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京中亲友书,讶久无音耗,以诗代谢

作者:吴融(唐代)

退闲何事不忘机,况限溪云静掩扉。马颊浪高鱼去少,

鸡鸣关险雁来稀。无才敢更期连茹,有意兼思学采薇。

珍重故人知我者,九霄休复寄音徽。

6

诗文译文

终得京城的亲友寄来的书信,让我吃惊地发现已经很久没有音耗了,于是用诗来回复。

退闲何事不忘机,况且只能守在静谧的溪云之间,闭上大门。

马颊上波浪高涨,鱼儿越来越少,鸡鸣声更加稀少,关隘杂险,雁儿也越来越少。

虽然没有才华,也敢和他们约定,有心思也想学习采薇的技巧。

珍惜那些真正了解我的老友,但请不要再寄来音徽了,让它们停在九霄之上,不要再寄送给我了。

诗文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吴融的一首诗。诗人以“以诗代谢”的方式回复久未得音的京中亲友,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感激之情。全诗妙用典故、对比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及情感表达,给读者以深思。

诗人深感忧伤,因为已经很久没有收到京城的亲友来信。于是他用诗歌来回复,以表达自己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久未得音的感激之情。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用生动的形象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他感慨地说,自己只能退闲守在静谧的溪云之间,闭上大门。形容了自己的生活处境十分寂寞和孤独。后面的两句则通过描绘马颊上波浪高涨、鸡鸣声罕有,以及鱼儿越来越少和雁儿的减少来构造了对比,形象地表达了外界环境的艰苦和冷清。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没有才华,但还是敢于和京中亲友期约,与他们保持联系,并想通过学取自然现象中的智慧,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最后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那些真正了解自己的亲友的珍重之情,但也告诉他们,不必再寄信给自己了,让它们停留在九霄之上,不再寄送给自己。这句话意味着诗人的离别和遗憾,虽然感激友谊,但也暗示着别离之情。

整首诗凭借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情感的表达,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渴望友谊的心情,同时也表现出对美好的向往和对逝去的怀念。通过诗人的感慨和情感的表达,读者可以感受到唐代社会中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友谊的珍贵。

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其他诗经

卢子谅时兴

卢子谅时兴,清代,纳兰性德,

代谢感时序,迭微叹日月。憝彼鶗鴂鸣,忍此众芳歇。

林园无鲜蕊,原野飞陨叶。王孙伤岁暮,志士励穷节。

劲莛矗惊飙,贞松翠霜雪。昂昂泽中雉,矫矫韝同鷢。

物性不可渝,人宁不如物?努力崇明义,岂为威武屈。

55

夏夜府公辱过

作者:严嵩(明代)

夏夜府公辱过,明代,严嵩,

山月照庭际,如传松桂神。到门银烛远,当席锦袍新。

自惜迂疏旧,多惭宠顾频。荒居寡承奉,小酌愧情真。

41

【黄钟】愿成双 春思

【黄钟】愿成双 春思,元代,兰楚芳,

春初透,花正结,正愁红惨绿时节。待鸳鸯冢上长连枝,做一段风流话说。

【幺篇】融融日暖喷兰麝,倩东风吹与胡蝶。安排心事设山盟,准备着鲛绡

血。

【出队子】青春一捻,奈何羞娇更怯。流不干泪海几时竭,打不破愁城何日

缺,诉不尽相思今夜舍。

【幺篇】看看的捱不过如年长夜,好姻缘恶间谍。七条弦断数十截,九曲肠

拴千万结,六幅裙搀三四摺。

【尾声】三四摺裙搀且休藉,九回肠解放些些,量这数截断弦须要接。

56

恒山道中寄惟重

恒山道中寄惟重,明代,林大春,

百里恒山道,寒光一驻骖。苍茫过燕赵,迢递望肴函。

天远君应念,月明谁与谈。谓予比庾信,未敢赋江南。

84

暮行城东怀程汉翁因寄

作者:何中(元代)

暮行城东怀程汉翁因寄,元代,何中,

倚郛起遥悲,日下沧波阔。何处是新城,层峰翰飞灭。

始反今悔悟,沈想还成结。百里诡称遥,长年忍为别。

回风归山霞,道景发沙月。独殷今夕情,凄迷转城阙。

8

中秋文闱宴集

作者:王褒(明代)

中秋文闱宴集,明代,王褒,

盛时属文运,俊乂期登庸。三载荐多士,四方罗文雄。

眷兹九秋半,气候何空濛。婵娟出东岭,浮云敛层空。

闱棘今夕会,折桂此时同。华堂入夜开,展席来相从。

流辉照尊俎,微寒薄帘栊。柏台共济济,薇垣独雍雍。

主醉乐且多,宾回兴未穷。揽衣望霄汉,烱烱明光宫。

人坐辨天上,鸟飞疑镜中。合并不尽欢,佳期谅难逢。

洗杯濯清沼,移榻当修桐。倒倾殊未已,所思悟其终。

徘徊一分手,千里入飞蓬。飘飖望南陌,别过东城钟。

77

五言诗三首 其三

作者:嵇康(魏晋)

