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妃墓

佛庐增耀石人眠,莫谓思陵雨偏。

宠断自空蝴蝶梦,魂归犹咽凤凰泉。

碑趺蚀翠埋荒土,楼栱涂丹落废砖。

主祭有谁今若此,此时出色想无氈。

5

诗文译文

佛庐增耀石人眠,

莫谓思陵雨偏。

宠断自空蝴蝶梦,

魂归犹咽凤凰泉。

碑趺蚀翠埋荒土,

楼栱涂丹落废砖。

主祭有谁今若此,

此时出色想无氈。

诗文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刘妃的墓地为背景,通过对墓地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刘妃逝去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抓住了墓地的凄凉、寂寞和荒芜的特点,展现了岁月飘逝,人事已非的悲凉感。

首句“佛庐增耀石人眠”,表达了刘妃长眠于佛庐中的景象。诗中的“佛庐”象征着庄严肃穆的墓地,而“耀石人眠”则表明刘妃的墓地被珍贵的石头覆盖,彰显了她昔日的荣耀。

第二句“莫谓思陵雨偏”,表达了诗人对外界的呼唤,期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刘妃的墓地。诗中的“思陵”暗示了刘妃墓地的位置,而“雨偏”则表明雨水只偏爱一部分地方,这里暗示了刘妃墓地的荒凉与冷落。

接下来的两句“宠断自空蝴蝶梦,魂归犹咽凤凰泉”揭示了刘妃昔日宠爱与荣华的消逝。诗中的“宠断”暗示了她昔日的荣华地位已经消失,“自空蝴蝶梦”则表明她曾经享受着虚幻的宠爱,“魂归犹咽凤凰泉”则表达了她离世后灵魂的归宿。

下面两句“碑趺蚀翠埋荒土,楼栱涂丹落废砖”描绘了墓地的破败景象。诗中的“碑趺”指的是墓碑的基座,“蚀翠埋荒土”则表明墓碑被岁月腐蚀、掩埋在荒凉的土地中,“楼栱涂丹落废砖”则暗示了墓地上的建筑物已经残破不堪、破败不堪。

最后两句“主祭有谁今若此,此时出色想无氈”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主持祭祀的人的思考。诗中的“主祭”指的是主持祭祀的人,诗人质问此人为何在如此时刻荒凉的墓地中表现得如此漠然无情。诗中的“出色想无氈”意味着他们没有使用华美的祭祀器具,也没有表达对刘妃的深深怀念之情。

总体而言,董嗣杲的《刘妃墓》通过对刘妃墓地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的美好与荣耀的思念之情,以及墓地的凄凉与荒凉。通过描绘墓地的景象和对主持祭祀者的质问,诗人传达了他对刘妃的深深怀念和对墓地冷落的不满。整首诗在凄凉中透露出对逝去岁月的感伤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典型写墓主题的风格。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其他诗经

四十咏 其二十八 徐太学益孙

四十咏 其二十八 徐太学益孙,明代,王世贞,

徐生貌温如,骨节不茅靡。兴词虽沃若,所造有根柢。

拂袖平原门,掩关骠骑里。不为造物弄,翛然事名理。

勖哉出世资,毋轻慕才鬼。

47

游仙 其二

游仙 其二,近现代,张鸿,

玉枢高捧领群仙,宝箓元文秘九天。先遣赤龙迎柳毅,莫教白雀跨张坚。

八公丹表淮王起,三岛黄云汉使旋。毕竟登盘祇仙李,蟠根月窟已千年。

58

送王观察之官蜀中二十四首 其七

送王观察之官蜀中二十四首 其七,清代,屈大均,

风叶萧森乱夕阳,啾啾何处一声长。三声未断过三峡,无数哀猿尽断肠。

46

重到岳阳作

重到岳阳作,近现代,卢青山,

归来又见洞庭秋,还似当时车马流。偶把新寒飞作雨,休将旧忆理成愁。

街头看尽残梧叶,叶里寻空立凤楼。准拟今宵消一醉,满身萧飒倩谁留?

35

【越调】凭阑人 香印

【越调】凭阑人 香印,元代,徐再思,

烟袅蟠龙花上枝,火引冰蚕茧内丝。烧残锦字诗,似人肠断时。春情

髻拥春云松玉钗,眉淡秋山羞镜台。海棠开未开,粉郎来未来。江行

鸥鹭江皋千万湾,鸡犬人家三四间。逆流滩上滩,乱云山外山。春愁

前日春从愁里得,今日春从愁里归。避愁愁不离,问春春不知。无题

九殿春鹊楼,千里离宫龙凤舟。始为天下忧,后为天下羞。春怨

遥盼春来图见春,及至春来还怨春。自怜多病身,为他千里人。

75

【越调】斗鹌鹑 自悟弃职休

【越调】斗鹌鹑 自悟弃职休,元代,吴仁卿,

自悟

弃职休官,张良范蠡。释辞了紫绶金章,待看青山绿山。跳出狼虎丛中,不入麒麟画里。想爵禄高,性命危。一个个舍死忘生,争宣竞敕。

【紫花儿序】你都待重裀而卧,列鼎而食,不如我拂袖而归。急流中勇退,见贤思齐。当日个,宁武子左丘明孔仲尼。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废,齐魏里使煞个孙庞,殷商中饿杀了夷齐。

