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夜香清,挑灯听雨声。
虽然添客梦,却可助诗情。
泽沁兰心重,泥酥笋角萌。
山行频有约,日日候晴明。
夜晚在窗边闻雨声,
点亮灯笼细听清脆韵律。
虽然增添了客人的梦境,
却也能助长了。
滋润了兰花的心灵,
泥土孕育出嫩嫩的竹笋。
频繁地出门登山约会,
每天都等待着晴朗的明天。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夜晚坐在窗前,闻雨声、点亮灯笼,享受雨夜的宁静和雨声的美妙。诗中表达了作者在雨夜中感受到的情绪和灵感,以及雨水对于诗人的滋养和启迪。
首先,诗人通过\"一炷夜香清,挑灯听雨声\"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安静的夜晚,窗外细雨缠绵,诗人在灯光下静静聆听雨声。这种意境带给人们一种宁静、舒适的感受,令人沉浸于雨夜的美丽和宁静之中。
其次,诗中描述了雨夜给诗人带来的灵感和创作的助力。雨声的滴答声似乎增添了客人的梦境,使得诗人在这个夜晚的创作中获得灵感和启示。这种雨夜中的思考和创作状态,让诗人的更加充盈和深邃。
接着,诗中运用了植物的形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诗中提到的兰花被雨水滋润,心灵得到了滋养,象征着诗人的内心被雨夜所净化,并从中汲取到滋养灵感的力量。而笋则象征着新生和希望,诗人通过泥土孕育出的嫩笋,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向往。
最后,诗人频繁地出门登山约会,期待着每天都能迎来晴朗的明天。这种对明天的期待和向往,展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山行的情景也与前文的雨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雨夜中诗人的独特感受和情绪。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夜的宁静和美妙,以及诗人在雨夜中获得的灵感和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也能感受到雨夜的宁静和诗人情感的共鸣,体味到诗人对于生活和创作的独特理解和领悟。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杨廷宪修障海塘妙得古法但百世之工非朝夕可致所冀增高倍厚坚表实里迟之以岁月庶可持久诗以寄之,未知,张宁,
吾闻浙江潮,涌撼世莫比。回流趣盐官,一射数百里。
海盐当其冲,适际东北趾。何年作长防,去郭数丈许。
叠石类悬崖,壁立瞰其涘。刳中实外障,高岸湮入水。
表里河海间,相隔才一指。譬如溃瓜形,皮好肉已毁。
潮来石奋角,潮缩石拔齿。时平渐离缺,风迅遽披靡。
工役岁无涯,漂荡日常耳。皇皇鱼鳖民,藐藐轩裳子。
剥床不及肤,解牛未得理。岂无达务才,遗我徒好语。
使君人中英,万物备一已。询咨度豁如,瞻顾心隐只。
秦鞭竟空谈,汉縆无用此。轩然巨鳌侧,坦若长坡迤。
罅漏互蔽亏,力势相并倚。盈不与潮斗,缩不随浪委。
肉厚骨不疏,腹饱背复偻。何期既倒阔,忽见急流砥。
但恐述者能,不类创智美。速成功易隳,举重力易弛。
安得百使君,历岁如大禹。
秋郊有怀四首 其三,宋代,陆游,
楚人固多孱,妄谓秋可悲。宁知河岳间,气俗乐此时。
壮士鸣雕弓,健马嚼枯萁。日驰三百里,榆关赴战期。
阵云压龙庭,杀气摇参旗。炽火燎狐兔,倒泻黄金卮。
勒铭燕然石,千载镇胡儿。安能空山里,冻研哦清诗。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仁,唐代,元结,
(古有仁帝,能全仁明以封天下,故为《至仁》之诗
二章四韵十二句)
猗皇至圣兮,至惠至仁,德施蕴蕴。
蕴蕴如何?不全不缺,莫知所贶。
猗皇至圣兮,至俭至明,化流瀛瀛。
瀛瀛如何?不虢不赩,莫知其极。
咸通中始闻褚河南归葬阳翟是岁上平徐方大肆庆赏又诏八品锡其裔孙追叙风概因成二十韵,唐代,唐彦谦,
册府藏馀烈,皇纲正本朝。不听还笏谏,几覆缀旒祧。
咫尺言终直,怆惶道已消。泪心传位日,挥涕授遗朝。
飞燕潜来赵,黄龙岂见谯。既迷秦帝鹿,难问贾生雕。
穆卜缄縢秘,金根辙迹遥。北军那夺印,东海漫难桥。
罗织黄门讼,笙簧白骨销。炎方无信息,丹旐竟沦漂。
邂逅江鱼食,凄凉楚客招。文忠徒谥议,子卯但箫韶。
未见公侯复,寻伤嗣续凋。流年随水逝,高谊薄层霄。
柱石林公远,缣缃故国饶。奇踪天骥活,遗轴锦鸾翘。
近者淮夷戮,前年归马调。始闻移北葬,兼议荫山苗。
圣泽覃将溥,贞魂喜定飘。异时穷巷客,怀古漫成谣。
无俗念,元代,虞集,
十年窗下,见古今成败,几多豪杰。谁会谁能谁不济,故纸数行明灭。
乱叶西风,游丝春梦,转转无休歇。为他憔悴,不知有甚干涉。
寥寥无住闲身,尽虚空界,一片中宵月。云去云来无定相,月亦本无圆缺。
非色非空,非心非佛,教我如何说。不妨跬步,蟾蜍飞上银阙。
游何山吊胡安定坟和马侯德昌韵,宋代,朱晞颜,
高人迈幽赏,意极千里豁。閒寻水山佳,众景入寥廓。
扪萝绝鸟道,竦韘出林末。居然净梵天,金碧焕郛郭。
飞构上凌云,日轨度檐角。倒景压重湖,奔雷破宫壑。
微径下旁通,晨昏钟鼓合。相传晋何楷,勋业著麟阁。
筑室向兹山,深求洞宫脚。尽洗浮华姿,玄默守栖泊。
至今香火缘,英灵宛如托。书生仰前修,高堂哦泂酌。
遗德俨可师,丹青真炳若。谁怜苍窆间,草树半凋落。
粢盛修岁常,加笾无处着。勖哉贤侯心,直欲虎口脱。
还将举冠舄,卜吉慰索寞。歆飨惟德馨,吾罍犹可濯。
世岂乏雅士,同好卫公鹤。新诗有馀师,衔璧当面缚。
贺师避静处,明代,王履,
窍石石阑里,缒锁索险极。
凿崖种铜橛,载板以西适。
置屋何所凭,凭向突壁石。
虽曰恃锁过,朽板未我惜。
上视不敢伸,下视不敢息。
满山皆静处,何故作此癖。
师去今几年,犹余损神迹。
我却固不往,闻言也心惕。
托彼毛文锋,定作半面识。
沃祥卿和前韵见寄再和答之,宋代,方一夔,
西转东移客兴阑,风枝惊鹊不曾安。孤吟愧我诗筒涩,百罚怜君酒令宽。
西阁梅林迷雨浦,画桥松韵接寒滩。相思一夜知何处,梦醒楼头钟欲残。
送宋构成之运判赴阙,宋代,冯山,
曾留先帝紫宸班,高议雍容数刻间。使节光华金口赐,乡枌歌舞绣衣还。
炉锤应手皆良法,斤斧投虚辄大奸。坐席贤劳殊未暖,归轺严召遽难攀。
豪曹自是青云器,骐骥应无白日閒。苏孺故人聊养拙,君公行部每开颜。
新知邂逅情犹在,远别逡巡涕欲潸。人事去来宁可问,试看庄叟道中环。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