五言诗三首 其三,魏晋,嵇康,

俗人不可亲。松乔是可邻。何为秽浊间。动摇增垢尘。慷慨之远游。整驾俟良辰。轻举翔区外。濯翼扶桑津。徘徊戏灵岳。弹琴咏泰真。

沧水澡五藏。变化忽若神。恒娥进妙药。毛羽翕光新。一纵发开阳。俯视当路人。哀哉世间人。何足久托身。

6

瑞鹧鸪·楚王台上一神仙

瑞鹧鸪·楚王台上一神仙,宋代,欧阳修,

楚王台上一神仙,

眼色相看意已传。

见了又休还似梦,

坐来虽近远如天。

陇禽有恨犹能说,

江月无情也解圆。

更被春风送惆怅,

落花飞絮雨翩翩。

42

游鼍湖诗

游鼍湖诗,南北朝,刘义庆,

暄景转谐淑,草木目滋长。梅花覆树白,桃杏发荣光。

18

二诗敬寄致政大夫先生 其一

作者:赵蕃(宋代)

二诗敬寄致政大夫先生 其一,宋代,赵蕃,

每见清江使,常询向子平。徐行为山健,老眼对书明。

世共尊耆旧,愚犹及老成。谁人要半道,愿与一门生。

6

时为桂林之役前一日刑部刘公置酒相饯曾节夫预焉既而刘公用陶靖节斜川诗韵见贻亦复同赋以谢

作者:张栻(宋代)

时为桂林之役前一日刑部刘公置酒相饯曾节夫预焉既而刘公用陶靖节斜川诗韵见贻亦复同赋以谢,宋代,张栻,

通籍念无补,先庐获归休。所忻三载间,暇日从公游。

城中十亩园,颇复依清流。渺渺送归雁,翩翩下轻鸥。

驾言欲南骛,踟蹰眷林丘。况且远晤言,公唱孰与酬。

祖席近佳日,呼客仍我俦。相与千载思,谁复念此不。

新诗更纡馀,用以宽离忧。它年南阜约,剥啄时相求。

43

酬庆州五弟

酬庆州五弟,宋代,范纯仁,

仲氏居青琐,予而各大州。报君当尽节,省己合回头。

继述将何有,荣华过即休。相期知止足,里社早同游。

94

求酒赵评事

求酒赵评事,宋代,赵崇滋,

半老情怀睡不能,小檐霜月当寒灯。无人来问相如渴,敲碎梅花一夜冰。

80

环锦亭 其二

环锦亭 其二,宋代,赵汝谈,

枌社交阴旧有缘,蹇驴那得到亭前。青山谢傅携樽地,白水钱王守冢田。

尚友诗书廑暇日,养亲豚韭乐丰年。异时驷马荣归里,虚左相迎更可贤。

10

题王谢燕游图为杨少监作 谢安石

题王谢燕游图为杨少监作 谢安石,宋代,俞德邻,

夕阳亭中语未已,一合乾坤匝疮痏。疮生望公公不起,携妓东山玩山水。

神州陆沈宁不耻,正赖丝竹陶写耳。淮淝风鹤繇密指,固应孩视桓元子。

吁嗟公乎真杰士。

73

午坐 其一

作者:韩淲(宋代)

午坐 其一,宋代,韩淲,

晴初小院窗半开,阶下草色侵莓苔。清风徐徐木阴寂,禽鸟自鸣时自来。

91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十一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十一,宋代,释普度,

破沙盆,没巴鼻,尽大地人扶持不起。玉山路上,荆棘参天。

钟阜山前,清风匝地。擘破宝公面皮,德云无处回避。

22

内机知府郎官再和示教清拔遒美手不能置用韵以答嘉贶愧不足以当琼瑶之报也 其三

内机知府郎官再和示教清拔遒美手不能置用韵以答嘉贶愧不足以当琼瑶之报也 其三,宋代,程公许,

长怜杞菊老天随,未必无才可济时。盖代功成一炊黍,清名过取恐非宜。

59

拟古二章 其一

拟古二章 其一,宋代,程公许,

刚风轶飞浮,丛霄隐寥阔。其上仙者家,俯世尘漠漠。

慨我志远游,幽思无与豁。披云一长啸,曾举骑轇轕。

整袂谒灵君,授我一丸药。侍宴旬始宫,从游紫虚阁。

琅函閟道帙,许我抽玉钥。玄期记三生,广度有夙诺。

世氛日澒洞,帝念惨不乐。愿借万里风,从君驾鸾鹤。

鞭雷挥斗柄,夔罔并絷缚。扫清六合尘,景象回阊阖。

帝命不可稽,侍晨司校录。永劫保澄明,何问痴仙愕。

69

过桐庐漏港滩示舟人

过桐庐漏港滩示舟人,宋代,鲜于枢,

惊流激长滩,百折怒未已。篙师与水争,退尺进才咫。

技穷解衣下,力排过乃止。维时春冬交,冰雪寒堕指。

我时卧舟中,起视颡有泚。迂疏一何补,辛苦愧舟子。

75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