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生潭上云,空望山中雨。
湛湛陈桂樽,坎坎奏鼍鼓。
萧萧灵风来,蹲蹲祝郎舞。
莫言春作迟,但念寒滩阻。
何当发泉源,绿水浸沙渚。
不与农者期,自将舟人语。
定作榜歌行,暮投丹湖浦。
瞻祠草树失,认岭烟霞吐。
平吞东南吴,远带西北楚。
川泽见坡陁,龙蛇蹙鳞膂。
人经兴寤叹,事往成前古,
考碑何验今,涂马立空庑。
余知骨相贫,岂敢望冥许。
愿乘溪流深,滂沛随彻俎。
没有长潭上说,空望山中下雨。
湛湛陈桂酒,坎坎奏鼍鼓。
萧萧灵风来,蹲蹲祝郎舞。
莫言春作慢,但想到寒冷滩险。
为什么会从源头,绿色水浸沙洲。
不给农民的期望,从将船上的人说话。
定作榜歌行,暮投丹湖浦。
瞻祠草树失去,认岭风景吐。
平吞东南吴,远带西楚国的北方。
川泽看到坡陁,龙蛇缩小鱼脊骨。
人经兴醒叹息,往事成古代,
考碑如何验证现在,泥马立空中走廊。
我知道骨相贫穷,怎么敢指望冥同意。
愿乘溪流深,浩浩荡荡随即撤俎。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辨水,清代,牛焘,
君不见,东坡调水传佳话,全凭清浊分流派。甘美香冽天一生,沁人诗骨清人肺。
又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石水斗泥资灌溉。有时汲之供烹啜,不闻饮者比沆瀣。
镇沅斥卤少清流,为渟为渊性不侔。山溪径雨尽泥滓,井泉不搅清且浏。
人言井水多瘴疠,溪流虽浊不生忧。愚者传疑智者信,倒置流品付悠悠。
此乡瘴气由山毒,蛇涎雀酡盈沟渎。污地浊泽此蒙泉,山薮藏疾当暑酷。
滂沱一刷延溪满,溲勃何用勤渗漉。乡人晨昏剧饮此,荣卫安可容黪黩。
此时幸有未枯井,无尘无垢可鉴影。舍此取彼胡为乎,一清一浊君试饮。
吁嗟乎,古人品水重八德,陆公名泉亦难得。但看扬子江水尽狂澜,有人江底汲取临不测。
绿珠词,明代,江源,
主家富敌国,金谷年年春。楼台艳罗绮,交疏镂檀沉。
黄金易歌笑,明珠买妾身。火浣裁舞衣,珊瑚如拆薪。
一朝祸凶竖,无乃为妾嗔。捐驱尚可惜,未足酬主恩。
昨日掌中珠,今日掌中珠,今日道上尘。女子犹乃尔,区区徒美新。
凤凰台上忆吹箫 秋夕,清代,吴兰畹,
凉魄孤悬,暗虫低诉,纱笼篆缕空凝。正鹤寥琴寂,絮语馀温。
又是商飙做冷。声声雁,凄断湘滨。阑干倚,新愁旧梦,付与诗魂。
青青。镜中鬓影,瘦损一丝丝,晕上秋痕。只药炉茶鼎,静伴寒灯。
多少腻红剩绿,恁耐得、风雨朝昏。晶帘悄,微吟浅醉,莫道酸辛。
蜡梅一首赠赵景贶(〔一题:次履常蜡梅韵。,宋代,苏轼,
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
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
天工变化谁得知,我亦儿嬉作小诗。
君不见万松岭上黄千叶,玉蕊檀心两奇绝。
醉中不觉度千山,夜闻梅香失醉眠。
归来却梦寻花去,梦里花仙觅奇句。
此间风物属诗人,我老不饮当付君。
君行适吴我适越,笑指西湖作衣钵。
海若招赏其家园梅花即和予宝岩诗韵再索同作,清代,全祖望,
自我西郊归,昕夕苦晦冥。少霁逢佳招,梅花亦眼明。
主人玉雪肠,与花共空冷。读我游录罢,赏我硬语横。
沽酒出上库,乂鱼自曾冰。一笑问此间,孰与山花清。
一番又一番,花事如践更。诗人坐此忙,往复相和鸣。
栩栩罗浮梦,不远在阶楹。底须蜡五两,跋履求遥馨。
况君有家山,蛾绿堪移情。双双对梅花,卧游无阴晴。
山梅如野鹜,每以萧散称。园梅如家鸡,易为物色经。
诗人两不厌,东鹜还西萦。所惭思力蹇,莫窥昔贤扃。
孤山一字妙,直掩江郎庭。微吟尚未竟,暮云与花平。
连朝荔子蜻,乘潮上南溟。雄视江鳐柱,风味夸膳丞。
梅花校资格,本不同时生。乃以迟暮故,而得通姓名。
相逢成粲者,鼎足称三星。我亦遂倾尊,肯复遗奇零。
花寒香更古,客醉眼各青。醉影同横斜,寒光愈骞腾。
吟罢再呼酒,一卮酹长庚。大造有清气,梅花所以成。
诗人分其半,谁歉复谁盈。何不竟化身,并作一体呈。
朱鸟天中来,有光何昭荧。莫随流莺醉,愧彼古梅醒。
一醒一醉间,顾盻良娉婷。春光渐可溯,夕阳满都亭。
吾侪亦恼乱,何以偃柴荆。醉即瞑花下,醒即寻诗盟。
李郎和我句,清妙如阴铿。险韵枯绝处,梅花默效灵。
我鼓已衰竭,几将陷阴陵。梅花如有知,亦恐攒眉听。
座中张公子,五言擅希声。愿君再挑战,莫令凭长城。
题常宁黄令洒然堂,宋代,刘攽,
叔度万顷陂,清浊谁能料。割鸡用牛刀,吾亦寄一笑。
示我林下诗,笔力勇奔峭。故知才者心,玩好必同调。
岑岑青玉竿,千百壮非少。清风扫埃尘,日影金色照。
环墀发寒泉,霜剑初脱鞘。枕流不枕石,俯仰穷听眺。
上堂梵呗声,空寂总众妙。兹亦忘言徒,领理会其要。
翔禽竟来集,狐猿远相啸。不作问鵩翁,刻意湘累吊。
苦雨,宋代,毕仲游,
阴云藏雨来,风吼如海潮。乖龙喜当路,下雨连三霄。
平河忽瀰漫,不见城东桥。蛰者灌其穴,飞者飘其巢。
惟有鱼与鳖,得势饶腥臊。虽闻雷霆震,若有鬼神号。
禾丰不得敛,穗湿依生苗。农家堵户叹,始觉虚勤劳。
乖龙莫之悟,自谓膏泽饶。始知旱魃虐,未得如雨妖。
续感兴二十五首 其十八,宋代,方一夔,
文章不用世,毫端弄春妍。满听疑可采,蹑空若浮烟。
君尹西都日,琅琅贾董篇。如种田得谷,如凿井得泉。
子虚与大人,缥缈淩云仙。簜节病桑梓,不置巢边鸢。
问君取士意,取士当谁先。勿取春华艳,祇取秋柏坚。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