【鬼三台】看了些英雄辈,争闲气,为功名将命亏。笑豫让,叹鉏麑,待图个甚的?论功劳胜似燕乐毅,论才学不如晋李仪。常言道才广妨身,官高害己。

【圣药王】我如今近七十,才晓得,方知道老而不死是为贼。指鹿做马,唤凤做鸡。葫芦今后大家提,想谁别辨个是和非。

【调笑令】为甚每日醉如泥,除睡人间总不知。戒之在得因何意,老不必争名夺利。黄金垛到北斗齐,也跳不出是处轮回。

【圣药王】赤紧的乌紧飞,兔紧催,暂时相赏莫相违。菊满篱,酒满杯。当吃得席前花影坐间移,白发故人稀。

【尾】想当日子房公会觅全身计,一个识空便抽头的范蠡。归山去的待看翠巍巍千丈岭头云,归湖的待看绿湛湛长江万顷水。

31

先君写真得永叔为之赞而君谟书其侧崔公孺国博以诗称美次韵答之

作者:韩琦(宋代)

先君写真得永叔为之赞而君谟书其侧崔公孺国博以诗称美次韵答之,宋代,韩琦,

迁笔褒扬逸少书,孤风拂拂起襟裾。孝心知睹英灵在,世系元承福庆馀。

永向净居同相好,任从深谷改丘墟。君诗意主称人善,义节轩然到古初。

97

梦回

作者:施枢(宋代)

梦回,宋代,施枢,

银漏迢迢箭缓传,梦回月在早梅边。

小池冻合寒芦折,应是鸳鸯夜不眠。

22

小酌饯

作者:韩淲(宋代)

小酌饯,宋代,韩淲,

潜鱼空浪藻,倦翼漫风林。邂逅留连饮,从容取次吟。

名言惊思苦,离话惜情深。昔尔那知此,他还未必今。

65

续感兴二十五首 其八

续感兴二十五首 其八,宋代,方一夔,

云日半解驳,东上雨中晴。不知谁幻化,倏然成气形。

精光错异采,势且迫太清。良苗不润泽,咫尺夷大明。

儿童争指目,万象俱晦冥。须臾换光景,变灭不暂停。

天运亘终古,百怪终无成。吾欲乘清风,再拜叩玄精。

60

依韵和曾子开舍人从驾孟飨景灵宫四首 其二

作者:陆佃(宋代)

依韵和曾子开舍人从驾孟飨景灵宫四首 其二,宋代,陆佃,

夏木阴清气候匀,平明鸾仗簇芳尘。百年礼乐传宫注,万国衣冠拱庙陈。

红芍药开迎昼永,紫樱桃熟奉时新。天街自不容生草,布屑由来枉用辛。

70

上蔡太师生辰诗四首 其一

作者:韩驹(宋代)

上蔡太师生辰诗四首 其一,宋代,韩驹,

五百年来间气钟,堂堂皎月众星中。钧陶四海规模大,心膂三朝礼貌隆。

寿杖特尊黄发老,衮衣重拜黑头翁。彭聃岂足为遐算,直与升平到不穷。

90

次韵答翟公巽见戏

次韵答翟公巽见戏,宋代,慕容彦逢,

鞘中长铗鸣,将军出天山。前驱七萃士,铁衣照朱颜。

万马饮瀚海,丸泥封玉关。何必学孙吴,功成谈笑间。

西顾净无尘,仰视太白閒。归来佐天子,坐使淳风还。

71

至日记见简辅汉卿二首

至日记见简辅汉卿二首,宋代,敖陶孙,

满窗晴旭散轻埃,报答生成只酒杯。

篇什正须今日用,岁时偏傍俗人来。

轻舠上藕泥初拭,小巷争鱼臭不开。

试作横竿权土炭,隐从夜半候阳回。

16

与西僧伦伯达

与西僧伦伯达,元代,元好问,

行云孤鹤万缘轻,遥见乡关眼便明。不似遗山元老子,尘埃风雨过平生。

39

南山泉

南山泉,元代,揭祐民,

南山有泓泉,濯濯清不浑。下有到地株,上有号云猿。

积石从西来,岁久根遂蟠。如何百年后,雕凿加钻刓。

我恨来最迟,不见真气完。万物自有弊,至理难穷言。

77

重到西湖

重到西湖,元代,丁鹤年,

涌金风月昔追欢,一旦狂歌变永叹。

锦绣湖山兵气合,金银楼阁劫灰寒。

雪晴林野梅何在,霜冷苏堤柳自残。

欲买画船寻旧约,荒烟野水浩漫漫。

33

清凉台饯谢友可南还二首 其一

清凉台饯谢友可南还二首 其一,明代,卢龙云,

步出清凉界,山川入望来。云光宫阙近,野色画图开。

地可登高赋,人宜避暑杯。不堪仍送远,徙倚思悠哉。

93

谩吟六首 其六

谩吟六首 其六,明代,邹元标,

有意搜寻终道远,安排著意亦成魔。鱼龙高卧澄潭彻,莫以无风更起波。

16

除夜次唐诗韵

除夜次唐诗韵,明代,吴与弼,

银灯守岁未应眠,一听阳春自洒然。更祝明朝风日好,梅花满眼踏新年。

7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