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程安抚

作者:陈造(宋代)

归袖翩翩去谁御,篝灯荧荧翳复吐。

取道言从草市西,问津更访修竹坞。

残梦欻过均州山,杀更尚数襄阳鼓。

盎盎屯云连远岫,剪剪北风斜细雨。

袖手缩颈寒可胜,羡杀昨宵宿僧宇。

伏龙一炊随分饱,小市居民无醢脯。

孔明栖遁此其地,有庙才馀十里所。

侧望缚足欠一往,不得持杯吊忠甫。

鹿门三岘率如此,何者不为积阴阻。

行行野香间幽艳,晤对未用嗟无侣。

栎林森疎陂渌净,江梅水仙争媚妩。

殿秋迎腊太早计,花神今岁良夸诩。

黄堂交笔为尔吟,题品再三犹记不。

天涯骤作悬麻势,但听人家拥炉语。

寂寂关门唤大应,青钱可能沾重糈。

夺炀争席吾敢校,定知楚俗轻羁旅。

土风人情管头好,不比阳阿辄相遻。

馈浆亦有白首翁,束緼乃得青裙女。

推枕每被荒鸡催,捉鞭动与寒雁伍。

东村西里无乾地,上山下山泥油股。

隶厮任辇起复僵,登顿连朝吾愧汝。

空荒颇怪人迹绝,撩乱俄惊雪花舞。

搅絮铺盐疑变幻,寒壑漫山太荧侮。

瀰漫六幕眩明灭,梦汞两间迷仰俯。

山川映带巧装镂,林薮斓斑几纂组。

麋鹿廖骤鸟乌骇,颉颃猎夫布置罟。

脚毛罥羽不遗力。割鲜倒瓶供快茹。

人间壮观今创见,城市蔽亏无此睹。

跨驴索句信能事,还忆词坛有盟主。

风云月露溢缃素,膏馥芳鲜存肺腑。

大笔轩轩轧时杰,新篇衮衮流乐府。

击节长哦风为传,吮漱天籁含宫羽。

雪神风师底颜面,解渠严冷聊夸与。

雾扫天开一弹指,烛龙扬辉上琼圃。

劳勤惬快初不意,倏忽起灭嗟如许。

及兹追悔前两日,浪唶萍蓬悲兕虎。

谷成重到昔所安,令昔存旧犹比数。

黄昏剥啄门为启,盘卧肥羊榼佳醑。

他时回首追陈迹,可无甲子记毫楮。

岁乘赤蛇月就盈,中浣之后厥壬午。

53

诗文译文

把衣袖翩翩离去谁统治,灯笼亮光遮蔽又吐。

取道话从草市西,探访重新访问长竹坞。

残梦忽然到均州山,另外还有几个襄阳鼓了。

盎盎屯云连远帕,剪剪北风斜细雨。

袖手缩颈可以战胜寒冷,昨天晚上住在和尚宇羡杀死。

伏龙一饭随分饱,小城市居民没有肉和肉。

诸葛亮隐居这个地方,有庙才能多十里的地方。

侧望绑脚欠一去,不能拿杯安慰忠诚甫。

鹿门三岘率如此,怎么能不为积阴受阻。

走野香中幽艳,晤对未用感叹没有伴侣。

栎林森林国内破渌净,江梅水仙争妩媚娇美。

殿秋迎腊太早计划,花神今年好夸耀。

黄堂交笔为你歌唱,品评再三还是记不。

天涯突然作悬麻势力,只听人家拥炉对。

寂静关门叫大应,青钱可能被重光彩。

夺场争席我不敢计较,确定知道楚俗轻寄居。

风俗民情管头好,没有比阳阿总是逢。

送浆也有白头翁,束緼才得到青裙女。

推枕经常被荒鸡催,握着鞭子行动与寒雁伍。

东村西里没有干地,上山下山泥油股。

奴隶仆人任举起来又跌倒,登顿连朝我对不起你。

空荒很奇怪人绝迹,撩乱俄惊雪花舞。

搅拌棉絮铺盐怀疑变幻,寒谷漫山太敢戏弄。

弥漫六幕炫耀聪明了,梦见汞之间迷仰俯。

山川映衬巧装雕刻,森林斓斑几乎丝带。

麋鹿廖突然乌鸦惊骇,颉颃猎人布置网。

脚毛缠绕羽不给力。

割鲜倒瓶供应快吃。

人间壮观现在创见,城市没有这样看到遮蔽。

骑着驴索句相信能做的事,还记得词坛有盟主。

风云月露溢出黄色素,膏馥芳很少存在近亲。

大笔轩车轧时杰,新篇滔滔不绝流乐府。

拍子长哦风为传,吮吸冲刷天籁含宫羽。

雪神风师底脸,解除渠严厉冷且夸张和。

雾扫天开一弹手指,烛龙扬辉上琼园。

勤劳满足节起初不意,忽然起灭啊这么多。

到现在后悔前两天,是啊萍蓬悲犀牛和老虎。

谷成重到从前所安,让过去保存旧跟数。

黄昏敲门声门被打开,盘卧肥羊肉容器好美酒。

将来回首追陈迹,可以无甲子记笔纸。

年乘赤蛇月就满,中洗去的后面那日。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其他诗经

寄中书洪益中梦菊先生四首 其三

作者:曹义(明代)

寄中书洪益中梦菊先生四首 其三,明代,曹义,

望入天台客路长,江云野树思茫茫。别来每叹光阴速,屈指于今巳十霜。

6

漳浦黄忠烈公夫人蔡氏写生画卷诗十首 其二

漳浦黄忠烈公夫人蔡氏写生画卷诗十首 其二,清代,全祖望,

岿岿石翁,霜松雪柏。冶春之姿,非我阡陌。大涤洞天,时雨沾益。

虽复桃李,亦生骨力。书带环之,懋昭明德。不言成蹊,同岑一脉。

函杖之阴,女贞所宅。接叶交柯,寒芒正色。

60

祭酒谢芳石先生祖母获旌门喜 其五

作者:林光(明代)

