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罗邵诸公同游陈氏园分江头千树人欲暗得树

春风谱世情,去我若驰鹜。

北枝未破粉,断萼已飘素。

殷勤南郭綦,邀我速冠屦。

著鞭向晴原,盘传咄嗟具。

移樽晚色间,醉入众香聚。

花浮承露盘,座绕临风树。

停杯忆昨游,香色尚深驻。

重来未旬浃,顿觉心腹露。

后会虽可期,稍稍迫迟暮。

酬花了无计,一醉其殆庶。

如何竞剪烛,雕绘觅奇句。

愿当百罚深,肯效黄金注。

2

诗文赏析

与罗邵诸公同游陈氏园分江头千树人欲暗得树字
《与罗邵诸公同游陈氏园分江头千树人欲暗得树》李弥逊拼音读音参考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其他诗经

送何宪行部趣其早还

送何宪行部趣其早还,宋代,王十朋,

九郡饥民望使轺,阳春有脚不辞遥。更须速返鄱君国,莫遣诗筒久寂寥。

75

暮春病中 其三

暮春病中 其三,明代,梁有誉,

频年烽火滞天涯,隐几萧条感物华。万里春衣空过雁,千村寒食自飞花。

人间谩忆冲星剑,海上虚疑贯月槎。自惜不才成傲吏,一辞神武即烟霞。

2

句,宋代,程大昌,

戏作风枝斜,垂恼玉堂宿。

91

春雪 其二

作者:徐积(宋代)

春雪 其二,宋代,徐积,

雪满东风只到关,西飞还不到长安。鹭翘孤白精神健,莺敛黄金羽翼寒。

远岭玉迷樵木径,晚溪冰压钓鱼竿。陇头鼓腹讴吟者,但向深秋前后看。

21

诵洛寄诗五章述近游却寄一首

诵洛寄诗五章述近游却寄一首,清代,陈曾寿,

向来山水好,得友相发挥。岂惟丘壑恋,实赖丽泽资。

昔同陈朱俞,探胜穷幽巇。自从诸老尽,山缘遂乖离。

穷北二十年,冰雪亲孤羁。近兹始落南,耆旧无一遗。

平生袁蘉庵,宿草空离披。四海一病树,运穷两值宜。

婉娈死相保,此意良足唏。因友求贤豪,欧情见乎辞。

气类贵相似,黄语尤可思。诵洛湖海人,偕来仰嵚崎。

意气倾一世,健笔起予衰。邀作白下游,胜侣相提携。

渊渊辟疆老,宿学今总持。酒边说散翁,其味同醇醨。

蕴藉王新令,腰腹副浩瀰。灵均有至言,乐莫乐新知。

我心久寒灰,晚复见此奇。神伤旧游地,人亡屋已夷。

风景曾不殊,往迹杳难追。莫愁略荒凉,聊胜玄武嬉。

残僧扫叶楼,好风快一吹。鸡鸣豁蒙蔽,题榜虚南皮。

灵谷爱幽深,所惜触目非。足涉相柳土,目眯林希碑。

都人游冶地,殷盈富裙綦。应为山鸟怪,见此亡国累。

虽止十日留,逢辰非预期。欧黄两生日,兴起百世师。

神清现洞府,六一天人姿。娉婷證男果,宿命金华移。

了了明去来,前贤安可希。且吟英妙作,一洗陵谷悲。

83

【双调】新水令 武陵春当年

【双调】新水令 武陵春当年,元代,康进之,

武陵春

当年曾避虎狼秦,是仙家幻来风韵。景因人得誉,人为景摹真。佳趣平分,人景共评论。

【驻马听】花片纷纷,过雨犹如弹泪粉。溪流滚滚,迎风还似皱湘裙。桃源路近与楚台邻,丽春园未许渔舟问。两般儿情厮隐,浓妆淡抹包笼尽。

【乔牌儿】风流人常透引,尘凡客不相认。地形高更比天台峻,洞门儿关闭紧。

【沉醉东风】瑶草细分明舞茵,翠鬟松仿佛溪云。蜂蝶莫浪猜,鱼雁难传信。好风光自有东君,管领红霞万树春,说什么河阳县尹!

