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师文和郡侯喜雨诗次其韵

作者:陈造(宋代)

涛波襄陵尚霖雨,龙伯不省田家苦。

官中出镪瘗流尸,内地之民无宅土。

京邑本根枝外邦,渠侬枵虚闯官仓。

流亡可饱骨可肉,县官仁爱吏慈祥。

古来畏天灾无小,迄令百颦馀一笑。

阳愆阴伏谁致此,共说群憸投有昊。

一昨雩祷饭不荤,神祠佛屋香炷氲。

霓望朝昏耐跼蹐,风传真赝长纷纭。

我归得同郡人乐,愍农喜雨收奇作。

想摩鲸牙凌浩荡,更穿月胁翔辽邈。

吾帮不熟农告功,溜匙云子行沾侬。

小儿解谢倩人诮,搜镌径欲分吾穷。

乃公拙无尺一召,他日当归有先当。

耕牛先后计未失,谁谓山林迹如扫。

世人二五不知十,赴争夺场不遗力。

分表营营竟何补,截趾适屦山藏泽。

黄堂诗老民所天,秋来衢路有醉眠。

乐职未赋吾歉然,人言此笔须臞仙。

小草可录寸有长,会从之游据胡床。

蜂腰鹤膝容探汤,借儿茹胾升公堂。

43

诗文译文

波涛襄陵还有大雨,龙伯不省农家苦。

官中拿出银子埋死尸,内地的人民没有住宅土地。

京城根本枝叶外国,他侬饿虚闯过官仓。

流亡可以吃饱肉骨头可以,县官员们慈祥仁爱。

自古以来害怕天灾无小,直到让百皱馀一笑。

阳违反隐私谁造成这,共对一群奸佞投有昊。

昨天求雨的雩祭饭不荤,神祠佛屋香炷氯。

霓望朝昏耐拘束,风中传真假长纷争。

我归到同郡人快乐,同情农民喜欢下雨收奇作。

想摩鲸牙凌浩荡,再穿月威胁翔辽邀。

我帮不成熟农告诉功,溜匙说子行沾侬。

小子向倩人讥诮,搜刻直接要分我穷。

就公笨拙无尺一把,一天在回家之前会有。

耕牛先后计没有失去,谁说山林迹像扫。

世人二五不知十,去争夺场不给力。

分表忙碌竟有什么好处,削足适屦山藏泽。

黄堂诗老百姓的天,秋天来到街道上有醉眠。

乐职没有赋我不好意思地,人们说这个文章必须腥仙。

小草可以记录寸有长,会从之游坐在胡床上。

蜂腰鹤膝容探汤,借用小孩吃肉块上公堂。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其他诗经

灵泉行二首 其二

作者:郝经(元代)

灵泉行二首 其二,元代,郝经,

萧萧弓剑秋山行,老玉破碎前相迎。石蛇绕径入烟树,一天忽在青山层。

三岩鼎峙势欲坠,元气突兀彊拄撑。相君坐定从官列,游子乘兴穷其登。

穿云石磴上方远,忽入洞窟行幽冥。黑风吹衣出大隧,泉源湛彻光泚清。

翛然溅弄胸次豁,一匊流尽千年酲。凭高悠悠肆遐瞩,天宇旷阔秋毫明。

泰山西来忽中断,翳翳桑土西南平。须臾挝鼓震虚谷,尊酒坐啸还同倾。

醉歌扣碎一明月,欲入碧海骑长鲸。

14

沁园春

沁园春,宋代,黄庭坚,

把我身心,为伊烦恼,算天便知。恨一回相见,百方做计,未能偎倚,早觅东西。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著无由得近伊。添憔悴,镇花销翠减,玉瘦香肌。
奴儿。又有行期。你去即无妨我共谁。向眼前常见,心犹未足,怎生禁得,真个分离。地角天涯,我随君去。掘井为盟无改移。君须是,做些儿相度,莫待临时。

57

祝英台近(重过西湖书所见)

作者:张炎(宋代)

祝英台近(重过西湖书所见),宋代,张炎,

水西船,山北酒,多为买春去。事与云消,飞过旧时雨。谩留一掬相思,待题红叶,奈红叶、更无题处。
正延伫。乱花浑不知名,娇小未成语。短棹轻装,逢迎段桥路。那知杨柳风流,柳犹如此,更休道、少年张绪。

86

朝中措(人日蟆颐席间和韵)

作者:李壁(宋代)

朝中措(人日蟆颐席间和韵),宋代,李壁,

东风歌吹发重闉。飞旆入山新。小雨不妨酥润,江头一并霜晴。
年年心似,输他钗燕,蟠带迎春。怎得樽前避酒,史君精鉴如神。

83

沁园春(寿太守·十二月十三日)

沁园春(寿太守·十二月十三日),宋代,刘子实,

腊后寒收,柳眼青归,梅花笑生。正阳和有脚,日边送暖,洪钧换轴,天上回星。试巧春盘,介眉春酒,生意从头乐意新。须知道,是东风近也,玉燕逢辰。
举头阊阖开明。便稳驾轻车熟路行。向玉堂青琐,从容洒翰,长淮赤壁,谈笑麾兵。周洛犹尘,商岩未雨,天下苍生望太平。休盘涧,任清溪九曲,不放舟横。

26

沁园春·北城晚

作者:陆震(清代)