祭酒谢芳石先生祖母获旌门喜 其五,明代,林光,

谁道君门万里遥,君恩寸尺也难消。非缘截发天无二,安得旌门诏有条。

节义昭彰孙子职,纲常扶植圣明朝。贞嫠自古皆无为,九死何心向紫霄。

86

忆上杭旧游 其一

忆上杭旧游 其一,清代,丘逢甲,

前年记作上杭游,路入林塘境便幽。三宿空桑吾不厌,春灯山寺话神州。

87

诉衷情(重台梅)

诉衷情(重台梅),宋代,赵长卿,

檀心刻玉几千重。开处对房栊。黄昏淡月笼艳,香与酒争浓。
宜轻素,鄙轻红。思无穷。化工著意,南南北北,一种东风。

88

台城路(饯干寿道应举)

作者:张炎(宋代)

台城路(饯干寿道应举),宋代,张炎,

几年槐市槐花冷,天风又还吹起。故箧重寻,闲书再整,犹记灯窗滋味。浑如梦里。见说道如今,早催行李。快买扁舟,第一桥边趁流水。
阳关须是醉酒,柳条休要折,争似攀桂。旧有家声,荣看世美,方了平生英气。琼林宴喜。带雪絮归来,满庭春意。事业方新,大鹏九万里。

98

长亭怨(旧居有感)

作者:张炎(宋代)

长亭怨(旧居有感),宋代,张炎,

望花外、小桥流水,门巷愔愔,玉箫声绝。鹤去台空,佩环何处弄明月。十年前事,愁千折、心情顿别。露粉风香谁为主,都成消歇。
凄咽。晓窗分袂处,同把带鸳亲结。江空岁晚,便忘了、尊前曾说。恨西风不庇寒蝉,便扫尽、一林残叶。谢杨柳多情,还有绿阴时节。

88

月下笛

月下笛,宋代,彭元逊,

江上行人,竹间茅屋,下临深窈。春风袅袅,翠鬟窥树犹小。遥迎近倚,归还顾、分付横枝未了。扁舟却去,中流回首,惊散飞鸟。
重踏新亭屐齿,耿山抱孤城,月来华表。鸡声人语,隔江相半歌笑。壮游历历,同高李、未拟诗成草草。长桥外,有醒人吹笛,并在霜晓。

25

别海南黎民表

作者:苏轼(宋代)

别海南黎民表,宋代,苏轼,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55

杂咏四首 其四

作者:陆游(宋代)

杂咏四首 其四,宋代,陆游,

世事盛衰谁得知,惠陵烟草掩柴扉。陵边人家丛竹里,灯火喧呼迎妇归。

77

作者:陆游(宋代)

鸥,宋代,陆游,

海上轻鸥何处寻?烟波万里信浮沉。

今朝忽向船头见,消尽平生得丧心。

88

跋悟空道人墨迹

跋悟空道人墨迹,宋代,杨万里,

葱岭书如积,银钩墨尚新。

前身虞学士,今代卫夫人。

曲水修兰禊,明珠采洛神。

更令添此帖,急就不须珍。

60

晚宿杨隑舟中怀鲁客

作者:王翰(唐代)

晚宿杨隑舟中怀鲁客,唐代,王翰,

萤度星依草,鸥来雪满汀。故人不可见,天际乱山青。

61

章懿皇太后挽辞二首 其一

作者:韩琦(宋代)

章懿皇太后挽辞二首 其一,宋代,韩琦,

外族传仙系,中闺著德容。瑞符衣覆玉,懿范史编彤。

天阔云埋仗,秋高露泣松。宸心望归驾,沧海晦三峰。

13

夏夜怀赵灵秀

作者:徐玑(宋代)

夏夜怀赵灵秀,宋代,徐玑,

古郡草为城,怀贤隔此扃。

水风凉远树,河影动疏星。

江国晴独润,烟林暮转青。

荷锄曾有约,独喜带骚经。

94

次韵衡州先生岁除前三日席上两绝句 其二

作者:赵蕃(宋代)

次韵衡州先生岁除前三日席上两绝句 其二,宋代,赵蕃,

非无旷野堪犁具,亦有清江可钓丝。为底崎岖衡岳路,良由寐寤竹斋时。

31

病中辱圣从龙图侍郎见访闻便赴西州不及款曲偶成五言奉呈

作者:刘敞(宋代)

病中辱圣从龙图侍郎见访闻便赴西州不及款曲偶成五言奉呈,宋代,刘敞,

衰病淹岁晚,分飞愁远行。能回长者辙,因见故人情。

后会知何地,相看疑此生。不为习凿齿,应作左丘明。

73

祀马将军竹枝辞

祀马将军竹枝辞,宋代,马之纯,

草头无数入松山,一遇将军都败还。

试问当初战术何所,将军岩下水犹殷。

30

题资福院平绿轩

题资福院平绿轩,宋代,王益祥,

太室无馀地,生涯小有天。

推窗成旷阔,俯槛绕清涟。

载酒日边客,闻歌柳外船。

隔墙人易与,胜著买山钱。

87

临江仙·幸自不须端帖子

临江仙·幸自不须端帖子,宋代,刘辰翁,

幸自不须端帖子,闲中一句如无。爱他午日午时书。惟应三五字,便是辟兵符。久雨石鲸未没,小风纨扇相疏。邀朋一笑共菖蒲。去年初禁酒,今日漫提壶。

24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