【甜水令】难描难画,难题难咏,难亲难近,无意混嚣尘。若不是梦里相逢,年时得见,生前有分,等闲间谁取温存!

【折桂令】美名儿比并清新,比不的他能舞能讴,宜喜宜嗔。惑不动他疏势利的心肠,老不了他永长生的鬓发,瘦不的他无病患的腰身。另巍巍居世外天然异品,香馥馥产人间别样灵根。最喜骚人,寓意超群,把一段蓬莱境妆点入梁园,将半篇锦绣词互换出韩文。

【随煞】说清高不比那寻常赚客的烟花阵,追访的须教自忖。先办下无差错的意儿诚,后问的他许成合的话儿准。

57

【黄钟】啄木儿

【黄钟】啄木儿,元代,高秀文,

朦胧睡巧梦成,偶一佳人伴瘦形。正温存云雨将兴,被黄鹂弄声惊醒。觉来恍惚心不定,无端阻我阳台兴,凤友鸾交化作尘。

【前腔】襄王梦仍又成,俨似当年杨太真。正欢娱再结同心,被谯楼又打三更。思思想想愁无尽,纱窗月转移花影,把我二字姻缘不得成。

【玉抱肚】静中思省,这娇人何方姓名?素不曾识面调情,平白地将人勾引。魂飞魄散,使我战兢兢,觅尽天涯不见形。

【滴溜子】思量起,思量起,怎不动情?丹青手,丹青手,难描俊英。为你,殷勤帮衬。虽然梦寐间,风流当尽。堪恨姻缘,两字欠成。

【馀文】佳期不得同欢庆,梦儿里和伊言甚?盼杀鸡声天又明。

【双调】行香子

丫髻环绦,草履麻袍,翠岩前盖座团标。块石作枕,独木为桥。摘藤花,挑竹笋,采茶苗。

【乔木查】掩柴扉静悄,不许红尘到。皓月清风为故友,肩将梨杖挑,闲访渔樵。

【拨不断】景潇潇,性飘飘,龙中自有真修妙。黄叶成堆任俺烧,白云满地无人扫,叹人间长笑。

【揽筝笆】嫌喧花,不挂许由瓢。玉兔金乌,从昏至晓。时复饮浊醪,且吃的,沉醉陶陶。把人间万事都忘,到大来散诞逍遥。

【离亭宴煞】醉时节独把青松靠,醒时节自取瑶琴操,操的是鹤鸣九皋。听水声观山色掀髯笑,也不指望归阆苑超蓬岛,直恁的清闲到老。皆说得利名轻,消磨得是非少。

69

演兴四首。闵岭中

作者:元结(唐代)

演兴四首。闵岭中,唐代,元结,

□群山以延想,吾独闵乎岭中。彼岭中兮何有,
有天含之玉峰。殊閟绝之极颠,上闻产乎翠茸。
欲采之以将寿,眇不知夫所从。大渊蕴蕴兮绝嶘岌岌,
非梯梁以通险,当无路兮可入。彼猛毒兮曹聚,
必凭托乎阻修。常儗儗兮伺人,又如何兮不愁。
彼妖精兮变怪,必假见于风雨。常闪闪而伺人,
又如何兮不苦。欲仗仁兮托信,将径往兮不难。
久懹懹以ck惋,却迟回而永叹。惧大灵兮不知,
以予心为永惟。若不可乎遂已,吾终保夫直方。
则必蒙皮篻以为矢,弦毋筱以为弧。化毒铜以为戟,
刺棘竹以为殳。得猛烈之材,获与之而并驱。
且舂刺乎恶毒,又引射夫妖怪。尽群类兮使无,
令善仁兮不害。然后采梫榕以驾深,
收枞橞兮梯险。跻予身之飘飘,承予步之eY々。
入岭中而登玉峰,极閟绝而求翠茸。将吾寿兮随所从,
思未得兮马如龙。独翳蔽于山颠,久低回而愠瘀。
空仰讼于上玄,彼至精兮必应。宁古有而今无,
将与身而皆亡。岂言之而已乎。

