。
情人节次韵黄仲则绮怀赠瑶十六首 其二,近现代,刘雄,
木有连枝犀有灵,两心印处欲无屏。能醒顽石因情至,已伏妖金令意宁。
此夜独归犯冰雪,他时共烛在居停。只应碧海青天上,认取当窗窈窕星。
览资政富公新诗,宋代,韩琦,
贤辅于朝廷,中外唯所用。中则翊万枢,天业日以重。
外则泰一方,君治亦云共。公今得淮康,大厦辍隆栋。
惠政聊一施,万室绝愁痛。狱讼不复烦,甘脆诚足奉。
优游为文章,六义本规讽。长篇灿臣轴,邮驿邈见送。
发函捧琼瑰,再拜喜吟诵。高调既古雅,奇格复豪纵。
钧天张广乐,累夕骇谷梦。宛马历夷途,万里不可控。
李杜若复生,屈伏事非恐。况夫浅浅流,固莫测源洞。
何时衮衣归,瞻望慰民众。事业追夔龙,风烈陋姚宋。
曰赓元首歌,间助薰琴弄。太平告成功,郊庙形嘉颂。
九奏人神和,舞兽而仪凤。休闻狼跋诗,万世发长恸。
和王微之赴韩持国燕集,宋代,范纯仁,
颍川太守无羁束,为政课卑才第六。里中耆旧六七翁,渐閒勇退皆高躅。
独愧衰疲掌民社,谩拥熊轩驾丹毂。身病何由安百姓,才薄岂当尸厚禄。
巧匠居旁只坐观,老手真能袖间缩。唯有过从相爱心,青松不肯更寒燠。
韩公开宴坐高堂,帐帟垂红窗绮绿。帘深不散玉炉香,夜长屡剪铜盘烛。
从容谈笑杂笙歌,烂熳肴烝兼海陆。翩翩舞态学惊鸿,嘹喨龙吟出横竹。
与公进退晚相同,曾共忧勤参大麓。酒量从兹减壮年,岂复长鲸吞百谷。
兴来犹勉奉公欢,金尊未釂先颓玉。且同万物乐时康,况慕诸君知止足。
望九华山寄夏公酉,宋代,郭祥正,
扁舟溯南江,群山渐秀发。遥瞻九华峰,点点出天末。
迤逦见雄奇,平地犀尖拔。夕阳凝紫烟,仙簪聚鸦发。
又疑碧莲花,倒插黄金阙。想像终未工,灵襟谩超越。
矧彼山中人,了与尘事绝。采秀既忘年,道授飞仙说。
世间名任高,物外缘皆灭。百忧眷薄禄,我辈志已屑。
趋荣羞捷途,就卑老刚节。雅知名山乐,勇往胡未决。
此兴待君论,青衫可偕裂。
杨都官知随阳君自蜀守为计倅既而出郡,宋代,宋祁,
栈道回忠驭,牢盆干计赀。文书三署草,兄弟五常眉。
遽尔分符竹,欣然捧诏芝。疾驱关外传,奉引汉东旗。
夕月同离恨,春膏遍我私。他年五君咏,应记阮咸麾。
某比以笔劄逋缓应酬为劳且闻有露章荐留者才伯贻诗见戏辄亦用韵解嘲 其三,明代,文徵明,
千年处士说林逋,漫有声名达帝都。只辨梅花新句好,莫论封禅有书无。
叶茂林,明代,卢若腾,
叶茂林,报主颈血怨主心,心心爱主翻成怨,为主不死辱更深;
慷慨刎喉先主死,焉能视主汤火燖。嗟哉累累若若辈,身濡鲜血献黄金;
缓死须臾竟死矣,遗臭万年讵可任。惟有茂林终不死,长使忠义发哀吟。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