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官八士古之良,灵椿丹桂后腾芳。
冯公诗意虽短陋,闾里传诵终难忘。
君家同生五兄弟,短檠伴夜东方启。
黄旗两记张庆闱,紵袍三号趋文陛。
辞华标角人力能,科名均齐天所兴。
作堂不须栋梁好,但种此木高千层。
透日垂阴香未歇,满庭车骑同时列。
更将磊砢替团团,留与北风观壮节。
《题椿桂堂》是宋代叶适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九官八士”、“灵椿丹桂”等形象描绘了古代优秀人才的形象,并以冯公的诗作为代表,表达了闾里传诵不朽的情感。诗中还描绘了作者所居之地的景观,以及君家五兄弟的情景,展现了家族之间的团结和互助。最后,诗人通过对椿桂树的比喻,表达了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和被赞誉的价值。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良好品德和人才培养的赞美,以及对传承和美好传统的珍视之情。同时,它还展示了作者对家族团结和互助的理解,以及对自身所处环境的热爱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绘,使诗词具备了生动的画面感。通过这种手法,诗词在表达深刻思想的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首诗词的美妙之处在于它通过富有艺术感的词句和形象描绘,将人物、自然景观和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作者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传递了对美好品德、传统价值和家族团结的赞美和珍视之情。整首诗词简洁明快,意境清新,给人以愉悦的感受,同时也让人对古代人才和家族团结的美好形象留下深刻印象。
这首诗词通过对椿桂堂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庄重和高贵的气息。椿桂堂作为作者居住的地方,不需要华丽的建筑,只要种植了这样的植物,就能够给整个堂屋增添无穷的魅力。诗人以此比喻人才的培养,表达了人才的重要性和其带来的无限可能。通过这个比喻,诗词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引发人们对于人才培养和传统文化的思考。
总之,《题椿桂堂》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绘,传达了对古代良好品德、人才培养和家族团结的赞美之情。它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感,给人以愉悦和启示,使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十月六日与客游金山乾明宣塔戒坛弥勒舍利广教七山寺三首 其一,宋代,刘摰,
水落溪桥霜未寒,冈林平浅是西山。路穿峭茜青葱底,寺在崎岖屈曲间。
为潘文则作思亲诗,两汉,王粲,
穆穆显妣。
德音徽止。
思齐先姑。
志侔姜姒。
躬此劳瘁。
鞠予小子。
小子之生。
遭世罔宁。
烈考勤时。
从之于征。
奄遘不造。
殷忧是婴。
咨于靡及。
退守祧祊。
五服荒离。
四国分争。
祸难斯逼。
救死于颈。
嗟我怀归。
弗克弗逞。
圣善独劳。
莫慰其情。
春秋代逝。
于兹九龄。
缅彼行路。
焉托予诚。
予诚既否。
委之于天。
庶我显妣。
克保遐年。
亹亹惟惧。
心乎如悬。
如何不吊。
早世徂颠。
于存弗养。
于后弗临。
遗衍在体。
惨痛切心。
形影尸立。
魂爽飞沉。
在昔蓼莪。
哀有余音。
我之此譬。
忧其独深。
胡宁视息。
以济于今。
岩岩丛险。
则不可摧。
仰瞻归云。
俯聆飘回。
飞焉靡翼。
超焉靡阶。
思若流波。
情似坻颓。
诗之作矣。
情以告哀。
安乐坊牧童,宋代,杨万里,
前儿牵牛渡溪水,后儿骑牛回问事。一儿吹笛笠簪花,一牛载儿行引子。
春溪嫩水清无滓,春洲细草碧无瑕。五牛远去莫管它,隔溪便是群儿家。
忽然头上数点雨,三笠四蓑赶将去。
果堂篹吴江县志索予所作苏寅侯传因需其润笔以戏之,清代,全祖望,
辛苦苏仪部,埋魂天尽头。雪交亭下泪,长共怒涛浮。
吾友扬秋笔,图经仗阐幽。讲堂一束脯,饷我亦风流。
门下王相公南郊谢雪子敏甫学士监礼杨杰有诗次其韵,宋代,陆佃,
雪拥平田万顷宽,一郊和气属天官。撒盐久欲资调鼎,成璧初疑捧上坛。
雀带玉飞金屋煖,龙和珠睡锦窗寒。他年祠罢亲陪燕,应得屏风隔坐观。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