75

消夏什器偶赋同嶰谷兄弟五首 其二 竹衫

消夏什器偶赋同嶰谷兄弟五首 其二 竹衫,清代,全祖望,

此君真不俗,衣被足神清。牵率耐寒友,支离触暑行。

结来金琐碎,抡出玉琮琤。我欲镌诗句,应加汗简名。

52

青春能几何 其二

青春能几何 其二,宋代,赵孟坚,

青春能几何,青春能几何。日乌月兔去如梭,胶粘难安枝上花。

颇惜相逢殊草草,中心有言不复道。鹊喜传讹易颠倒,想得也应生懊恼。

谩自有千金,无方驻脸霞。休言洛阳看花伴,经年浪荡不归家。

君不见青春能几何。

32

和韩侍中初夏游兴庆池

和韩侍中初夏游兴庆池,宋代,范纯仁,

池边喜逐綵旗行,初夏亭台照水明。筠箨乍开春后绿,林稍长带雨来声。

新荷猎猎香风远,深洞沈沈昼景清。珍重相君忧国意,宴游终亦念农耕。

22

送客之润赴时贵约

作者:武衍(宋代)

送客之润赴时贵约,宋代,武衍,

折柳亭边未问津,江山先入梦来频。

漕渠水足新逢雨,客路风光恰是春。

莫论孙刘悲既往,原言宾主乐相亲。

曾留短绝题多景,君到应须为拂尘。

92

题山水小景

作者:陈炜(明代)

题山水小景,明代,陈炜,

江冷水溶溶,群山紫翠重。村孤茆屋小,树隐白云浓。

野渡横归棹,深林起梵钟。天涯尘迹久,何处觅仙踪。

95

谒曾祖提刑墓

谒曾祖提刑墓,宋代,万俟绍之,

簪缨辉映绍兴间,身后清贫陋巷颜。

犹有云仍在西浙,远思霜露拜南山。

祖风三世未应息,天道百年今好还。

欲去欲留松一路,藤花染泪路斓斑。

15

靖康元年自南都移黄州八月十六日华藏民老渡江见访于定山下院一夕别去以诗送之

作者:韩驹(宋代)

靖康元年自南都移黄州八月十六日华藏民老渡江见访于定山下院一夕别去以诗送之,宋代,韩驹,

大师游华藏,法席雄诸方。而我因夙缘,数入忧患场。

道眼宜见绝,交情未相忘。呼舟渡宣化,访我山之阳。

夜榻蒲蒻稳,秋山蕙兰香。问我当何之,笑指郡守章。

莫言千里殊,共此圆寂光。脱有云水客,附书及沧浪。

23

中秋待月用弟察推元彪韵

作者:柴望(宋代)

中秋待月用弟察推元彪韵,宋代,柴望,

待月南楼月不明,百年虚负此宵情。

浮阴乱向空中起,圆影偏从塞外清。

江国潇潇凄露气,山城处处动笳声。

何人独抱琵琶坐,泪滴冰弦暗恨生。

69

雪拟坡公韵

作者:蔡圭(金朝)

雪拟坡公韵,金朝,蔡圭,

门外黄昏噪晚鸦,瑶尘细逐九云车。丰年待作三登兆,暮景重开六出花。

浊酒无人同此兴,扁舟有客访谁家。明朝试望东林树,百尺寒梢倚玉叉。

43

听杜将军帐下儿歌 其二

作者:仇远(宋代)

听杜将军帐下儿歌 其二,宋代,仇远,

靴尖蹴城城未颓,马箠填河河未满。十岁健儿下马行,两足胡为自长短。

58

戆庵

戆庵,元代,丁鹤年,

小圃不盈亩,偪侧背江郭。种药有戆夫,庵居甘澹泊。

参苓充服食,杞菊成帷箔。抱瓮不辞劳,荷锄宁改乐。

平生慕陵黯,直道尽謇谔。固知逆耳言,即是瞑眩药。

世无狄公笼,谁收治民瘼。何须持方柄,龃龉纳圆凿。

余亦种瓜人,岁晏同盘礴。

40

四时子夜歌 其三

四时子夜歌 其三,明代,李攀龙,

三伏天雨火,郎但笼窗坐。何处汲寒浆,金瓶井中堕。

32
古文诗经

诗经标签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