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开又密望中迷,乳燕归迟粉竹低。扑地暗来飞野马,
舞风斜去散醯鸡。初从滴沥妨琴榭,渐到潺湲绕药畦。
少傍海边飘泊处,中庭自有两犁泥。
梅雨如烟浓又密,眼中朦胧难分辨。
乳燕归巢时晚迟,粉竹低垂蒙蒙烟。
野马飞扑地来势猛,醯鸡散去舞风妍。
雨水从初滴沥声响,渐渐流淌围药畦。
我常在海边流浪处,庭院泥泞两犁辙。
这首诗以描述梅雨景象为主题,描绘了梅雨天气中的景色和气氛。作者以独特的语言表达了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中通过描绘眼前的景色,展现了梅雨的雨雾弥漫花草青葱的景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天气变化的注视和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梅雨的各种景象和气氛,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诗歌以浓密的雨雾低垂的竹子晚归的燕子等细腻描绘,将梅雨的景象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作者对雨水的滴沥声潺湲流淌的描写,给人以真实感受。诗中透露出作者对自然界的深入观察和咀嚼,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使人沉浸于梅雨的细腻美感之中。
梅雨如烟浓又密,眼中朦胧难分辨。
乳燕归巢时晚迟,粉竹低垂蒙蒙烟。
野马飞扑地来势猛,醯鸡散去舞风妍。
雨水从初滴沥声响,渐渐流淌围药畦。
我常在海边流浪处,庭院泥泞两犁辙。
:这首诗以描述梅雨景象为主题,描绘了梅雨天气中的景色和气氛。作者以独特的语言表达了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中通过描绘眼前的景色,展现了梅雨的雨雾弥漫、花草青葱的景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天气变化的注视和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梅雨的各种景象和气氛,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诗歌以浓密的雨雾、低垂的竹子、晚归的燕子等细腻描绘,将梅雨的景象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作者对雨水的滴沥声、潺湲流淌的描写,给人以真实感受。诗中透露出作者对自然界的深入观察和咀嚼,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使人沉浸于梅雨的细腻美感之中。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酷暑终转阴凉喜而歌,近现代,崔荣江,
炙灼锥千孔,淋淋汗若浆。桔槔深不汲,涸陌渴黍梁。
违久瀺灂水,相逢只梦乡。蒸床身烙饼,苇席洼盛汤。
凉首欣髡发,清身欲褪裳。著纱犹觉厚,剪袖总嫌长。
转似锅台蚁,煎烤惹惶惶。念及田桑者,纵横坼旧创。
黍青乏浸润,蔫卷顿成黄。夏殇青半亩,秋减百斤粮。
使忆经荒岁,怛忧断客肠,莫添饿殍骨,累累漫松冈。
幸甚风声起,密云荫野荒,重帷堪蔽日,倏忽有旻凉。
有待甘霖至,适情滋莽苍。炀炀终得熄,天地秉如常。
南安刘太守席上劝曾叔达酒,宋代,郭祥正,
金盏莫辞琼液满,宝檠休嫌灯焰短。圆荷翻雨碧云香,小妓近人红玉暖。
百年流转能几时,一日相逢须款款。扁舟明发下前滩,此会清吟应亦罕。
风木图,明代,陈炜,
我生叹薄祜,双亲溘朝露。宦途将得禄,泉台总归路。
悲风何萧萧,夜撼庭前树。有耳不忍听,有怀变凄楚。
蓼莪废哀吟,綵衣为谁舞。寸草心难忘,作图表深素。
哀哉皋鱼泪,空洒泉下土。惟有扬芳声,可代终天慕。
寿沿江黄制置七首 其六,宋代,俞德邻,
五龙阅古今,颜貌俨童孺。亦有赤松子,驾鸿凌紫雾。
静心遗纷华,定力养冲素。因知龟鹤年,非以服食护。
公身天地身,出处系王度。愿言保千龄,持用答三顾。
松鹤图,宋代,程俱,
昆崙五城十二楼,洪河空注经神州。西连仙掌五万里,一柱上直清都浮。
琳琅琪碧乃凡草,青华绛实森累樛。南辰真人厌妩媚,下敕保命更冥搜。
元精结感浃地轴,奋此倚天苍鬣虬。烛龙晞露吐珠琲,青女敛辔回春秋。
上有飞晨焕景之卿云,下有金精石髓之清流。盘根疏节孤且直,扶疏群木罕与俦。
风涛吹落九天上,倒景雨沛参云油。睟然和气发柯叶,俯芘芝朮齐薰莸。
当年箕颍眇䨥阙,户牖森翠苍阴稠。挺生初不待封殖,天遣异质荣仙洲。
居然神蔡产千岁,不但明堂来万牛。台符两两直其上,芳膏美荫被九丘。
紫清骐骥下择木,展翮还自青田幽。琼芝瑶草供俛啄,蓬阆曾记添仙筹。
会有玉沙丹露饮,清风飘飒玄霜裘。巢云友凤乃其所,昂昂肯为鸡群谋。
神霄之境接华盖,永作帝瑞同天游。
兴国灵山二十景和前令唐子侯氏 其十三 观音岩,明代,卢宁,
普济慈宗广利门,芝崖彤穴尚阴尊。波心水藻媞青鲤,云背珠翚驻玉鹓。
灵曜金宫流日月,宝陀香篆自朝昏。兴亡一慨齐梁事,夜雨寒山愁唳猿。
述怀五十三首 其二十九,明代,周是修,
日入机暂息,日出还复萌。世俗恣贪玩,昼夜亦无分。
不自揣已量,碌碌空劳生。智哉庞德公,移家归鹿门。
山月长对眠,陇云时伴耕。身潜名益远,心敛道弥宏。
惟存一清约,持之遗子孙。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