沁园春·北城晚,清代,陆震,

十月荒乡,海气增寒,晚眺层楼。正西风飒飒,千林木落,斜阳澹澹,万井烟浮。

侧帽微吟,凭阑北望,顿起边关万里愁。长城下,怅笳声动地,兵气横秋。

中朝羽檄如流。早刻日、移师出帝州。看前军夜渡,长河滚滚,燕山暮宿,铁骑赳赳。

我拟从戎,伊吾之北,博个人间万户侯。缘何事,却名争蜗角,利觅蝇头。

21

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

作者:苏轼(宋代)

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宋代,苏轼,

散人出入无町畦,朝游湖北暮淮西。

高安酒官虽未上,两脚垂欲穿尘泥。

与君聚散若云雨,共惜此日相提携。

千摇万兀到樊口,一箭放溜先凫鹥。

层层草木暗西岭,浏浏霜雪鸣寒溪。

空山古寺亦何有,归路万顷青玻璃。

我今漂泊等鸿雁,江南江北无常栖。

幅巾不拟过城市,欲踏径路开新蹊。

(路有直入寒溪不过武昌者。

)却忧别后不忍到,见子行迹空余忄妻。

吾侪流落岂天意,自坐迂阔非人挤。

行逢山水辄羞叹,此去未免勤盐齑。

何当一遇李八百,相哀白发分刀圭。

(李八百宅在筠州,〔相传能拄拐日八百里。

〕)

87

神山歌

作者:陆游(宋代)

神山歌,宋代,陆游,

吾闻海中五神山,其根戴以十五鳌。

一朝六鳌被钓去,岱舆员峤沉洪涛。

尚余三山岿然在,当时不没争秋毫。

如何蓬莱又已浅,忽见平地生藜蒿。

伏羲迨今几万岁,世事如火煎油膏。

娶妻不敢待翁命,治水无暇怜儿号。

避谗奔楚仅得免,历聘返鲁终不遭。

老聃关尹亦又死,人实危脆无坚牢。

有口惟可饮醇醪,有手惟可持霜螯,勿令他人复笑汝,後有万世来滔滔。

78

与子聿读经因书小诗示之

作者:陆游(宋代)

与子聿读经因书小诗示之,宋代,陆游,

经中固多趣,我老未能忘。

似获连城璧,如倾九酝觞。

信能明孔氏,何暇傲羲皇。

努力晨昏事,躬行味始长。

28

看镜

作者:陆游(宋代)

看镜,宋代,陆游,

局促人间百不如,每看清镜叹头颅。

醉来风月心虽在,老去轩裳梦已无。

棋劫正忙停晚饷,诗联未稳画寒炉。

乘除尚喜身强健,六十登山不用扶。

15

睡起二首 其二

作者:陆游(宋代)

睡起二首 其二,宋代,陆游,

蒲萄换叶欲成阴,岁月催人感慨深。安得门前无俗客,岸巾临水听蝉吟。

13

得故人书偶题

作者:陆游(宋代)

得故人书偶题,宋代,陆游,

小筑稽山下,狂歌剡曲傍。

乡邻共鸡黍,童稚学农桑。

白首余年促,青编後日长。

此心谁复许,三叹付书囊。

29

渡头

作者:陆游(宋代)

渡头,宋代,陆游,

苍桧丹枫古渡头,小桥横处系孤舟。

范宽只恐今犹在,写出山阴一片秋。

26

呈陈和叔二首

呈陈和叔二首,宋代,王安石,

数椽庳屋茨生草,三亩荒园种晚蔬。

永日终无一杯酒,可能留得故人车。

33

题分宜李少度燕谷

题分宜李少度燕谷,宋代,杨万里,

君不见向来吹律谈天衍,能令寒谷回春暖。

君不见秪今桂山谢艮斋,能回燕谷为春台。

谪仙耳孙有仙骨,家传謪仙好风月。

斸开别墅一谷中,管领春光醉烟雪。

艮斋作记印此山,山与主人千载传。

谷中花柳莫放过,乞取风月三千篇。

25

海棠

作者:晏殊(宋代)

海棠,宋代,晏殊,

昔闻游客话芳菲,濯锦江头几万枝。

纵使许昌诗笔健,可能终古绝妍辞。

4

赠张旭

作者:李颀(唐代)

赠张旭,唐代,李颀,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
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

82

赠镜湖处士方干二首

作者:曹松(唐代)

赠镜湖处士方干二首,唐代,曹松,

包含教化剩搜罗,句出东瓯奈峭何。世路不妨平处少,
才人唯是屈声多。云来岛上便幽石,月到湖心忌白波。
后辈难为措机杼,先生织字得龙梭。
只拟应星眠越绝,唯将丽什当高勋。磨砻清浊人难会,
织络虚无帝亦闻。鸟道未知山足雨,渔家已没镜中云。
他时莫为三征起,门外沙鸥解笑君。

67

寄抚州钟郎中

作者:徐铉(唐代)

寄抚州钟郎中,唐代,徐铉,

去载分襟后,寻闻在建安。

封疆正多事,罇俎若为欢。

都护空遗镞,明君欲舞干。

绕朝时不用,非是杀身难。

65

陈侍御新居

作者:黄滔(唐代)

陈侍御新居,唐代,黄滔,

幕客开新第,词人遍有诗。山怜九仙近,石买太湖奇。
树势想高日,地形夸得时。自然成避俗,休与白云期。

56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