撺掇花枝,趱那天气,一半春休。未分真休,平湖新涨,稚绿初抽。
等闲作个扁舟。便都把、湖光卷收。世事元来,都缘本有,不在他求。
柳树梢上嫣然一片青,
郡园里新开辟了云月湖,
我邀请朋友们一起试乘小船。
我催促着花枝开放,
感叹这美好的天气,
春天休息的一半已经过去。
春天尚未真正休息,
平静的湖水正在涨潮,
幼嫩的绿色初次抽出。
我随意地造了一艘小船,
然后把湖光收纳其中。
世间的事情本来就是如此,
都是由于本来就存在的缘故,
而不是他人的追求所能左右。
这首诗以描绘郡园中新开辟的云月湖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中以柳树的嫩绿和湖水的涨潮作为春天的象征,展现了春天初至的生机勃勃和充满活力的景象。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催促花枝开放和制作小船的情景,显露出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创造的能力。他用随意造船和收纳湖光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美的欣赏。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认为世间的事情都是由于本来就存在的原因而发生,并不是他人的追求所能左右。这种洞察力和超然的态度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风范。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自然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同时,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融合在一起,展示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香海曲,清代,姚燮,
江澜不动月气定,上云下沙一白净。银虬挂角衔大珠,十丈梅花倚天镜。
对屏一岫烟为髫,松钗横作翡翠翘。古仙鹤氅吹琼箫,客来置酒阑干高。
阑干倒映万仞渌,照梦鸥边有红烛。烛残月堕露飘衣,香海西风荡平绿。
【越调】斗鹌鹑 送别,元代,宋方壶,
落日遥岑,淡烟远浦。萧寺疏钟,戍楼暮鼓。一叶扁舟,数声去橹那惨戚,
那凄楚,恰待欢娱,顿成间阻。
【紫花儿】瘦岩岩香消玉减,冷清清夜永更长,孤另另枕剩衾余。羞花闭月,
落雁沉鱼。踌躇,从今后谁寄萧娘一纸书?无情无绪,水淹蓝桥,梦断华胥。
【调笑令】肺腑,恨怎舒?三叠阳关愁万缕。幽期密约欢爱处,动离愁暮云
无数。今夜月明何处宿?依依古岸黄芦。
【秃厮儿】欢笑地不堪举目,回首处景物萧疏。星前月下谁共语?谩嗟吁,
何如?
【尾】眼睁睁怎忍分飞去,痛杀我也吹箫伴侣!不付能恰住了送行客一帆风,
又添起助离愁半江雨。踏青
蝶使双双,蜂媒对对。燕语关关,莺声呖呖。仕女把芳寻,丫鬟将翠拾。节
序宜,景物奇。丽日迟迟,和风习习。
【紫花儿序】娇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带青山,锦重重满目芳菲。端的是
宜睛宜雨,堪咏堪题。畅好是幽微,嫩柳夭桃傍小溪。时遇着春光明媚,人贺丰
年,民乐雍熙。
【小桃红】雕阑花簇绣屏围,四季春为贵。万紫千红引人意,啭黄鹂,鸳鸯
如锦池塘睡。玩不尽山水无穷景致,更那堪花下杜鹃啼。
【调笑令】赏奇葩异卉,休直待锦离披,多感谢春工造化机。彩绳悬画板秋
千戏,遍郊园幕天席地。动笙歌一派音韵美,列山灵水陆筵席。
【耍厮儿】花萼拆香风拂鼻,柳丝垂翠蔼攒眉,我则见蜂蝶趁花莺燕飞。且
欢赏,莫催逼,对饮樽。
【圣药王】就着这花满溪,柳满堤,掩映着数株红杏出疏篱。风吹的酒力微,
景助的诗兴起,见滴溜溜墙外舞青旗,直吃的醉扶归。
【尾声】庆风调雨顺升平日,保一统江山社稷。托赖着千千载仁主圣明朝,
齐仰贺万万岁吾皇大明国。
秋夜感遇十首以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为韵 其二,宋代,陆游,
今日天气佳,驾言适山村。种枳作短篱,叠石成高垣。
牲酒赛秋社,箫鼓迎新婚。所愿在仕者,努力苏元元。
重赠临蒸郭某诗,南北朝,吴均,
英英者桂,结景嵩华。润以碧沼,萦以紫霞。葐蒀其气,晻映其华。
终朝顾止,载挹载嗟。英英者桂,亦好其音。爰凋爰剖,为此瑟琴。
缀以清玉,镂以白金。终朝顾止,悠悠我心。蔽茀小草,亦呈其节。
华不堪献,条不堪结。娈彼芳辉,怜此冥灭。终朝顾止,心焉如咽。
题李立父高远楼,宋代,真德秀,
君家百尺楼,近在环堵室。
室处岂不佳,暑溽厌烦郁。
著脚蹑层梯,心眼便超轶。
好风天外来,佳月云端出。
清明湛空阔,洞视了孅悉。
岂徒快登临,抑可验学术。
大哉天地心,昭然本如日。
世人庳且隘,动以私见窒。
未能脱尘凡,底处识微密。
羡君有斯楼,发以静春笔。
知崇与礼卑,二义贯于一。
独理要高明,履道贵平实。
庶几足目俱,不但窥彷佛。
工夫妙方寸,岂假身外物。
此境未昭融,此屋空突兀。
君看希圣徒,陋巷暗蓬荜。
水龙吟 拱北楼呈汉臣学士 郁氏续书画题跋记,宋代,鲜于枢,
倚空金碧崔嵬,凤山直下如拳小。仰瞻天阙,北辰不动,众星环绕。唤起群聋,铜龙警夜,灵鼍催晓。自鸱夷去后,狂澜未息,从此压,潮头倒。回睨呀然双璧,问遗踪劫灰如扫。三吴形胜,千年壮观,地灵天巧。航海梯山,献琛效贡,每繇斯道。惜无人健笔,载歌谣事,诧东南好。
韦氏池亭同元美子与子相赋 其二,明代,李攀龙,
华发文章愧不工,独怜诸子调相同。西京矫矫多奇气,东海泱泱自大风。
三署仙郎携酒后,一时词客此亭中。白云寥廓迷幽蓟,驺衍谈天碣石宫。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逅朱尧民钱孔周登天平饮白云亭次第得诗三首 其一,明代,文徵明,
不教尘负踏青游,出郭聊为一笑谋。新水已堪浮艇子,好山无赖上眉头。
风撩鬓影春衫薄,树罨溪阴翠幄稠。一坞桃花偏入意,江村桥畔小淹留。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