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阳意高希古人,文如行空无定云。
清明未容诗酒污,放旷自许渔樵亲。
故园好木日夜长,友逝兄沦不同赏。
改绿移红自若何,蹑磴扪萝心独往。
我昔迷津经上吕,斗出飞亭压行路。
石影参差研匣寒,花阴回薄书奁暮。
离家十里山转深,琅玕满地芝成林。
竹鸡睡去月当午,闲听孙登长啸音。
吕子阳辞别了美丽的家园兰谷,来到了石泉精舍。他的思想高远,渴望效仿古人的风范,他的文采犹如行云流水,自由自在,没有固定的形式。他追求清明的生活,不让诗酒的浮躁玷污他的心灵,放纵自己,满足于渔猎和樵采的生活。他深爱着故园的美景,白天黑夜都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他的朋友已经去世,兄弟们沦为他所不能共赏的人。他改变了绿色的植物位置,使之变成了红色,但自己的心情是否有所改变呢?他踏上山路,攀爬石阶,扑向蔓藤,心中只有独自前行的决心。
我曾经迷失在津门之中,曾经经过上吕山,登上了飞亭,感受到了巍峨的山势压迫着行人的路途。石影参差交错,冷寒刺骨,花阴回廊中薄薄的书奁在黄昏时分更显得清冷。离开家园十里,山的深处转变得更加幽深,琅玕满地,芝草丛生,形成了一片茂密的森林。竹林中的山鸡已经入睡,月亮高悬中午时分。我安静地倾听着孙登的长啸声,感受着宁静的氛围。
《吕子阳辞兰谷家园却就石泉精舍》是宋代叶适创作的一首诗词。本诗表达了作者吕子阳高度崇尚古人的思想,以及他在石泉精舍中自由自在、追求清净的生活态度。
吕子阳辞别了美丽的家园兰谷,来到了石泉精舍。他的思想高远,渴望效仿古人的风范,他的文采犹如行云流水,自由自在,没有固定的形式。他追求清明的生活,不让诗酒的浮躁玷污他的心灵,放纵自己,满足于渔猎和樵采的生活。他深爱着故园的美景,白天黑夜都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他的朋友已经去世,兄弟们沦为他所不能共赏的人。他改变了绿色的植物位置,使之变成了红色,但自己的心情是否有所改变呢?他踏上山路,攀爬石阶,扑向蔓藤,心中只有独自前行的决心。
我曾经迷失在津门之中,曾经经过上吕山,登上了飞亭,感受到了巍峨的山势压迫着行人的路途。石影参差交错,冷寒刺骨,花阴回廊中薄薄的书奁在黄昏时分更显得清冷。离开家园十里,山的深处转变得更加幽深,琅玕满地,芝草丛生,形成了一片茂密的森林。竹林中的山鸡已经入睡,月亮高悬中午时分。我安静地倾听着孙登的长啸声,感受着宁静的氛围。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吕子阳辞别家园、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自然山水中追寻心灵的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古人风范的崇敬,以及对自由自在、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诗中以山水景色为背景,通过描写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感知和对心灵追求的坚持。通过对孤独、自由、宁静等主题的表达,诗词带给读者一种思考生活、回归内心的静谧感受。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聒龙谣·紫阙苕嶢,宋代,赵佶,
紫阙苕嶢,绀宇邃深,望极绛河清浅。霜月流天,锁穹隆光满。水精宫、金锁龙盘,玳瑁帘、玉钩云卷。动深思,秋籁萧萧,比人世、倍清燕。瑶阶回。玉签鸣,渐秘省引水,辘轳声转。鸡人唱晓,促铜壶银箭。拂晨光、宫柳烟微,荡瑞色、御炉香散。从宸游,前後争趋,向金銮殿。
赠故大同府节判魏张公祝入祠七十韵 其一 公气时益振,那避祸横罥,明代,卢楠,
按剑雄四视,意欲铲叠巘。奸回沮颜色,谅直非顾遣。
董卓卒燃脐,李斯叹黄犬。乾坤扫氛翳,社稷清沈湎。
解绶赋归田,衡门适游躽。王公枉驾过,俯视若蜓蝘。
骅骝宜垂耳,鸾鹤易摧殄。汨没漳水涯,沉绝庙堂琏。
凤雏翔长云,玉树落萧
葛溪道中闻摘桑看火鸟声戏作歌,明代,张弼,
摘桑看火,休来聒我。我无成都之桑八百株,只有东海薄田数顷馀。
归来高卧先人庐,课儿朝耕暮读书。狂歌时复歌唐虞,尔来聒我将何如。
王徵君养疾,明代,郑学醇,
肃肃秋气清,团团珠露溥。河汉西南斜,寒虫鸣下土。
卧疾时暇豫,俛仰怀今古。鱼腹葬三闾,牛口困五羖。
荷筱未为劳,执戟良独苦。不材远斧斤,善鸣资鼎釜。
柔弱以全生,斯理竟谁睹。至人远垢氛,灵明溢丹府。
何必参与苓,随时事参补。床头有素琴,居閒时一抚。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